APP下载

对于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综合分析

2021-05-08梁燕茵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8期

梁燕茵

【摘要】目的 探讨给予麻醉复苏患者新型术后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2020年3月-2020年10月200例手术患者,根据麻醉复苏期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n=100)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n=100)给予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交接时间、完全清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Steward)评分、麻醉恢复(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NR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比對照组(11.0%)低,P<0.05。结论:新型术后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麻醉复苏,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新型术后护理模式;麻醉复苏;麻醉护理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麻醉复苏期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患者影响较大,做好麻醉复苏期护理工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麻醉苏醒和恢复。所在医院为麻醉复苏患者采用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现选取2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对新型术后护理模式的综合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例手术患者,所选患者满足手术标准,且依从性良好,能够配合治疗,纳入标准[1]:(1)认知功能正常;(2)知情配合;(3)耐受性良好;(4)无治疗禁忌。将护理方法作为分组依据,每组纳入100例患者。观察组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20-60岁,均值(41.32±3.56)岁。对照组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20-60岁,均值(41.19±3.62)岁。两组一般资料相关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做好麻醉复苏期护理干预配合。观察组患者给予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①保暖护理:为避免患者发生低血压症状,护士在麻醉复苏期为患者做好保暖护理,保持体温维持正常水平。对室内温度进行合理调节,必要时增加棉被;②做好监测: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记录好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予以对应处理。对患者呼吸频率进行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处理,避免呼吸骤停;为患者使用是热交换器,正确连接气管导管,使患者呼吸道湿度、内部温度维持在良好范围内。为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双下肢可适当使用加压带;③意识变化:关注患者意识状况,对患者麻醉复苏期意识状况进行准确评估,意识评分得分越低,患者意识障碍越严重,根据评分结果,为患者做好护理干预配合;③清醒护理:患者清醒后,及时向其报告手术成功的消息,协助患者做好体位管理,并对管道连接状况进行详细观察,避免存在潜在安全风险,防止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对患者术后疼痛状况进行分析,如有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要求为患者提供镇静及镇痛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平均交接时间、完全清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做好统计。同时,比较两组麻醉苏醒(采用Steward量表,取分范围0-6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苏醒情况越好[1])评分、麻醉恢复(采用PARS量表,评价项目包括呼吸、血压、肌力、神志、血氧饱和度,满分10分,分数越高麻醉恢复效果越好[2])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采用NRS量表,0-10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达到10分者说明疼痛难忍[3])评分。

1.4数据统计

将数据录入到SPSS27.0统计学软件包中,计数资料用“n(%)”的形式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值检验,P<0.05说明两组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麻醉复苏时间的对比

观察组平均交接、完全清醒、PACU滞留时间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两组麻醉复苏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麻醉苏醒(Steward)评分、麻醉恢复(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NR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窒息1例,低血压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2/100);对照组窒息4例,低血压3例,呼吸心跳骤停2例,喉头水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0%(11/100),χ2=5.824,P=0.017。

3.讨论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很多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期容易出现低体温现象,术前禁水、禁食也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如果管理不当,可增加呼吸抑制、喉痉挛等合并症,对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不少患者因自身免疫功能较差,生理应激反应更为明显。因此,在患者完成手术到苏醒期间,护士做好相应护理管理,对患者意义重大[4]。新型术后护理模式是指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对相关护理操作流程进行不断完善,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通过必要护理措施,为患者做好保暖护理,关注患者意识变化情况,进一步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并在此过程中保证患者安全,降低并发症。术后新型护理更强调的是为患者做好预见性护理,要求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风险,并且给予相应干预,进而不断提高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手术患者术后新型护理模式,其麻醉复苏期平均交接时间、完全清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明显缩短,且患者麻醉苏醒(Steward)评分、麻醉恢复(PARS)评分明显提高,与文献[6]报道结果基本相一致。在此基础上,术后新型护理模式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减轻患者疼痛感,进一步证实完善术后护理对麻醉复苏的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新型术后护理模式效果明显,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惠怡.危重症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20,19(06):57-59.

[2]郭珺璐,郭珺玲.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3):4325-4328.

[3]施兆银,张俊娟,杨海群.舒适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0,5(20):159-161.

[4]蒋勍,管婷,许小燕.麻醉复苏室“麻护一体化管理联合预见性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174-178.

[5]毛小燕,温作珍,黄宝珠,褚曰勇.医护一体化在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05):184-186.

[6]王敏,胡勇攀,万玉兰.麻醉苏醒期综合保温护理对老年全麻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0,22(01):63-65.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