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郴州高山禾花鱼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2021-05-08李秋云陈光荣李烟亮华彦宇

水产养殖 2021年4期
关键词:投饵苗种饵料

李秋云,陈光荣,李烟亮,华彦宇

(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 郴州 423000)

郴州市位于湖南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75%,水域面积少。郴州稻田养鱼历史悠久,禾花鱼的传统养殖地皆在海拔500 m 以上的高寒山区。据《郴县志》记载,高山稻田水质清澈,禾花鱼生长缓慢,鱼肉细嫩、骨软味甜。2017 年郴州高山禾花鱼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发展养殖面积约3 330 hm2,逐渐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新引擎”。目前,养殖户大都还是采用“人放天养”的粗放型养殖方式,在养殖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导致禾花鱼的存活率不高,产量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经济效益没保障,较大程度地制约了郴州高山禾花鱼产业的发展。现设置了9 个试验组,通过开展不同苗种规格、养殖密度、投饵方式等关键因子的研究,及不同模式的对比分析,优化养殖技术,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禾花鱼养殖的综合效益,总结可复制的养殖模式,为郴州高山禾花鱼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稻田选址及基本条件

该试验于苏仙区良田镇大竹山村实施,基地平均海拔达700 m,山高林密,昼夜温差大,试验区稻田连片,呈梯级分布,为流水稻田,面积共(26.6×667)m2,灌溉水源为山涧流水,水质清澈,养殖期水温(24±3)℃,适合稻田养鱼。

1.2 鱼田工程改造

田埂加高、加宽、加固,并用水泥硬化,加高至田面30 cm 以上,加宽至30~50 cm,确保不渗水、不漏水,不坍塌。在稻田相对两角田埂上开设进、出水口,用砖石砌成或埋涵管,并设置拦鱼设施,用竹篾编成的网片或杉树枝,严防鱼类逃逸。

1.3 试验材料

水稻品种选择适合当地高寒山区种植的优良品种——隆两优华占,单季稻。

郴州高山禾花鱼品种为鲤鱼,试验苗种全部购自湖南津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苗种基地。在苗种放养前2~3 d,对鱼苗规格进行分选,筛选出大、中和小3 种规格,进行暂养。其中,大规格平均尾质量48 g,中规格平均尾质量22.5 g,小规格平均尾质量12 g。

投喂品为粗饲料(豆粕50%、麸皮50%),豆粕由中粮粮油工业(九江)有限公司生产,麸皮由山东天邦粮油有限公司生产(亚冠)。

1.4 试验方法

1.4.1 试验方案设计 该试验共设计9 个组合,包括3 种不同规格,每种规格设置3 个不同密度梯度,详见表1。

表1 试验不同因素组合情况

1.4.2 稻田修整与施肥 利用农田冬闲期种植草籽,春耕时翻耕还田,草在田泥中充分沤熟,为稻田提供丰富的天然绿肥。在插秧前5~7 d 施足基肥,培肥水质,培育水体浮游生物。基肥用量为农家肥200~300 kg/667 m2,复合肥15~20 kg/667 m2。插秧后3~5 d 追施尿素,尿素用量10 kg/667 m2,鱼苗下田后不再追肥。

1.4.3 水稻种植 水稻秧苗移栽时间为2020 年5月19—22 日,手插秧,秧龄30 d,合理密植,保证稻田秧苗不减蔸。7 月28 日禾苗开始大批量抽穗,8月4 日进入齐穗期,禾花开始掉落,禾花鱼采食落水的禾花。9 月下旬水稻开始收割。

1.4.4 苗种放养 2020 年6 月5 日开始投放禾花鱼苗种,在苗种放养前一个星期内适当加深稻田水位,放养时根据试验设计方案(表1)确定的规格、密度和重量,分别进行称重投放。苗种投放前进行消毒,用3%的食盐浸泡3~5 min,再放入田中,同时注意运鱼容器中的水温与稻田水温相差不超过5 ℃。

1.4.5 饵料投喂管理 鱼苗在投放后5 d 内不进行饵料投喂,投喂期为6 月10 日—8 月31 日。该次试验的饵料为粗饲料,由豆粕(50%)与麸皮(50%)组成。投喂时将饵料加水混合,搅拌均匀,捏成小团定点投放至稻田中,根据稻田面积投喂3~5个点,每天09:00 和17:00 各投喂一次。大规格苗种的日投饵量为鱼体质量的5%,中规格7%,小规格10%,根据禾花鱼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以周为单位),各阶段的具体投喂量见图1。

1.4.6 田间日常管理 在养殖期间,每天上午、下午按时巡田,检查田埂、拦鱼设施是否完整,有无坍塌、渗漏、逃鱼情况;观察稻鱼的生长情况,有无发病、浮头,观察其进食状态[1]。根据需要适时调节稻田水位,既要满足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也要有利于禾花鱼的生长,暴雨天气注意防涝防逃,高温季节适当增高水位,如水位不高需及时补足,田面水深一般保持在10 cm 以上。加强对鸟、老鼠、水蛇等天敌的防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

1.4.7 施药管理 禾花鱼养殖较少发生鱼病,鱼病主要以预防为主,不使用渔药。高山冷水稻田水稻病害较少,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无残留性农药,不使用除草剂。夏季温度较高,农药喷洒时间在09:00 前或16:00 后,施用农药前,将稻田中水位提高,喷药时将喷头向上喷洒,避免将农药直接喷入水中。

图1 禾花鱼不同生长阶段的日投饵量变化

1.4.8 捕捞 水稻收割前,放水捕鱼,捕捞后称重计数。试验稻田的禾花鱼于2020 年9 月1 日左右起捕,9 月10 日前全部捕捞上市,鲜鱼出售。

2 结果与分析

2.1 鱼产量及存活率

不同试验组禾花鱼产量及其存活率见表2。由表2 可见,试验共投放禾花鱼苗种244 kg,最终捕捞收获禾花鱼418.5 kg,增加体质量174.5 kg;禾花鱼每667 m2平均产量以9 号试验组最高,23.7 kg/667m2;4 号试验组次之,21.7 kg/667 m2。9 个试验组禾花鱼的平均尾质量均>55 g/尾,这说明3 种不同规格的苗种通过不同的投饵管理均可达到上市规格。存活率:大规格>中规格>小规格,小规格鱼苗存活率较低。

2.2 成本核算

对各试验组禾花鱼养殖的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各组成本,人工费、化肥、农药等水稻种植成本不列入计算,见表3。其中,苗种成本为11 561 元,饲料成本为4 992 元,总成本16 553 元。3 种规格中,总成本:小规格>中规格>大规格;同种规格中,密度越大,成本越高。

表2 不同试验组禾花鱼产量及其存活率

2.3 经济效益分析

捕捞的鲜活禾花鱼按80 元/kg 的价格销售给当地餐饮商家。经济效益分析见表4。由表4 可知,9 个试验组禾花鱼总产值33 480 元,扣除成本,总利润16 926 元。其中,9 号试验组和4 号试验组效益最高,禾花鱼每667 m2产值分别为1 891 元和1 739元,每667 m2平均纯利润分别为1 198 元和1 182 元,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说明放养规格48 g、密度300 尾/667 m2和规格22.5 g、密度400 尾/667 m2这两个组合模式最佳。另外,稻田养殖禾花鱼还减少了农药化肥的用量,促进了“禾花鱼米”的升值,产生的综合效益更高。

表3 禾花鱼养殖成本核算

表4 经济效益分析①

2.4 饵料系数

试验表明,该粗饲料配方的平均饵料系数为7.22,各试验组的饵料系数见图2。不同的放养模式,饵料系数不同,小规格苗种的饵料系数明显高于其他2 种规格。根据设计的苗种规格、密度和投饵率,4 号试验组的饵料系数最低,饲料的利用率最高。

图2 饵料系数

3 讨论

3.1 禾花鱼成活率和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禾花鱼的成活率和产量与稻田条件、水位调节、苗种规格、放养密度、投饵管理等密切相关。试验表明,大规格苗种的成活率最高,平均78%(69%~82%);中规格苗种次之,平均59%(46%~68%);小规格苗种最低,平均36%(33%~39%)。规格越大,苗种自身抵抗力越强,在苗种放养初期对稻田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其成活率越高。

稻田养鱼重在追求鱼和水稻最大的共生,过大或过小密度均不利于稻鱼系统总体效益的提升,高密度并不一定可以达到高产,还可能对生长产生消极作用,增加养殖成本,而过低密度又不能有效利用养殖资源,达不到养殖效益[3]。试验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小规格苗种的成活率和产量均增加,中规格苗种的成活率和产量均降低,大规格苗种的产量增加,而存活率为中密度最低,高密度和低密度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的高低对禾花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明显,差异是由其他因素引起。

高山梯田多为狭长、不规则形,试验中各稻田面积参差不齐,部分稻田面积较小,鱼田工程改造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养殖产量。在试验实施期,因气候长期干旱,导致水源不足,稻田水位下降,禾花鱼的成活率和产量降低,其中对小规格苗种试验组的影响较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试验稻田为高山梯田,水源自上而下灌溉,小规格试验组处于下水位,流入稻田的水量不足,水位较低,导致稻田水温高,鱼的活动空间受限,造成鱼死亡,同时也增加了被天敌捕食的概率。试验发现,经过改造的稻田和未改造的稻田禾花鱼产量有明显差异,改造程度高的稻田每667 m2产量可达25~30 kg,产量明显提高,改造后的稻田可保持高水位(15 cm 以上),田埂、鱼沟、水温等稻田条件更适合禾花鱼的生长,有利于提高禾花鱼的成活率及促进生长。因此,建议加大稻田改造的支持力度,提升稻渔工程建设标准,提高稻田水体的承载力和鱼产量。

3.2 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相对于单一水稻种植增收效果明显。单一种植水稻,稻谷每667 m2产量约500 kg,按市场价155 元/50 kg 计算,每667 m2产值1 550 元,扣除稻种、农药、化肥等成本,每667 m2均纯收入约1 100 元(不计劳力成本)。养殖禾花鱼后,稻田化肥用量减少,基本不施或少施农药,据了解每667 m2可节约农药及肥料成本300 元,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生产“禾花鱼米”生态安全,品质优良,卖7~8 元/kg,收入2 600 元,再加上禾花鱼的收入,每667 m2综合产值可达4 500 元,纯收益3 600 元,是单一种植水稻收益的3 倍多,实现了1∶4 的投入产出比。

郴州素有稻田养鱼的传统,但是长期以来,禾花鱼养殖大都是自发式散养,产量低,价格不高,农户种植每667 m2水稻加养殖禾花鱼纯收入仅1 500 元左右,采用高效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稻鱼新增纯收益2 100 元。目前市场上禾花鱼做成菜品的价格普遍为136~176 元/kg,农户的养殖效益和酒店、农家乐等经营效益,以及乡村旅游等延伸产业链的效益非常可观。

3.3 商品鱼规格

根据市场消费需求,规格60~100 g/尾的禾花鱼最受市场欢迎,其肉质细腻,大小合适。试验表明,9 个试验组均可当年养成商品鱼,但只有7 个试验组可达到最佳上市规格,平均尾质量为63.9~102.3 g/尾,2 号和3 号试验组规格略偏小,不均匀,平均尾重分别为55.5 g/尾和57.4 g/尾,且饵料系数较高,这说明在试验设计的投饵率(鱼体质量的10%)下,小规格苗种生长较慢,对饲料的利用率低,在实际生产时可适当增加投饵量。

猜你喜欢

投饵苗种饵料
香饵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香饵
草原鼠害防控无人机投饵试验*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简析稻田养殖小龙虾的苗种选购与放养技术
观赏鱼喂食须知
藤——致树及其它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