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1-05-07王书雯

中国市场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知识图谱可视化

王书雯

[摘 要]文章选择CiteSpace为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中1356篇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笔者分析和机构分析来看,两者的网络密度都较低,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协作研究。从来源期刊分析来看,发文数量可能呈进一步上升趋势。基于以上结果,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进程、热点与前沿趋势,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展望。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知识图谱;CiteSpace;可视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2.039

1 引言

文章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文献入手,结合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进行定量分析,探寻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揭示出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和发展前沿趋势,并对其作出展望,为该领域提供科学参考。

2 人民币国际化历程

2008年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新设立汇率司,并赋予其根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职能,人民币国际化步入了正轨。[1]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新阶段。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IMF总部正式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并于次年正式生效。在新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构成中,人民币的权重为10.92%,次于美元(41.73%)和欧元(30.93%),超越日元(8.33%)和英镑(8.09%)。[2]2017年3月31日,“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库将人民币同美元、欧元等7种货币一样单独列出,储备持有情况单独列项计算。2019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在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3]

3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是由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信息可视化应用软件,是用于绘制、分析和显示学术研究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并显示科学知识结构关系与发展进程的可视化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科学知识图谱采用显示图结构进行可视化表示,设置节点类型不同,节点代表不同含义,[4]使用连线代表节点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于其他文献图谱软件,CiteSpace以其强大的文献供被引分析而知名,该软件自2003年诞生以来,不断进行算法发展和功能优化。截至2020年4月,CiteSpace最新版本为2020-03-12上架的5.6.R3,文章使用的5.6.R37z加入了一些对中文的兼容,对研究国内中文文献有很大的帮助。

3.1 数据源与研究路径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在“期刊检索”中选择“高级检索”,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主题、2009—2020为时间限制、CSSCI为期刊来源作为检索条件,最后选择“中文文献”,共命中文献1451篇。对检索文献转整理,删除会议征稿、广告、历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以及署名为金融论坛编辑部及无作者等的条目以及不相关条目,最终余下1407篇有效文献。

此外,之所以选择2009年作为起始年份,首先是由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相较其他国际货币来讲起步较晚,始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主体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迫切需求,政府实行推进政策,致使人民币开始其国际化征程,之后该领域成为持续性的研究热点长久不衰。其次在预检索中发现,在检索范围内最早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文献发表于2001年12月,2001—2008年间共发表82篇文献,篇数较少,因此文章不做研究。

利用CiteSpace对1407篇有效文献作者进行分析,分析之前,首先对CNKI导出的数据进行筛选,去除不合格或不需要的数据,筛选后的数据以TXT的形式下载至Input文件夹(保存原始数据)中,并将TXT命名为CiteSpace可以识别的格式“Download_xxx”。随后将“Refworks”格式数据预处理后导入Input文件夹,数据经CiteSpace转换后导入Output文件夹(保存转换后的数据)。最后进行除重操作,数据将导入Data文件夹(保存除重后的数据),除重后,最终得到1356篇有效文献,此时,Project文件夹(用于保存分析后的数据)仍然为空。

3.2 关键词共现分析

设置时间跨度为2009—2020年,单个时间分区长度为1年,选择节点类型为“Keyword”,时间分区频次为10%。发现高频关键词“一带一路”存在同义不同写法的情况,将带引号和不带引号的“一带一路”关键词合并计算频次。CiteSpace生成关键词共有66个节点,节点表示关键词,节点大小表示该关键词的频次,节点间连线共有101条,展现关键词间的关联性,线条粗意味着关联性高,总体网络密度为0.0317。表1列出了共现频次≥50次的高频关键词及其频次和中介中心性。

3.3 作者分析

在CiteSpace主界面上设置时间跨度为2009—2020年,时间分区长度为1年,选择节点类型为“Author”,时间分区频次为10%。CiteSpace生成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其中节点表示作者,节点大小表示该作者的发文篇数,两节点间连线表示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其中发文最多的张明很少与其他作者合作,而潘英丽与刘建丰、吴宇等则形成了小范围的科研协作网络。总体网络密度为0.0041,说明作者协作研究广泛程度较低。从总体上看,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存在“單兵作战”的现象,原因可能是人民币国际化现已“深入人心”,学者们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存在自己的看法和认知,所以发表文献阐述自己的思想。

3.4 科研机构分析

利用CiteSpace对1356篇有效文献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设置时间跨度为2009—2020,时间分区长度为1年,选择节点类型为“Institution”,时间分区频次为10%。如图4所示,节点表示研究机构,节点大小表示该研究机构的发文篇数,节点间连线表示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关系,网络密度为0.0018,表明研究机构间很少有合作联系。发文量前6位的研究机构见表2,这些机构是目前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重点机构,合并后来看中国人民大学是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机构中的重中之重。

3.5 来源期刊分析

分析1356篇有效文献的来源期刊,发文篇数在≥10篇的来源期刊共有6种,详见表3。分析可知,刊登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研究的期刊较多为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核心期刊,如《国际经济评论》《亚太经济》等。有期刊开设单独的人民币国际化专栏,另有期刊专门刊登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主题的征稿要点,由此展现了专业期刊对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研究的重视。随着更多专业期刊响应国家新金融政策,更加重视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研究,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当前热门研究课题,热度居高不下,预测期刊发文篇数会不降反增。

4 總结和展望

4.1 总结图谱

自人民币国际化踏上征程至今,国际经济、金融等领域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方兴未艾,[5]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百家争鸣,但又对立中达成统一。就以上图谱分析进行总结,张明、石建勋等优秀学者发表了大量高被引、高阅读量的文献,在相应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学府都是国内发文机构的佼佼者。《国际经济评论》《国际金融研究》等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核心期刊通过自己的方式响应国家新金融政策,更加重视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研究。

国内研究者从早期注重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界定、意义分析转向研究人民币国际化所受影响、实现路径等更具体的议题,抓住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领域。人民币国际化自踏上征程至今已十余年,研究者对人民币国际化内涵和意义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充满希冀。

4.2 展望前沿

4.2.1 国际变动带来新契机

当前,美国多次的量化宽松政策致使美元信誉下降。寻找其他货币承担国际货币职能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呼声。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隔离致使短期内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全球金融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但也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塑带来新的机遇。中国在此次疫情中展现了大国应有的气度,对遭受疫情冲击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救援物资、医疗资源和人文关怀,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契机。

4.2.2 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建设

将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是当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动力。“一带一路”建设共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支付交易额相对于非“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支付交易额来说遥遥领先。所以,要强化相关区域金融合作,促使人民币成为该区域的核心货币,沿线国家和地区形成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以此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切入点,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继续提升。

4.2.3 加强科研合作网络建设

从作者和机构分析来看,两者的网络密度都较低,较常见的是2~3人/机构的协作研究组合,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协作研究。因此,要加强科研合作网络建设,积极开展高校、科研院之间良性的科研合作论坛,同时建立国内院校合作论坛后续联络机制。高校应与研究卓越的科研所建立长久稳定的学习探讨关系,互利共赢共同进步。最后,应将学者们优秀的研究成果落实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大决策上,学以致用,切勿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 成诺.基于SDR权重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进一步发展策略[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1):8-10.

[2] 徐燕.浅析人民币加入SDR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6(35):58-59.

[3] 宗良.人民币走向国际货币趋势不可逆转[J].中国金融家,2019(10):61-62.

[4] 潘静,范云欢.基于CiteSpace Ⅲ的“一带一路”与海关研究文献的可视化研究[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7,38(2):1-11.

[5]邱鹄,王华.我国“一带一路”研究述评——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1):51-63.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知识图谱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