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点符号咋惹你了?

2021-05-07汪金友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式新文化运动标点

汪金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再现了100年前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这个运动,是中国文化的一场革命。正因为它,中国文字才从文言到白话、从竖排到横排、从句读不清到标点分明,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按说,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了100年,新型的文字表达方式,也早已约定俗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旧文化都会销声匿迹。相反,依然有人怀念旧文化、推崇和坚持旧文化。

比如,我认识一个爱好写诗的人,就特别讨厌标点符号。在他写的所有自由诗里,从来没有加过一个标点。句末不加,句中也不加。比如,“啊 啊 啊 天空啊 你是那么地蓝 大海啊 你是那么地宽”。

按說,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他加不加标点符号,也挨不着咱什么事。问题是,他几乎每天,都把这样的烂诗发在微信群里,而且是每个群都发,接二连三地发,早晨发了,晚上还发。让人看了,如鲠在喉,很不舒服。

忍不住,有一天,我和他理论:“你写的那些诗,不加标点符号,让人读起来很费劲。”而他却理直气壮:“你不懂,这是一门艺术。”说罢,依然我行我素。

后来,发现很多所谓的诗人,都讨厌标点符号。

先别说这些诗的意境和内涵,单就看这种杂乱无章的断句,能算是诗吗?你说不算,可有人说算,不仅算诗,而且是好诗,开创诗词天地,引领时代风骚。

在中国古代文字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和语法结构等,来表示句子的完结。但由于字字连贯,没有间隔,不仅读起来艰涩,而且会经常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例如清代诗人赵恬养在《增订解人颐新集》中描述的一段文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如果用不同的间隔和语气,就会产生七种读法和含义。

为此,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等6名北大教授,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提出了《采用新式标点符号的方案》。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诞生。

相比起一般文章,诗词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分行。长句短句,一句一行。所以有些人觉得,加不加标点,都无所谓。但他们忘了,标点符号的主要功能,除了停顿和间隔,还可以标明语气。尤其是那些杂七杂八的自由诗,如果没有了标点符号,读起来也就没有了任何的韵味。

有一位诗歌编辑,曾经给一个作者回了一封公开信。他说:“我可以告诉你,绝大多数时候,在一首诗中缺少标点符号,则意味着这是一个初学者,或者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

的确,现在还有很多自命不凡的人。他们固执地讨厌标点符号,固执地坚持半文半白,固执地坚持写繁简体混合字。自以为很优秀,自以为很天才,自以为可以标新立异,其实是在开历史的倒车,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猜你喜欢

新式新文化运动标点
标点兄弟的春游
缺少标点的谜语
“新式茶饮”,你爱了吗
大学生新式“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应用
小乌龟学标点
下篇走向觉醒的文化与精神
觉醒与解放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有趣的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