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中取食记》:“淡”的真味

2021-05-07刘学正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柿树山居菜谱

刘学正

热爱生活的人,对美食似乎都是无法抵抗的。不同处在于,有人大爱珍馐美馔,非饕餮盛宴不能称心;有人钟情萝卜青菜,以清淡素香为心头好。隐居山林20年的马守仁,无疑是后者。《山中取食记》虽是一本美食书,却也是一本“淡”到了极致的书。书中记述了50道“山居素食菜谱”,采摘四季鲜蔬花果,用自然随性的方式制作,不见稀有食材,不见花巧刀工,不见繁复流程,通篇是简朴的山居滋味。

野菜入肴,中国人可谓行家里手,田间路边的荠菜、苜蓿、蒲公英……均可洗净沥干拌面上锅蒸。深居山中,野菜的种类自会更加丰富。马守仁在书中提到一种名为“嫁菜”的野菜,“春季生发,夏秋开花,不但可采摘供食,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茂密的树林间,当布谷鸟低沉的呼唤响彻谷溪,便是采摘“嫁菜”的最佳时节。“颜色青翠,点缀着雪白米粒,似乎春天清新的气息都融入饭碗里来了。”“嫁菜”自带鲜嫩辛辣,又可随调味品的不同而滋味各异,比如酱油的鲜香,香醋的甘酸,均能柔和依顺。马守仁不禁感叹:这大概就是“嫁菜”其名的缘故吧。

取食山中,不仅限于荫下蔬菜,更有摇摆在枝的树叶。“待到五月初,就可以采摘柿葉了。”马守仁把柿树看作终南山给予清贫之人的特殊恩惠,甜甜脆脆的柿子自不必说,柿叶也可以丰富山居菜谱。柿叶蒸饭闻起来有一种淡淡的清香,轻尝一口,米粒的筋道,柿叶的柔软,都融化在一丝轻软咸香里,让人欢喜感叹。而柿叶汤的滋味则很清甜,淡淡的清香萦绕在舌尖,有这样一碗汤水滋润肠肚,甚为快意。大自然的恩赐总是如此丰盈,哪怕是普通的柿树叶,也有着不可思议的味道。

鲜花入馔,由来已久,《离骚》中便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马守仁甚爱樱花、梅花,不但一饱眼福,且将其品于舌尖,流于心间。“雨后捡得一捧樱花瓣,陪衬上几根新鲜竹笋,虽是简单的料理方法,花之清苦、笋之甘甜,却格外滋味无穷。”山中人的素雅小碟,成了落英缤纷的新归处,悠然慰心有之,食疗养身亦有之。“新鲜梅花三五朵,放在粥面上,每餐吃一小碗,可连续吃三天,能够有效缓解梅核气症状。”

山中取食记,在其轻描淡写的表象下,也有着丰富的内涵。马守仁讲究“一期一味”,他会参鉴《山家清供》《本心斋蔬食谱》《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等中国历代食谱,借助传统的力量,以古朴的方式,尽可能地还原食材最纯粹的味道。躬耕山林,点瓜种豆,阴晴雨雪都是美好风景,苦辣酸甜皆为绝佳滋味。在素简生活里,一人一书,一草一木,一茶一饭,都显得格外有趣。

行走尘世,每一道简单的滋味,都是旅途安然的享受。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古人讲究的“适时饮食,顺时养生”,有些人甚至连一日三餐都无法认真对待。《中庸》有言:“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当我们放慢了脚步,唤起对大自然的敬重,让美食的标准少一些外在形式,多一点本味随性,或许可以更深入地渗透生命。

马守仁山居生活的“慢”,并非散漫,而是惬意与从容。他取食山中的“淡”,也并非寡淡,而是淡中有深味。“淡”到极致,方见真味。饮食如此,人生亦如此。

猜你喜欢

柿树山居菜谱
《临夏日山居》
山居秋暝
母爱哪有多余的
菜谱
一棵树一个旅店
菜谱中的黑米粒儿
山居秋暝
美丽的土楼红柿树
菜谱 经典菜翻花样
德国“失业者菜谱”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