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高度远视验配RGPCL引发的思考

2021-05-07金月英

关键词:验配屈光度镜片

金月英

由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能提供更好的矫正视力和清晰的像质,能弥补框架眼镜的不足[1]。临床上对于RGPCL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中在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上的应用也被广泛关注。但在远视RGPCL的验配中镜片度数的确定相对比较困难。

患者,女,4岁。因“幼儿园体检发现远视”就诊,眼科检查: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圆,直径2~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检查不配合。眼压指测正常。遮盖实验:双眼外到正微动。当日由于患儿无法配合检查,电脑验光及小瞳检影均未得到检查结果。给予1%阿托品眼膏点眼3 d,并回家给孩子做思想工作。3 d后,患儿再次来院。眼科检查示瞳孔呈药物性放大,直径6~7 mm,类圆形,居中,晶状体透明。眼底检查见双眼杯盘比1∶3,均未见黄斑中心凹反光。双眼非接触式眼压:17 mmHg(1 mmHg=0.133 kPa)。双眼电脑验光测不出,检影验光:右眼+19.00 D,左眼+19.50 D。角膜曲率:右眼50.00 D@163,50.25 D@73,左眼50.25 D@0,50.25 D@90。眼轴长度:右眼18.27 mm,左眼17.56 mm。

诊断:①双眼小眼球;②双眼高度远视;③双眼外隐斜。建议双眼验配RGPCL。由于无法配合进行RGPCL试戴,家长又希望孩子能够尽快戴镜。验配师通过分析患儿角膜曲率和屈光度后,认为也可以采用经验验配法来进行本次RGPCL验配。并同家长进行了详细沟通,告知无法试戴可能导致参数不准确,存在需要再次换片的可能性,并且整个配戴RGPCL过程都需要孩子的配合才能正常进行。家长表示愿意配合进行尝试。故验配师直接给予了RGPCL订片处方:右眼Menicon Z/基弧6.70 mm/屈光度+22.00 DS/直径8.8 mm,左眼Menicon Z/基弧6.70 mm/屈光度+23.00 DS/直径8.8 mm。

图1.4岁高度远视患儿双眼验配Menicon Z RGPCL的配适情况Figure 1.Menicon Z RGPCL fitting performance in a 4 years old hyperopia child.RGPCL,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

1 个月后取镜配戴。荧光素染色表现:整体荧光均匀,边弧宽度可;定位可接受。整体配适状态可接受(见图1)。戴RGPCL小瞳电脑验光结果为:右眼+4.38 D,左眼+4.50 D。再次进行戴RGPCL小瞳检影验光,检查结果:右眼+4.50 D→0.12,左眼+4.50 D→0.12。基本可以确认RGPCL的屈光度双眼均欠矫+4.50 D左右。为了确认欠矫的原因,验配师当日再次复核了患者的小瞳屈光度,结果为:右眼+17.50 D→0.1,左眼+18.00 D→0.1。显然,患儿小瞳状态下的RGPCL屈光度和框架屈光度,经过镜眼距换算之后,无法吻合,哪一个数据才是正确的呢?

讨论:

从图1 可以得知,RGPCL的配适状态没有问题,即RGPCL处方中的基弧和直径无误,但屈光度欠矫。

从2条思路来分析问题。思路一:是否根据经验验配法确定的RGPCL度数有问题?思路二:是否基础框架度数有问题?(由于双眼情况极其相似,以右眼为例进行分析)

思路一:是否根据经验验配法确定的RGPCL度数有问题?

经验验配法屈光度确定的步骤为:第1步,明确基础框架光度处方;第2步,将基础框架光度进行镜眼距换算,得到角膜平面屈光度;第3步,计算RGPCL所产生的泪液透镜;第4步,将第2步和第3步的结果叠加,即可得到RGPCL的屈光度处方。

我们按照上述步骤,逐一进行分析。

第1步,明确基础框架光度处方。患者1%阿托品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结果为+19.00 D,但由于患儿只有4岁,若进行框架眼镜验配,我们需要考虑患儿日常状态时张力性调节的存在,可减少+1.50 D左右给予处方[2],即+17.50 D。

第2步,将基础框架光度进行镜眼距换算,得到角膜平面屈光度。根据镜眼距换算公式:,其中F为角膜平面屈光度,D为框架屈光度,d为镜眼距。故将第1 步得出的结果代入公式(),我们可得到角膜平面的屈光度为+22.15 D。

第3 步,计算RGPCL所产生的泪液透镜。患者右眼的角膜曲率值分别为50.00 D@163,50.25 D@73,可计算得到平均K值为50.125 D(6.73 mm)。我们RGPCL的基弧值为6.70 mm,比平均K 6.73 mm小0.03 mm,即为偏紧,产生正的泪液透镜,但光度不足0.25 D(每0.05 mm的基弧变化,会产生0.25 D的泪液透镜)[3]。故此时泪液透镜对光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可记为0。

第4 步,将第2 步和第3 步的结果叠加,即可得到RGPCL的屈光度处方。即为+22.15 D+0=+22.15 D。

最终结果RGPCL度数为+22.15 D,与验配师处方的+22.00 D相差并不大。故,可以认为思路一(以经验验配法确定的RGPCL度数)暂时未发现问题。

思路二:是否基础框架光度有问题?

由于思路一第一步的基础光度(+17.50 D)是根据经验,估算了该例患儿的张力性调节值,是否是此估算值导致了误差的出现呢?取RGPCL时,阿托品睫状肌麻痹的药效已基本消除,患儿眼部调节状态也恢复至日常水平,此时的小瞳屈光度可以认为是患儿日常的屈光状态。为了确认经验验配法基础框架光度的准确性,我们可将其同此时的小瞳光度进行比较。小瞳状态屈光度为+17.50 D。两者并无差异,也可以认为基础框架屈光度暂时没有问题。

2个思路都未发现问题!但仔细回顾以上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在镜眼距换算时,我们使用了默认的镜眼距12 mm,但如果此时患者的镜眼距不是12 mm呢?

由于患者戴+22.00 D的RGPCL时,显示出+4.50 D的欠矫,那么她合适的RGPCL光度应为+22.00 D加上+4.75 D(+4.50 D用12 mm镜眼距换算得来),即+26.75 D。我们把+26.75 D的角膜平面屈光度,代入镜眼距换算公式,可得到此时新的镜眼距,即通过计算可以得出d为19.8 mm。

事后,验配师说明,在检影时,验光师是手持镜片放置在患儿眼前进行检查,且放置镜片的位置也比较远离眼睛,故此可能导致了19.8 mm的镜眼距产生。

关于远视病例应该如何更准确地验配RGPCL,个人有一些经验总结。

(一)临床常用负试戴镜片进行远视眼RGPCL验配。对于此类情况,需要注意相同基弧和相同直径大小的近视和远视镜片,由于镜片类型的不同,一个为凹透镜,一个为凸透镜,会造成镜片的重心位置改变,影响其在角膜上的配适状态。同时远视度数越高,镜片的中心厚度越大,重量也越重,对于配适的影响越大,需要事先通过对镜片基弧和直径进行调整,来避免不良配适的出现。

负镜片的试戴容易诱发新的调节出现,对此类患者进行片上验光时,一定要排除新的调节影响才可获得准确的片上验光结果。可以采取的方法有:①在患者试戴适应RGPCL试戴片时,即为患者戴上足以达到雾视状态的试戴架,以避免产生新的调节;②在片上验光时,一定要做到以最大正镜度数最佳视力为原则;③在用试戴架做片上验光时,要注意先放置好需要更换的新镜片后,再取掉需要被更换的原镜片,随时防止调节刺激的可能;④在整个检查过程中,一直强调让患者保持看远处的视标,避免看近再次诱发新的调节。

(二)同一只眼睛,排除眼部疾病等的影响,不同的矫正方式,都应具有相同的有效屈光度。而RGPCL的有效屈光度=RGPCL本身的光度+RGPCL和角膜之间产生的泪液透镜光度。对于每一个RGPCL的光度处方,都可以通过经验验配法,先计算出一个理论RGPCL光度。此时得到的光度,就是与患者框架眼镜有相同屈光度效果的RGPCL光度。最后将诊断验配法通过试戴再进行试戴片屈光度追加得来的RGPCL光度,同计算出的理论屈光度进行比较,再次权衡后,就可以得到一个更为准确的RGPCL光度处方。但不规则角膜或泪液透镜不规则时,无法适用本方法。

(三)对于有试戴条件的,建议仍然通过诊断验配法确定RGPCL的参数。对于确实无法试戴的,使用经验验配法时,基础参数一定要测量准确,才可得到准确的RGPCL处方结果。同时具体镜眼距也非常需要关注。

(四)对于之前有框架眼镜配戴史的远视患者,我们还需要注意由于矫正方式的改变,也会带来视功能需求的变化。由于镜眼距的影响,远视患者戴框架眼镜看近时,眼睛需要付出比正视眼更多的调节和集合,才能看清近处的目标。而当患者更换为RGPCL后,眼睛的调节集合需求便回到正视眼状态[4]。这样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个别患者出现不适主诉,故需要通过事先检查去了解患者的视功能状态,从而制定合适的矫正方案,并指导患者进行RGPCL配戴。

利益冲突申明本研究无任何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验配屈光度镜片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老视镜验配中的疑难问题及处理
7300度近视眼镜真的适合验配吗?
防蓝光镜片那些事……
如何验配中老年渐进镜片
视觉训练在日常验配的应用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镜片科技
仿生镜片让你告别近视
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