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糖果”还给孩子们
2021-05-07严阳
严阳
看央视纪录片《新青年 第十二季》,非常感动。因为对于中国6000万留守儿童来说,多一些谢北思这样的热血青年,他们会多一些温暖与幸福。但与此同时,这部纪录片中一些细节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让人十分惊愕;惊愕过后,又不能不十分慨叹:诸如留守儿童以及我们的学校教育存在的偏科等问题,并非单一的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具有系统性质,非得从深层次进行反思方能解决。
谢北思的“糖果计划”,是在乡村利用废弃的小学校舍,建立面向留守儿童的艺术活动中心,“用陪伴和艺术元素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以较长时间的陪伴和交流来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习惯”,给孩子们一个“糖果”般甜蜜的童年。这是个非常善良与美好的想法。然而,影片中她问一位孩子,他们的学校有钢琴,但为什么没有音乐课?那孩子的回答“那是给人看的”。真的让人大跌眼镜,也让人心寒:不是我们的学校没有相关的设施设备,也未必是没有相关的课程安排,而是我们的一些教育管理者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根本没有把音体美这些虽然不是“主科”,但却关系到孩子基本素质与全面发展的“副科”置之脑后了!也可以说,是因为人为的因素,让艺术课程从我们一些乡村学校的课堂上消失了!
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的一部分,这是有国家层面制定的法律《义务教育法》予以强力保障的,即从学校建设、师资配备、课程设计等多方面,都有国家强制性与规定性的安排。而从该纪录片中的一些镜头我们能够看出,即便是被废弃的那所小学,其建筑布局与校舍质量等,也还是大致过得去的——否则,谢北思也不可能用十分有限的资金对其进行改造之后,便能将这里变身为留守儿童艺术活动中心。至于那些正在使用中的小学,单单是从其配备了钢琴这一点,我们便能推断,就物质条件总体而言应该是可以的。然而,这些良好的教学条件,学校却没能善加利用,竟然将其作为装饰或者说摆设!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在学校的管理者对于国家的教育方针认识存在严重的不足,也在于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及教育管理机构管理与督查的不到位——事实上,各级地方政府中,都设有“教育督导室”这样的机构;各级教育管理机构中,也有督导室这样的部门。因此,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机构与部门,平时是怎么工作的?是不是仅仅满足于到基层学校走一走,看到学校课表上有了音体美这样的课程,教室里有钢琴、人体石膏像等便满意了?有没有深入学校、了解学校艺术教育方面的师资是不是匮乏,有没有需要帮助协调与解决的问题?有没有深入课堂,听一听这些课,听一听老师都是怎么上课的,教学效果如何?课堂之外,我们有没有跟学生进行交流,听一听他们的反映?
我们的孩子,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真的需要“糖果”。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有可能一年回来一次,也有可能好几年都不回来,肯定会让他们在情感方面十分饥渴;而谢北思们的倾情陪伴,以及为他们提供的艺术教育,如同糖果一样,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所需的甜蜜,聊解他们的饥渴。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予以关注,方能全面与彻底地解决。从地方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来说,至少我们该在保证我们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上,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而不是把我们学校的“钢琴”当做装饰与摆设,仅仅是让它在上级有关部门与领导下基层视察或者检查工作的时候发挥作用。
大凡是孩子,没有不喜欢“糖果”的。让我们十分遗憾的是,至少就谢北思驰援的那个河南临颍某地来说,似乎本该属于孩子们的“糖果”被人悄悄拿走了。应该严厉敦促那些人把“糖果”還给孩子,还要查查其他地方有没有把“糖果”拿走的现象,并坚决纠正,让孩子们可以充分品尝到“糖果”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