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人口普查员是个苦差事

2021-05-07宇同

环球时报 2021-05-07
关键词:种姓人口普查贫民窟

本报特约记者 宇同

今年是印度每10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的年份,也是印度历史上第16次人口普查。论人口数量,印度仅次于中国排第二,但若论人口普查的规模,印度可称得上世界第一。特别是印度复杂的国情令普查尤为艰难,一次人口普查要动用上百万普查员。这些普查员们面临的诸多烦恼也是其他国家无法想象,难以体会的。

触及种姓制度敏感问题

首先,最大的烦恼就是语言复杂。印度各邦语言文字大多不相同,全国大约有大大小小上千种语言,其中国家官方语言就有22种。这些所谓官方语言,也多是在一个或几个邦使用,印地语可以在北方多个邦通用,真正可以在全国通用的只有英语,而真正掌握英语的也仅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所以,印度实施人口普查的时候,相关纸质资料比如普查表和填报说明要用16种语言印制,一次人口普查的报表资料的重量据统计达到1100吨。

其次是种姓制度带来的问题。一方面,种姓制度在大城市虽然已经比较淡化了,但在有些农村地区还是挺讲究的,不同种姓之间存在着有形或无形的隔离。印度教最低等的达利特阶层(或称贱民、不可接触者),一般都是在村子外围单独划地居住,水井都不能跟其他村民用同一口。其他较高种姓的村民也不会进达利特人的家,否则就会被“污染”。而人口普查员都是当地人,他们一般是当地基层政府雇员或公立学校教师,三四个人组成一个普查小组,每组负责几个村庄和社区。政府规定,普查员必须入户调查,仅逐家入户这一项要求,普查员们所付出的就不仅是身体上奔波的劳苦,还要克服信仰方面的障碍。

另一方面,人口普查的时候种姓问题查不查也曾在印度引起一些争议。因为印度法律已经明文废除了种姓制度,但矛盾的是,印度针对一些低种姓族群和偏远部落人民(他们被称为“表列种姓”或“表列部族”)还有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叫保留制度,即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照顾,专为其保留一定比例的名额。不统计种姓也就无法精准落实这些优惠政策。最后,印度在人口普查中采取了折中方式,只统计是否属于表列种姓或表列部族,不是的则不用填报自家具体的种姓归属。

动用无人机避免漏报

印度很多大城市都有规模大小不一的贫民窟。贫民窟人口流动性强,印度又没有户籍登记制度,怎么在贫民窟开展普查是个难题。同时,贫民窟又是不断变化的,很难以农村的院落来一家一户界定。以孟买最大的达拉维贫民窟为例,贫民窟本身的建筑就很多样性,既有用纸板、塑料布搭建的窝棚,也有不少居民楼和公寓楼,这些楼房都是早期入驻的人在致富后找开发商建的。贫民窟的边界范围也很难精准界定,随时都可能有新的窝棚突破原来的“疆界”。人口普查员们只能拿着卫星地图划定范围统计,有时还要动用无人机和实时卫星定位系统来协助,以避免漏报错报。

在印度中东部的恰蒂斯加尔邦、奥里萨邦等地的偏远地带还存在着一个所谓“红色走廊”地带,这些地区活跃着反政府的纳萨尔武装分子,常发生政府工作人员遇袭事件。这些地方的人口普查员们不仅要长途跋涉走访山中的许多部落,还要时刻保持警惕,学会跟“游击队员”打游击。虽然工作如此艰苦甚至有时可能遭遇风险,但人口普查员们并没有额外的报酬,他们参加人口普查工作只是计入工作考勤,唯一的福利就是政府提供的工作餐。

调查内容偶有奇葩

印度全国通用的人口普查表中共有29大类内容需要填,有的地区还有些附加的额外内容。比如有的会统计家中做饭用的燃料,这是环保和能源部门需要的资料。甚至有的农村地区还统计厕所,所以如果有普查员问某个农民家有没有厕所并不代表他想如厕了,而是要查一查该地“厕所运动”的成效如何。印度有的邦还喊出“无厕所,不娶妻”的口号,新人结婚登记的时候甚至要求出示在家中厕所照的合影才能“领证”。

印度的人口统计数据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各个年龄层次中每5年会出现一个扎堆儿的现象,即年龄以5和0为结尾的人数最多。有印度统计专家分析,这说明有些人可能对自己或家人的具体出生时间并不太清楚,所以倾向报一个比较整的约数。

另外,在印度各个年龄层中,以7结尾的年龄人数明显比其他的少,有分析认为这并不是人们都避开某个特定年份不生孩子,而是印度传统上不太喜欢7这个数字,所以大家有意识避开这个年龄。如何核准人们的准确出生年份对人口普查员也是一个挑战。▲

猜你喜欢

种姓人口普查贫民窟
浅谈印度种姓制度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人口普查学问多
来自贫民窟的科学家
邮票上的人口普查
邮票上的“人口普查”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人口普查为什么既要“查人”又要“查房”
印度贱民反抗“胡须禁令”
如何区分印度高、低种姓人群?(答读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