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犬追踪作业延时与迹线长短的影响试验分析
2021-05-08方绍勤
徐 虎 曹 剑 方绍勤
警犬追踪作业受制于多种因素,主要有迹线长度、延时时间、风向、温湿度、地面环境等。在警犬日常训练中,我们可以对迹线长度和延时时间进行随机变换,对风向、温湿度和地表环境进行筛选,但在警犬的使用中,以上条件都不可能随我们的主观意志进行变更,故就迹线长度和延时时间这两个可变因素,哪一个对警犬追踪作业具有更显著影响进行研究,此研究不仅对警犬日常训练有明显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警犬实战使用也有参考价值。
在过去的训练和研究中,警犬追踪作业常以犬的追踪兴奋性、低头能力、把线情况和发现物品的能力等作为考核评估的主要指标,但这几个指标都是经验性的定性指标,在实际操作时,常常会出现评估者难以通过警犬的作业情况进行定量评估,不同的评估者给予同1 头犬的考核分数会大相径庭,失去信度和效度。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现状,本文以40 头警犬的室外追踪作业为研究内容,以“双线重合度”即助训布设的迹线和警犬追踪的迹线两条迹线轨迹的重合度为评估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影响警犬追踪作业的主要因素,为警犬训导员提供训练支持和研究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犬的选择
试验犬为2019~2020 年通过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培训5 个月且考核合格的刑侦综合犬,共计20 头,月龄为10 个月至12 个月。
(二)试验设备器材准备
秒表、嗅源罐、纱布、剪刀、塑料密封袋、一次性手套、一次性脚套、镊子、上海楷久“工作犬无线声像监控作战与救援指挥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
(三)试验条件
1.天气条件:室外常温天气。因是室外作业,在此项研究中暂不考虑风速、温湿度等客观环境因素影响。
2.场地条件:野外山林地。
(四)迹线布设及分析
1.迹线布设:助训员布设长度为400 米、800 米、1200 米的迹线,均分别延时2 小时、4 小时和8 小时。
2.迹线重合分析:利用“监控系统”对训导员布设的迹线和警犬的追踪迹线两条轨迹进行完整记录,通过“双线重合度”分析。
(五)试验方法
1.助训员携带“监控系统”单兵设备,按照迹线布设要求,正常步伐进行布线,“监控系统”终端对轨迹进行完整记录并显示。
2.达到延时时间后,训导员给犬佩戴“监控系统”犬端设备,指挥警犬进行追踪,“监控系统”终端对警犬追踪轨迹进行完整记录并显示。
3.取2 条轨迹最大间隔距离的3 个点进行距离测量,并代入方程x=(1-(x1+x2+x3)/100)×100进行统计计算。
(六)数据处理
每种距离对应3 组数据,共9 组数据,每头犬测试2 次,共计760 组数据,利用Excel 2010 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对2 条轨迹中设置的3 个物品点进行“双线重合度”分析。
二、数据分析
表1
(一)通过统计分析,相同长度的迹线分别延时2 小时、4 小时和8 小时,警犬追踪差异显著(P <0.05),说明延时时间对警犬追踪存在明显影响,延时时间越短,追踪效果越好,延时时间越长,追踪效果会逐渐下降。
(二)在延时2 小时和延时4 小时的情况下,400 米和800 米两种长度的迹线,警犬的追踪均差异不显著(P >0.05),说明在延时4 小时内,800 米以内的迹线长度对警犬追踪没有明显影响。
(三)在1200 米的迹线中,延时4 小时和延时8 小时的警犬追踪和同距离的2 小时迹线存在显著差异(P <0.05),和400 米、800 米迹线中延时4 小时、8 小时的迹线对比,也存在显著差异(P <0.05),这说明长度达到1200 米时,除延时2 小时以内的迹线,其余在延时4 小时以上的迹线,警犬追踪效果均会受到源于时间的明显影响。
三、结论
本试验从警犬追踪训练中迹线长度和延时时间这两个最主要变量入手,选取山林地为地面条件,通过对760 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800 米迹线长度范围内,延时时间对犬的追踪能力相较迹线长度的变化影响更大,在警犬的追踪训练中,可以先进行迹线长度的提升,再缩短距离,同步在4 小时内交叉延时时间,这样才能更好地夯实警犬的追踪能力。
(二)长度1200 米左右的迹线,在延时超过4 小时,需要时刻关注犬的追踪作业表现,不然,犬的记忆出现脱线、掉线,会出现不能再继续作业的情况。
(三)在警犬日常追踪训练中,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延时4 小时以上、长度1200 米以上的迹线,这同时也符合警犬追踪实战工作的常态。
(四)在警犬现场使用时,需要及时、快速使用警犬进行作业,以免贻误战机;尤其是在案发4 小时以上的现场,需要警犬训导员重点关注警犬的作业表现,并实时对犬的搜查状态做好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