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量时代,广电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2021-05-07方世彤

综艺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广电栏目流量

方世彤

广电需要转换下思路,向互联网公司学习,大钱要挣,零钱更需要去拴

曾有广电人自嘲为“广电民工”,虽带着些戏谑色彩,却也从某种层面上回应了社会大众对广电行业的错误认知。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广电是高大上的行业,从事的是意識形态方面的工作,是精神层面的建设。可是在当下的流量时代,我们需要意识到,广电实际上也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个可以解决很多人就业的行业。

这个想法源自我最近的一次访问。最近,笔者去合肥参观了一位广电“老兵”经营的科技公司,一层写字楼里竞坐了300多名员工。公司创始人白手起家,没有任何资本投资,就是依靠短视频平台“下单”和流量产生的费用发展起来的。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影视剧等进行重新拆条编辑,制作成短视频平台需要的内容,其实就是对已有内容的重新加工,寻找流量热点。这样的工作是非常耗费人力的,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公司很快发展到了300人的规模。据这位朋友讲,国内类似的公司还有不少,他已经受到了其他公司挖角的威胁。

这些工作在国外被称为“内容农场”,这些内容“营养价值”并不高,但是流量时代对其的需求却是极其旺盛的。除了人工智能,就只能依靠人工来生产这些内容了。其实,这些内容产品也是广电或者说广电融媒体中心需要去做的,遗憾的是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对此有些不屑一顾。

在电视剧领域,拉美生产的长剧被誉为世界一绝。这些剧的产量相当巨大,对观众的吸引力极高,也因此诞生了众多家喻户晓的明星。这些动辄几百上千集的电视剧,通常由电视台自己拍摄,目的就是要降低制作成本。国内的栏目剧也有类似的特征。栏目剧的生产成本很低,国内知名栏目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剧本成本大概才几百元一集。这种低成本的生产,不仅不会让电视台陷入困境,还可以增加人员就业。长年累月拍摄,栏目剧培养的本土或者说本台明星也是逐渐增加的。不过,近几年的栏目剧还是难入佳境,难以为继,这其中的原因值得业界深思。

近几年,随着网络影视的崛起,电视剧网络剧制作字幕、配音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有意思的是制作单价成本并未增加。因为需求量巨大,在低利润的情况下,依托人海战术和远程异地制作,商家仍然可以盈利。这些原本弱小的影视产业附属链条,最近几年的发展却相当迅猛。广电行业完全可以投入并参与这些链条的发展。

还有广告领域,过去电视广告有三个版本同时在播,就已经会让人觉得这个客户了不起了;在流量时代,一个广告客户一天内投放的广告版本可能高达数十个。为了让广告内容更精准地匹配细分人群,客户会根据数据表现随时要求制作方制作新的广告版本。比如,同一个教育机构的广告,今天发布的版本和明天发布的版本、A家长和B家长看到的版本都有可能不一样。这种巨大的制作量背后的可行性就是人海战术和低廉的人力成本。

广电需要转换下思路,向互联网公司学习,大钱要挣,零钱更需要去捡。上述业务,虽然单价低,但如果整合得好,也可以为电视台整体利润平添一笔亮色,经营困局也未尝不可打破。

流量时代的哲学就是用超量的供应满足观众需求的不足。只有让观众淹没在可选内容中,你的产品才可能获得成功。供应量超过需求量也是国内大部分产业成功的原因。目前,我们的内容产品远这不到观众需求,观众打开电视的普遍感受是没什么可看的,可是打开手机却是不停地划拉,不停地看。广电想要赢回观众,超量的供应可能是一条必选道路,而要做到这点,可能也需要依靠人海战术。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国力提升到世界第二,离不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中国要树立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也需要密集的语量,同样离不开大量人力的投入。流量时代,广电如果把密集劳动做到极致,行业的全球话语权、影响力,想必也会迅速提升。

猜你喜欢

广电栏目流量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广电5G网络股权结构尘埃落定,“全国一网”整合在即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过去的一年开启了“流量”明星的凛冬时代?
流量大变局
广电车盒子全国首发广电车联网项目同期启动
三大运营商联手阿里巴巴酝酿推出“流量钱包”
征 稿
品牌栏目策划新方法——栏目品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