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对行开放性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愈合与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1-05-08张德强朱晓东林永俭

关键词:负压创面开放性

张德强,朱晓东,林永俭

(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外一科,广东 江门 529100)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已逐渐用于临床治疗中,但由于微创手术具有一定局限性,尤其是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开腹手术仍然是无法取代的。但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住院成本,加重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与经济压力。常规引流为术后基础的引流方式,虽可以起到一定疗效,但由于其引流量较少,分泌物不能完全排除,导致部分患者形成局限性的死腔积液,易引发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1]。负压引流装置具有良好的引流效果,目前逐渐运用到术后引流中,可快速减小已形成的脓腔,能促进局部新生血管的形成[2]。本研究旨在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对行开放性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愈合与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行开放性腹部手术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8~78岁,平均(47.23±6.13)岁;手术时间2~8 h,平均(4.63±1.22)h;疾病类型:胃肿瘤5例,胆囊切除术13例,胃穿孔修补术6例,剖腹探查术3例,其他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74岁,平均(47.29±6.04)岁;手术时间3~9 h,平均(4.71±1.16)h;疾病类型:胃肿瘤4例,胆囊切除术12例,胃穿孔修补术7例,剖腹探查术3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者;无精神疾病史者;无感染性疾病者等。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者;合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等。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开放性腹部手术,术毕反复冲洗切口,常规缝合腹膜、腹壁肌层与腱鞘等。对照组患者行常压引流,根据手术切口长度准备引流管远端长度,将引流管远端放置于切口深部,并连接一次性引流袋。观察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取引流管置于切口深部,距切口约3 cm处戳孔接负压瓶,避免漏气情况发生,缝合切口,持续给予50~60 kPa负压引流。每日对患者切口进行检查,同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如颜色、性状与引流量等,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引流液连续3 d≤10 mL时可将引流管拨除,继续关注直至拆线。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统计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记录患者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②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水平,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7 d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愈合情况,于术后30 d根据《手术切口分类和愈合等级界定》[3]对患者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级评定。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统计患者术后发热、症状性血肿及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形式描述,行t检验,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形式描述,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切口愈合时间(d) 术后第1天引流量(mL) 术后总引流量(mL) 引流管留置时间(d)观察组 30 9.36±2.11 12.34±2.62 236.52±13.58 632.11±15.47 2.62±1.25对照组 30 16.87±2.06 19.87±3.06 153.92±10.03 463.95±13.77 3.53±1.11 t值 13.949 10.238 26.798 44.472 2.98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炎性因子 与术前比,术后2、7 d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8、PCT水平均先上升后降低,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0.05。与术后2 d比,#P<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8:白介素-8;PCT:降钙素原。

组别 例数 T N F-α(p g/m L)术前 术后2 d 术后7 d观察组 3 0 9 9.4 6±1 0.4 8 1 2 6.3 6±1 3.5 2* 3 2.4 2±7.0 8*#对照组 3 0 9 9.8 7±1 0.5 7 1 3 4.8 7±1 5.9 4* 6 2.2 2±7.1 1*#t值 0.1 5 0 2.2 3 0 1 6.2 6 7 P值 >0.0 5 <0.0 5 <0.0 5组别 例数 I L-8(p g/m L)术前 术后2 d 术后7 d观察组 3 0 2 5 1.3 2±1 0.8 4 2 6 7.5 1±1 2.5 2* 8 9.6 3±1 4.7 5*#对照组 3 0 2 5 0.6 9±1 1.0 3 2 7 6.4 4±1 1.3 3* 1 5 4.5 5±1 3.3 3*#t值 0.2 2 3 2.8 9 7 1 7.8 8 5 P值 >0.0 5 <0.0 5 <0.0 5组别 例数 P C T(n g/m L)术前 术后2 d 术后7 d观察组 3 0 7 8.3 9±1 0.5 1 8 5.4 2±1 0.9 4* 7.6 9±2.7 4*#对照组 3 0 7 8.4 5±1 0.6 3 9 2.8 5±1 1.7 6* 1 6.8 8±3.6 9*#t值 0.0 2 1 2.5 3 4 1 0.9 5 1 P值 >0.0 5 <0.0 5 <0.0 5

2.3 愈合率 观察组患者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愈合率比较[例(%)]

2.4 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开放性腹部手术为临床治疗肿瘤、胆囊切除、胃穿孔常用的术式,其具有根治性的优点,但其属临床中常见的侵入性操作,切口大、出血与术后并发症均较多,且部分患者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影响治疗效果[4]。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放置引流管来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虽有一定作用,但属于被动引流范畴,并且引流量较少,效果欠佳。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具有加速手术切口愈合的特点,还可缩小切口处遗留的瘢痕体积,皮下负压引流硅胶管内有防止官腔吸闭设置,引流管有较多侧孔可确保切口内的渗液、液化的组织及时且彻底地排出体外[5]。渗透液的彻底排出还可有效抑制切口部位的细菌生长、繁殖,避免手术切口内聚集伤口分泌液,更好地保持切口干燥,改善手术切口部位微循环、氧合功能及血液灌注,促进皮肤组织生长,加快切口愈合时间,还可减少症状性血肿,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发热风险[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负压封闭引流可缩短行开放性腹部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增加术后引流量,提升切口愈合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开放性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创面渗出过多脓性渗液后会聚集在切口内,并逐渐向周围组织扩散,加剧脂肪液化,影响创面愈合效果。若创面渗出过多脓性渗液,异常高水平的炎症细胞因子与蛋白酶会使创面环境恶化,破坏结构蛋白,加重创面炎症反应。血清IL-8为T细胞淋巴因子,当开放性腹部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等情况时,IL-8浓度会显著上升;血清PCT与全身炎症反应活跃程度密切相关,会随着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明显升高;血清TNF-α有免疫调节作用,与炎症反应相关[7]。负压引流可增加引流面积,降低引流管堵塞概率,可加速创面渗液流出,能在高压作用下迅速闭合皮下脂肪层可能存在的腔隙,能彻底清除创面与腔隙内渗液,防止残余脓肿形成,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7 d时血清TNF-α、IL-8、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负压封闭引流可减轻开放性腹部手术患者炎症反应。

综上,负压封闭引流可缩短行开放性腹部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增加术后引流量,降低炎症反应,提升切口愈合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负压创面开放性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复方雪莲烧伤膏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