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活动辟新路 学习雷锋成常态
2021-05-07黄彩霞张世金
黄彩霞 张世金
“雷鋒精神是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彰显了中华民族崇德尚善的优秀本色,蕴含着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引领着社会发展进步的潮流。在创建‘雷锋学校‘雷锋社区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了雷锋形象的伟岸,深切感受了崇高理想的光芒,品味到了雷锋精神的甘甜,吸取到了砥砺奋进的力量。我们要以‘雷锋学校‘雷锋社区为榜样,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充实活动内容,拓展活动领域,创新活动形式,使学雷锋活动永葆生机和活力”。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关工委领导在“雷锋学校”授牌仪式上的一段讲话。随着第58个学雷锋日的到来,已有7所“雷锋学校”、3个“雷锋社区”受到了新区关工委、文明办的授牌表彰,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在新区成为常态。
拓展工作思路 弘扬雷锋精神
近年来,新区关工委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关爱模式,先后与新区文明办、教体局、雷锋杂志社、中国教师杂志社、中华慈善总会雷锋专项基金办公室等单位开展共创共建活动,制定了创建“雷锋学校”“雷锋社区”实施方案,对达成共建协议的4所学校和3个社区进行创建试点。带领由五老志愿者组成的关爱帮扶工作团组分别深入学校、社区调研摸底,具体指导。就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目标要求、活动内容、方法步骤、创建标准、考评验收、总结推广等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力求做到联系本地实际,突出时代特色,群众积极参与,成果便于普及。
辛安街办薛家泊子社区是一个由传统农耕村落发展壮大起来的城中村。通过试点,他们把学雷锋的历史融入村史建设,把雷锋展馆与村史馆一起打造。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平台,动员人人参与讲雷锋故事,读雷锋图书,唱雷锋歌曲,演雷锋节目,续写雷锋历史,展现村居新貌,使雷锋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走近居民身边,形成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美德的良好格局。
创新活动模式 丰富雷锋文化内涵
创建“雷锋学校”“雷锋社区”既是开展学雷锋活动形式的创新,也是学雷锋活动内容的深化。新区关工委坚持对创建活动的跟踪指导,全程进行不间断的思想发动,不断充实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大力挖掘当地前贤英模的感人事迹,汇聚学校、社区内外的先进文化资源,形成系列化英模精神,营造全方位创建环境。近年来,新区关工委组织专门班子,深入基层实地调查了解新区光荣革命传统,以新区历年来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的光辉事迹和崇高情怀为题材,编写出版了《西海岸骄子》——青少年读本一书,分发到各学校和社区,激励青少年铭记先烈,发扬传统,学习先模,鼓舞斗志。
为了满足雷锋图书学习阅读的需要,关工委已连续两年为所属工作人员每人订阅了一份《雷锋》杂志,从有限的活动经费中筹措5万余元,购置了6种图书1000多册,赠送给学校和社区,帮他们建起了雷锋读书角;为了充实雷锋精神的宣讲队伍,将年近八旬的雷锋战友梁友德和第21任雷锋班班长李桂臣吸收为革命传统教育团的宣讲员,聘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关工委成员中多数是上世纪60年代学雷锋活动的亲历者和有关爱情怀的五老志愿者。他们借助创建活动的契机,组成10多个指导小组,到学校、镇街、企业、村居帮助建设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策划指导建设党史、国史、村居史以及雷锋场馆。目前,新区已建有党史国史展馆30多处,雷锋纪念馆50多处,科普展馆近40家,各类以雷锋精神为特色的课堂200多处。
创建落到实处 关爱帮扶暖心
春节前夕,新区关工委组织人员分赴所属乡镇、街道、社区中小学及特困家庭,对孤残儿童和贫困学生进行登记摸底,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确定对筛选出的68名特困生进行定点帮扶。关爱帮扶团组的工作人员联系了5家爱心企业,募集善款10万多元,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为每个特困生家庭发放了1000元或2000元的慰问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新区关工委把对下一代的关爱和创建活动密切融合并一直坚持了下来。
长江路街办丁家河社区是青岛西海岸,也是山东创建的首家“雷锋社区”,主题就是“建好人家园”,社区居民积极践行“学雷锋做好人,争做好人为他人”的价值理念。关工委通过总结丁家河的做法,选择扶贫济困关爱青少年作为工作突破口,组织五老和青年志愿者组成了120多个关爱帮扶小组,以多种形式为困境家庭和留守儿童提供爱心陪伴和亲情关怀,对有特殊困难的青少年进行学业辅导、技艺传授、心理疏导、思想矫正,真正使需要帮助的人心有人爱,身有人护,事有人管,难有人帮。目前,西海岸新区已有8000多名五老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学习雷锋的方方面面,为创建“雷锋学校”“雷锋社区”营造了积极的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