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中国2》:让隽永诗香跨时空共振

2021-05-07冯刚

综艺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诗词诗人诗歌

冯刚

人之一生,总有千般境遇和万种思绪。在欢快的时候,我们会振臂高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在悲伤时,我们会想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3月28日,安徽卫视播出的《诗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诗·中国2》)第三期节目,以“人生为题,通过不同朝代诗人、词人的视角,看尽人世沧桑。节目播出后,引发观众共鸣。

一种文学载体,之所以能够延续千百年而不衰,根源往往是其所传递的精神内涵,能够触动读者心弦,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诗中国2》这档由安徽衛视与《诗刊》社联合出品的诗歌类文化节目,在首季基础上创新升级,以全新视角演绎所选诗歌传递的思想内核,和观众一起在隽永诗香中见天地、见众生,体会家国之思。

营造全新视听感受

“用健康向上的电视文艺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本季主创团队秉承这一创作原则,在节目形式上进行多元尝试,最终形成“现代化舞台、寻访纪录片、嘉宾谈话场三大空间场域,以“诗歌、诗人、解读者、表现方式和表现者”作为每个单元的五大呈现维度,深耕优秀诗歌,创新内容表达。

在注重诗词内容文学价值层面解构的同时,本季内容更加注重中国山水之感的情景营造。中国传统诗词内容讲求“以景寓情、融情入境”,主创团队通过灯光、舞美、道具,结合高科技舞台装置技术还原诗中之景,将文字描写的内容具象化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与诗人身处相同相近的情景.切身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来源。

此外节目组还将具有中华审美风范的景象搬上荧屏,营造出群贤雅聚的古典东方意境。主持人、文化嘉宾和现场观众的互动与景致相互映衬,形成景在眼前、共话心境的坐而论道氛围,让古诗词在舞台上“活”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设置了直播小组,通过现场寻访的形式,前往诗词描述的地点。外景直播小组与棚内场景还原相结合,通过不同形式共同完成同一创作目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法,带领观众走进诗中。

寻找跨越古今的情感共鸣

在营造全新视觉效果的同时,节目组以多维视角,发掘不同时代人们对于共同人生命题的思索,探求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跨越时间、空间的情感共鸣。诗歌背后的人文历史、时代风貌成为节目解读重点,诗歌中的文字被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供观众解读鉴赏。

本季共设定“山河、少年、人生、担当、爱情、乡土、劳动、家国”8个主题,将不同时代诗人围绕同一主题创作的作品汇聚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直抒胸臆,共同构建出一个宏大的议题。

节目的诗歌选择颇具巧思。如第二期的主题是“少年”,嘉宾围绕曹植《白马篇》、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钢《蓝水兵》、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和李叔同的《夕歌》进行解析,题材涵盖五言律诗词、现代诗和已经谱写成歌的近代白话诗词作品。整期节目,既有白马少年英雄,也有少女情怀之变;既有普通海军的少年感怀,又有领袖成长之路上的豪情壮志。节目最后以少年放学归家之歌收尾,寄语当代少年珍惜年少时光,应在最好的年岁,满怀理想、努力生长。生活在不同朝代和不同社会环境下的诗人,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着少年所思,所感,结合嘉宾解读,做到“读诗达情、以诗引故”。这种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和共情.也让观众切实体会到诗词存在的人文价值,感受到中国文化传承的脉络。

多元解读把握时代律动

在文学领域,对于诗词的解析和鉴赏直与作品的传承相伴相生。懂诗之人如同作者的知己,揣摩作者创作时的心理动态,体会他的境遇、思想和意境,进而达到精神层面的同频共振。然而,饱经风霜的老人和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对同一作品的解读往往大相径庭,这也对节目的多元化解读提出了更高要求。

《诗中国2》的嘉宾访谈现场承载着诗词解读的功能。节目组选择嘉宾时,注重引入多元视角,从不同角度解析作品主题。本季主持人由蒋昌建.余声共同担任, 《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北京大学副教授赵长征,演员张晓龙、黄海冰,青年诗人戴潍娜,《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彭敏,人气偶像国风少年团等一系列嘉宾受邀参与节目,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将中华诗词之美、中国人的精神之源传递给观众。

为了拓宽节目的传播渠道,触达更多观众,本季特别设立网络推荐官,“网红教授”戴建业受邀担任该职。在节目播出过程中,戴建业会结合每期主题,运用网络观众更能接受的视听语言,为网友解读诗歌,助力节目实现传统广电和网络视听的双渠道传播。

猜你喜欢

诗词诗人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七月诗歌
“诗人”老爸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愤怒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