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家训最重德

2021-05-07迂夫子

杂文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子孙后代养德子书

迂夫子

中国古代有记载的家训如《诫伯禽书》《诫子书》等流传至今,早已由家庭的庭训演变成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这些家训既言简意赅,又精深宏富,随便撷取一句,便可做人生座右铭。遍览这些古代家训,你会发现它们几乎都不厌其烦地提到一个“德”字。

历史上最早的家训当属周公的《诫伯禽书》,里面有一句话:“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繁荣昌盛,生生不息,是世上每一个家族的愿望,周公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才要谆谆告诫儿子伯禽。从这句话我们可以解读出,周公认为家族能够繁衍不息,靠的是子孙后代有德行,且能谦恭谨慎。

诸葛亮的《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是诸葛亮给儿子诸葛瞻写的家信,此句强调君子要“修身”“养德”。修身需要静思反省,养德最好的办法就是“俭”。“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朝代的兴替,不是因为“俭奢”二字呢?

琅琊王氏是我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素有“华夏首望”的美誉。琅琊王氏人才辈出,其代表人物王吉、王导、王羲之等能够出将入相、流芳千古,与王氏家训分不开。王氏家训中有一条也提到“德”,即“推美引过,德之至也”。与《诫伯禽书》《诫子书》注重教育子孙修身养性不同,王氏家训把处理好人际关系放在首位,更重视与人交往的诚信,尤其教育子孙后代要追求“推美引过”的道德极致,分明是在教子孙后代要学会“吃亏”,这在众多家训中最难能可贵。

以上几则家训分别从谦恭谨慎、崇尚节俭、推美引过等方面教育子孙后代要高度重視道德修养。那么古人所尊崇的“德”字到底都有哪些含义呢?我们不妨从“德”的字形演变来略窥一二。

德”的甲骨文字体,左边是“彳”,有“行走”之义;右部是“直”,形体像一只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表示眼睛要看正;二者相合就是“行得要正,看得要直”。金文的“德”在右边的眼睛下加了一颗“心”,“德”字的含义便成了“行正、目正、心正”,可见人们对“德”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几千年来,儒家文化一直提倡君子要“澡身浴德”,就是让人沐浴于德,以德自清。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时时修养德性,“行正、目正、心正”,就能养出浩然正气,便可自洁其身。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家训都如此高度重视“德”了。正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德尼·狄德罗所言:“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道德败坏,人的所行、所视、所想就不正,不正则歪,趣味就跟着堕落;一个痴迷低级趣味的人,生活就会腐化,人也就堕落了。一个人堕落,有可能会毁了一个家,而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一个国,一国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一个“德”字,真的关乎个人与家国的命运啊!

作为先辈留给后人的智慧宝典,家训在教导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家训蕴德可以说是治理道德赤字与坏账凸显的社会病不可或缺的一剂良药。传家训,正家风,无论何时都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最要紧的一件事。

猜你喜欢

子孙后代养德子书
涵养新时代良好家风
王充著述意识的构建与汉代子书体式的变迁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诫子书
践行“三严三实”从修身养德做起
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石原党改名
关于后代
Insects(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