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
2021-05-08王明娜
王明娜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山东 临沂 276200)
近年来,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逐渐凸显,虽然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相比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比较滞后,垃圾围村,垃圾成山现象严重。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不仅对土壤、水体、空气等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严重降低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危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1]。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积极实行有效可行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探索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模式的任务就越紧迫。
1 农村生活垃圾基本概述
1.1 农村生活垃圾定义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2]。而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是指农村地域范围内,村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各种垃圾,具体指以农村的村落为环境基础,在这一环境中由于居民的生活所产生的固态形式的废弃物。
1.2 农村生活垃圾的特征
相对城市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素来有“种类杂、总量大、处理乱”的特点[3]。主要包括宜回收垃圾:废纸、废塑料、碎陶瓷、碎玻璃、金属以及废家用电器等可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再利用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旧纤维、废木材、煤灰渣等;可堆肥垃圾:易腐的厨房剩余食物、果皮及人、畜、禽粪便等;有害垃圾:小电子产品、废灯管、废油漆、废日用化学品及过期药品等。从整体看,农村中每个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组分大致相同,但受家庭条件、家庭结构等因素影响,各垃圾成分所占比例不同。另外,由于不同地区气候差异、人口数量及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的不同,南方和北方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产量及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季节性[4]。一般情况下,南方农村地区垃圾含水量高于北方,且南方地区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较高,灰土垃圾由北向南逐渐递减;纸类、橡胶类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由东向西逐渐递减;东北地区金属垃圾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2.1 处理现状分析
据统计,我国近1/4的农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很多农村地区还是采取混合填埋的方式,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大多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基于“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等三级传统模式,生活垃圾分类率低,甚至不分类。从整个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来看,很难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要求。
以山东为例,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100个县(市、区)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枣庄市市中区、济宁邹城市、泰安肥城市、临沂费县、聊城冠县、菏泽郓城县等7县(市、区)入选。近年来,各地开始探索垃圾户级资源化分类、垃圾减量化堆肥、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已经涌现出很多优秀典型,如淄博博山区在各村探索形成干垃圾采用低温磁化炉处理、湿垃圾制成有机肥的模式,实现垃圾就地处理。枣庄市中区各村应用有机废弃物好氧生物处理设备,通过高温、好氧、发酵进行处理,最终产生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济宁邹城市,实行“可腐烂”垃圾由转运员运送至资源化利用站,经24 h发酵形成有机肥,“不可腐烂”垃圾按照“好卖”“不好卖”“有毒有害”标准进行二次分拣,实现农村垃圾的有效处理。
2.2 主要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技术有填埋法、焚烧法、堆肥法、热解法等。填埋法是通过防渗、铺平、压实、覆土等措施,将所收集的生活垃圾埋入地下,通过微生物分解成无害化合物,是农村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焚烧法是指将生活垃圾投入特制的焚烧炉中焚烧,最终将垃圾转化为残渣和气体,同时释放出热量的过程。堆肥法是指通过土壤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分解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使其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热解法主要是指对生活垃圾进行热蒸馏、裂解、冷凝后产生甲烷、氢气、一氧化碳、芳香烃、焦油等可利用物质的方法。
3 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3.1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问题
一是国内农村垃圾治理特别是针对垃圾分类的标准不明确。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我国关于居民垃圾分类的法律大多是从宏观上阐述,并不细化,专门针对农村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是很完善[5]。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低。目前,农村普遍存在收集设施密闭性差、垃圾转运技术落后、管理人才和处理技术欠缺、政府建设和后期运营资金保障不足、缺乏监管机制问题[6]。三是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较为落后。农村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较差,理解不到位。由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环保意识较弱,垃圾处理方式随意,最常见的是焚烧处理,这种方式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7]。
3.2 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3.2.1 完善生活垃圾处理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针对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政策较少,相关部门应尽快填补这方面的空白,立法的重点应放在促进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上,从而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并紧紧围绕生活垃圾处理“三化”目标,以因地制宜、源头减量、科学治理、综合利用的方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3.2.2 健全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和服务
应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借鉴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成功实施垃圾处理的典型经验和有效措施[8],尽快完善和维护已有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同时增加农村保洁员、运输车辆、垃圾清理频率,改进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桶数量少的问题。要不断完善垃圾分类的收集和运输工作,提高垃圾处理末端处理水平。还要加强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发挥村级党支部和相关环保机构联合作用,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
3.2.3 加强源头分类收集的宣传力度
加强垃圾分类知识在村民中的普及,推广典型有效的垃圾处理技术。引导村民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产生的易拉罐、废纸壳、塑料瓶等可回收资源,菜叶、果皮等可降解垃圾经沼气化或堆肥处理后作有机肥,对村民无法处理的不可回收垃圾和非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资源利用或处理模式。
3.2.4 推进垃圾处理市场化多元化运作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属于政府的服务性工作,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力度,借助市场化资源,探索有效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以技术为核心,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农村垃圾分类、运输、回收和再利用过程[9]。加强政策引导,帮助农村居民树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集中处理的理念。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探索农村垃圾堆肥、沼气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按照标准不断完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
4 结论
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有其自身特点,与农村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地方文化等有着直接关系,尽管各级政府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从农村集体内部引导垃圾分类。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运行维护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质量和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尽可能实现生活垃圾最大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