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市场新业态的电商商品质量控制

2021-05-07陈文行

中国市场 2021年12期

[摘 要]基于市场新业态背景下的电商商品质量控制工作需要满足ISO 9000标准,基于世界通行的“标准—检查—处罚”建立综合管理模式,最终构建一套完整的电商商业模式。在这其中,特别要注重对第三方质量监管与质量信用核心体系,优化相关质量监管核心内容,形成政府、网络商品为根本的网络服务经营体系,再融入第三方质量监管与质量信用核心监管模型。文章探究电商行业发展基本概况与所存在的问题,分析电商商品质量控制与监管的必要性,思考市场新业态背景下电商商品质量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电商商品质量控制;市场新业态;监管必要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2.167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互联网+”理念全面发展并渗透到不同行业领域之中。其行业渗透能力强,影响力大,已经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向网络经济升级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1 电商商品质量控制现状

2016年,我国“互联网+”理念全面铺开,为各个行业发展提供了丰富发展思路与想象空间。在该过程中,国家专门将电子商务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其事实表明电子商务是具有其独特优势的,它彻底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追求“线上销售”模式,结合生产模式实施“按需定制”。就电商商品质量而言,它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规范电商行为,实现了对商品质量监控的有效强化。诚如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在2014年质量监督检疫工作所提出相关内容“研究探索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新模式,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产品以及市场采购出口商品质量提升。”要求结合ISO 9000标准建立研究思路,真正结合世界通行标准、检查、处罚管理模式构建第三方质量监管与质量信用核心监管体系,形成包括政府、网络电商、网络服务经营主体為主的三位一体三级商品质量监管模型。

而在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希望基于系列成熟经验建立新型商业模式,确保商品质量控制到位。一般来说,其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研究范畴应该更多侧重从互联网层面讨论问题:第一,基于电商控制商品进货质量,强化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第二,思考对电商商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管,解决相关问题。[1]

2 电商商品质量发展问题与成因

基于市场新业态的电商商品质量发展进程,它可大体分为起步阶段、粗放增长阶段以及转型调整阶段。目前基于市场新业态的电商商品质量发展体系建设已经进入优化发展阶段,其发展创新过程希望实现资源整合与优胜劣汰。不过在这一阶段,基于市场新业态的电商商品质量建设必须到位,同时做好有效质量控制,而在这其中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有待解决。

2.1 电商商品质量发展问题

第一,当前业内竞争秩序相对混乱。其主要竞争手段多为低价竞争,电商领域亦是如此。其现实中存在业内竞争秩序混乱这一问题,例如在2019年电商价格促销活动中就出现了史上最为激烈的电商价格战,给发展带来了巨大难度。

第二,商品合格率偏低。自2013年电子商务产业规模达到10万亿元以上,其电商流动性、跨界性、隐秘性特点表现明显,但其中也存在诸多商家主观不规范行为,进而容易导致商品质量、消费欺诈问题发生。就以国家质检总局在2019年针对网络销售儿童玩具、服装等多种电子商务产品为例,其在经过网络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后得出的数据结果为合格率74.9%,合格率相对偏低。

第三,缺乏相应法律法规。例如在2019年以来所出台的《电子商务信用认证规则》中就谈到了行业发展缺少约束力,这导致其消费者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同时也加剧了不正当竞争问题。

第四,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这里所谈到的不对称是指电商与在线买卖双方、企业之间都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就导致了商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在交易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分离现象,例如信息与商品分离、商品与售卖网站分离、交易与物理空间分离以及支付与商品分离。就这一点,有学者认为需要增强信息不对称性与交易不确定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买方逆向选择与卖方道德风险发生可能性。

除上述四点以外,在宏观上质量管理与监督机构严重欠缺、全过程质量管理不到位、质量意识淡薄等问题也明显存在,多种问题都导致了市场新业态的电商商品质量的控制不到位,为电商经营管理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2.2 电商商品质量发展问题产生成因

电商商品质量已经成为我国产品质量与商业信用的重要晴雨表,其对整个国家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兴衰、成败而言都具有着决定性作用。就本质层面讲,需要分析理解市场新业态背景下电商商品质量发展问题产生的主要成因。

如果从人性角度层面讲,需要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成效进行分析,了解产品质量信用与商品货币交换之间关系,了解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中的某些核心问题。具体来讲,要结合传统“经济人”的经典假设理论,主要对“经济人”的各种行为目标进行分析,确保个人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要了解经济人与产品质量、质量信用相关的市场行为内容。如此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基于优质守信与优质成本内容分析市场新业态下的电商商品质量控制与监管内容。

如果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进行分析,需要结合电子商务网站中的所有商品信息,完全结合类别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内容,了解交易主体,对信息发布内容进行调整。在该过程中,主要了解信息不对称所谓双方造成的伤害问题。对经济人的行为进行调整,进而构建第三方信用认证机构。

如果从质量执法行为角度分析,它需要做到分析到位、科学合理。在该过程中需要集中问题开展讨论,例如可分析被动执法问题、执法不严问题、形式执法问题等。基于质量执法过程对电商产品质量不到位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分析不匹配执法问题,争取从电商内部管理分析质量意识薄弱问题,对质量的重要性认识进行解读。当然,在该过程中存在电商商品质量把关不严、责任主体不清晰等现实问题。

如果从现行商品质量监督形式的角度分析,其商品质量监督形式与抽样方法主要针对商场和生产企业进行制定,从整体上来讲它是不适用电商行业的。如果基于此样本量进行电商商品质量分析,可能会出现电商违规行为。例如产品监督抽查结构不到位、产品销售数量与销售品种不匹配等问题。[2]

3 电商商品质量控制对策

需要明确产品质量监督控制管理属于一项复杂严谨的系统工程,其需要做到全方位、全社会共同关注与努力。在该过程中,需要基于电商商品质量监管风险内容对线上商品质量监督与线下产品质量监督进行分析,建立基于线上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互联网+常态化”管理模式,确保线上产品质量监督做到“常态化管理模式+创新”发展机制,同时强化线下与线上产品质量。在该过程中,还要基于项目质量监管内容覆盖电商网络商品质量各个节点,同时引入“标准—监控—处罚”世界通用交通管理模式,即交管模式。该模式具有广泛普适性,它可在电商平台基础之上增设全新的第三方商品质量监控平台,确保质量监管实时性与公正性实施到位,形成一套健全可行的“一个体系、一个规范、两个平台”的监管模式。以下基于市场新业态简单谈两点电商商品质量控制对策。

3.1 建立第三方质量信用认证平台与第三方电商商品质量监管平台

首先,需要建立第三方质量信用认证平台与第三方电商商品质量监管平台,结合平台建设委托专业技术机构,掌握相关情况后优化信用认证平台内容,发挥电商平台产品购买者作用,为他们设置对应电商产品信用评级机构。在该过程中,需要在电商平台上为商户创建一种工商、质检现实管理环境。与此同时,也要确保网上虚拟环境与电商平台信用认证体系有效优化,基于信用证书服务器留存相关数据内容。要结合第三方电商商品质量监管平台建设,优化第三方质量信用认证体系,为第三方提供切实有效的权威机构认证内容。

其次,要建立第三方电商商品质量监管平台,结合项目预期目标对已经在线交易的商品进行动态实时的网络监控监管,有效降低网络产品质量监管的不确定性。基于第三方电商质量监管平台的技术架构应该采用目前最为流行的互联网应用系统三层结构,其中包括了數据库(最底层),它主要采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基于质量相关数据开展快速修改与增删;包括MVC架构库(中间层),它属于经典层,它的Model部分主要可实现数据对象映像封装,对企业相关数据进行管理规划。这一设计主要基于Control部分输入并调用数据,建立了Model与View技术体系,并运用到了目前比较流行的HTML5技术,它更有利于最上层页面技术操作,优化技术支持内容。而在配置电子商务EDI技术以后,它的信息教育与供应网络信息集成质量控制主要基于电子商务供应商信息量实时开展,它所建立的是一套模块化供应链质量控制信息系统体系,它主要基于广泛采集质量信息内容来构建全新的PDM、CAD、ERP、CRM系统集成端口,可在信息交互协议与接口规范下构建网络散布式数据库。[3]

3.2 建立第三方质量信用评级平台

要建立第三方质量信用评级平台,主要对电商产品开展信用质量评级,思考提出质量信用评级标准,为电商企业商品质量控制与监管建立权威的质量信用等级,让消费者清晰透彻了解质量信用评级基本原则内容。而在相应制度基础之上再建立相对独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监管评级体系、征信制度等。例如要做好分级管理,结合交易型电子商务企业划分电商商品质量控制与监管等级,由高到低包含5个级别,最低为A级,最高为AAAAA级。[4]

4 结论

伴随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国家电商企业在商品质量监管控制方面也更多追求研究深入与实践探索优化,再结合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新质量监管体系与平台,在市场新业态下真正实现了全面化、全过程的电商商品质量控制与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艳荣,孙家媛,孟令跃,等.黑龙江省电子商务模式下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方监管博弈问题分析[J].北方园艺,2020(10):145-149.

[2]陈学章,杨忠国,林树宝.电商产品质量监管问题与建议[J].标准科学, 2017(3).

[3]徐明亮.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统计与监管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8(10):65-67.

[4]骆庆华.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及监管体系研究[J].消费导刊,2015(4):131.

[作者简介]陈文行(1982—),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