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共育,开启家园合作新模式
2021-05-07赵娟
赵娟
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责任与爱一直是我日常工作的主旋律,牵手家长做好家园共育也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家长眼中的幼儿教师是什么样的?家长们希望本班教师在孩子的成长方面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如何追随家长的期望和需要开展活动?如今,面对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家长的理念缺乏,如何让家长更新理念,配合教师科学育儿?等等。基于家园共育中的这些问题,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适宜、快乐的成长环境,经过本班教师、家长的共同商议,一次主题为“家园同心,协力共筑美好未来”的家长活动应运而生。
一、调查审议——思维碰撞,确立活动主题
(一)换位思考,了解家长
活动初期,我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您眼中的老师》,通过网络分享的形式分发给家长,除了基本的满意度调查外,还给家长留下了几个问题,内容包括:
1.您眼中的孩子教师是什么样的?
2.您期望的幼儿教师能教给孩子什么?
3.您的孩子喜欢他(她)的老师吗?
4.您愿意参与到您孩子每日的活动中吗?
5.您认为幼儿园需要开展哪些亲子活动?
问卷给家长后,我们收获了家长们热情满满的回复。如:孩子们很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教的故事,喜欢跟老师一起游戏;不要求孩子学到很多课本知识,只希望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要懂礼貌;最看重老师爱孩子的品质,能影响孩子的善良内心。除此之外,我们统计发现,仍有少数家长对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内容表示陌生,认为教师除了每天的集体教学活动之外,最多只是照顾幼儿生活,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内容不外乎是儿歌、故事、画画而已。
根据家长们反映的内容,我陷入了思考。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认为班级里的孩子多,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往往会忽视与家长的交流,无法获得家长的信任,才会让社会舆论主导家长的意识。若我们还是以QQ群、微信群、家长园地和家园联系册这几种形式与家长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家长深入班级,让他们走近我们、了解我们、相信我们。
(二)交流反馈,思考审议
基于“如何让家长走进来”“什么形式才能让家长最快体验、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班级家委会的家长们开始了一次班内的审议。
老师:邀请家长走进班级,体验老师的工作,家长们希望有哪些形式呢?
家长A:希望举办一次亲子活动,类似于亲子运动会、亲子制作等,让老师指导,我们跟孩子一起体验。
家长B:如果还是亲子活动,太过于局限,不能全面地了解老师的工作,跟以往的活动有什么区别呢?
家长C:让我们家长观摩一次孩子们上课?让我们真正看到老师的工作状态,和孩子们的表现。
老师:集体教学活动小班是15分钟,达不到我们“请家长走进来”的目的。
家长D:如果让家长走进来,能不能时间久一点?一節课的时间太短了,能不能活动时间延长为一天呢。
家长B:希望我们也能做一天的老师,带着我们的孩子,体验一次老师的工作。
老师:家长们的想法很好,可以组织一次请家长来做助教的活动,第一视角亲身参与孩子一日生活,感受我们的工作。
通过与家长的审议,在思维的碰撞中,家长对“走进来”的构想逐渐清晰,统一了想法,明确了活动主题为“家园同心,协力共筑美好未来”。
二、活动开展——家园同心,建立共育思维
我们向园领导提交了开展主题家园共育活动“家园同心,协力共筑美好未来”的申请,获得批准后,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1.“家宾有约”
我们向家长发出申请书,并按照收到的家长申请,每月第一周让家长进园体验“幼儿教师的一天”。让家长走进班级,变成老师,走近孩子,尝试在老师的帮助下组织一次完整的幼儿一日活动。以下是实践体验“家宾有约”活动后,部分家长分享的体验心得。
家长A:终于到了我当老师的那天。我按照和老师提前确定的主题“百变汽车”,组织孩子们开展活动。活动前,我想象了无数种孩子们的表现,担心他们看不懂我精心准备的图片和视频。但是,活动一开始,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他们的临场反应超出了我的想象,一个个抢着回答我的问题,打消了我的顾虑。但我没料到,在交流视频环节,有的孩子并没有按照我预想的流程走,一群孩子手舞足蹈地交流着,我一句话都插不进去,活动现场乱成了一锅粥。幸好,老师过来帮助了我:“如果大家声音太大,这个老师手上的小汽车,就会开走哦!”这招真的很棒!孩子们突然安静下来。我松了一口气,天哪!快结束吧。活动结束以后,晨晨紧紧地拉着我的手,亲热地叫我“爸爸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深知老师的不容易。
家长B:上课时,有个孩子拉肚子了,我皱起了眉头,捂着鼻子,却看见老师轻轻地安抚着孩子,用湿巾给孩子擦了一遍,又打来一盆水给孩子擦洗。原来老师除了要组织孩子们在园的一日活动,还要耐心处理这些突发的小状况,她们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我真的很感动。
家长C:下午,女儿的老师要带孩子们做游戏,我纳闷了,这么多孩子,怎么让他们玩起来呢?还没等我弄明白,孩子们已经拿出了老师自制的玩具,走向自己心仪的场地。瞬间,幼儿园活动室就变成了“茶馆”“医院”和“建筑工地”,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我想,老师们是不是能休息会儿呢?却没发现一个老师坐下来,她们看着孩子们游戏,不时地弯下腰跟孩子们交流着。傍晚,孩子们都回家了,我想,老师们可以休息了吧!她们却围坐了下来,拿出一堆纸盒和奶粉罐制作玩教具。看着墙面上精致的装饰和柜子里的玩具,我知道,这都是老师们的手艺。
“家宾有约”活动,充分提高了家长参与幼儿成长的积极性,让他们对我们的日常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尊重与信任。有的家长从我们这里找到了更科学有效的育儿知识,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
2.“家园沙龙”
“家园沙龙”活动是“家宾有约”活动的延续,宗旨是在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沙龙及时让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针对一些教育观念上的认识和幼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活动实施后,家园之间实现了深度沟通,家长们的许多建议让我们在进一步做好家园工作方面获得了很多启示。
启示一:创设良好的家园共育环境。
良好的沟通环境是家长工作的前提,今后我们依然还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让家长感受老师们工作的热情,见证孩子的进步。只有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为孩子创造幸福、和谐的教育环境。
启示二: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教师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上,还体现在与家长沟通的语言中。善于用积极、善意的语言鼓励幼儿和家长,必定会受到家长的青睐与支持,优美的语言同时也能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良好形象和专业素质。
启示三:多种形式搭建家园共育的桥梁。
就目前而言,我班家园互动的形式还处于单一状态,需要教师广泛整合各种平台和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如:鼓励家长将幼儿参与的活动、在园的点滴、生活的故事,记录在视频、电子相册、宣传册、电子日记、微博中,进行分享交流活动。老师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家长助教活动,给家长充足的交流机会。
主题式家园共育,让家长明确了自己参与家园共育的主体责任,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这有助于形成家园良性互动的共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