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生物源药剂对百日草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2021-05-07刘楚含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百菌白粉病防治效果

刘楚含 高 锋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 吉林 132101)

百日草白粉病是百日草最易发生的病害之一[1],严重影响植株观赏。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正面会出现白色粉状物的小斑点,后慢慢扩大,发病后期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叶片也逐渐变成褐色,严重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及叶面的光合作用,甚至会导致植株干枯死亡[2]。使用生物源药剂防治病害,可以在有效防治病害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化学污染。蛇床子素作为植物源杀菌剂,通过抑制病原菌对葡萄糖和钙的吸收,阻碍病原菌细胞壁中几丁质的沉淀,从而造成菌丝断裂,导致孢子产生、萌发、粘附、入侵及芽管伸长受阻[3]。枯草芽孢杆菌是植物体内常见的内生菌,可以产生多种抗菌素和酶[4]。小檗碱是一种从黄连、黄柏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杀菌剂,可以快速渗透到病斑部位和植物体内,通过干扰病原菌的体内代谢,抑制其生长和繁殖[5]。因此,为了筛选出防治百日草白粉病的最佳生物源药剂,本试验以百日草白粉病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几种不同的生物源药剂对百日草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促进百日草的植株生长、提高观赏价值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材料。试验用具:喷雾器、标签;白粉病病原菌:采自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百日草种植基地,采集带有白粉菌的百日草叶片,所采集白粉菌为单囊白粉菌,属真菌子囊菌亚门、单囊白粉菌属。

1.1.2 供试药剂。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

1.2 试验概况。试验地设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后园艺场百日草种植基地。试验时间在2020 年5 月初~10 月末。试验期间日平均气温为23 ℃,最高气温30 ℃,最低气温11 ℃,降雨日为14 d,试验当日无降水。

1.3 试验设计。本试验共设置7 处理,每个处理分4种稀释倍数,每种稀释倍数又设4 次重复。各小区的肥水、管理要求一致,并在各个小区间设置隔离,以防不同的处理药剂喷洒时随风飘散,干扰试验结果。8 月22 日早上,对百日草叶片、花瓣进行调查,发现未发生白粉病。随后在田间对百日草的叶面进行均匀的喷雾接种,接种孢子浓度为1×105个/ml,每小区接种20 株。7 个处理分别为1%蛇床子、1 000 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0.5%小檗碱、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与1%蛇床子7∶3,对照药剂为75%百菌清、15%三唑酮,另设置1 个清水对照;每个处理4 种稀释倍数,分别为500 倍、800 倍、1 000 倍、1 500 倍,施药浓度依照药品说明,4 次重复,共2 240 株。在接种后的第5 d(8 月27 日)记录施药前病情指数,随后进行施药,用喷雾器对百日草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雾,喷雾量为开始有药液滴落[6],共施药2 次,间隔7 d,并于第1 次施药后的第7 d(9 月3 日)、第2 次施药后的第7 d(9 月10 日)和第2 次施药后的第14 d(9 月17 日),分别记录病情指数与防治效果。

1.4 试验数据调查。调查项目如下:

1.4.1 病叶数。以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各小区取样,每点4 株,计算整株发病的叶片数。

1.4.2 病情级数。百日草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0 级:无病斑;1 级:5%以下;3 级:6%~15%;5 级:16%~25%;7 级:26%~50%;9 级:50%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几种不同浓度药剂对百日草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由表2 可知,对百日草白粉病防治效果最好的是600 ml/hm2的75%百菌清,防治效果为80.07%,其次为1 650 ml/hm2的15%三唑酮与1%蛇床子混合的复配药剂,防治效果为78.54%;而生物源药剂中防治效果最佳的为2 700 ml/hm2的1%蛇床子,病情指数降至24.90,防治效果为77.11%,仅次于化学药剂;相比之下,2 400 ml/hm2的1 000 亿个/g 枯草芽孢杆菌、3 750 ml/hm2的0.5%小檗碱防治效果较差。

表2 几种不同浓度药剂对百日草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2.2 不同试验药剂稀释浓度500 倍时对百日草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由表3 可知,施药后,通过与对照组相比,除CK 的病情指数持续升高,其余所有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故所有药剂对百日草白粉病均有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所有药剂中防治效果最佳的为75%百菌清,第2 次施药14 d 后最终防治效果为73.64%~86.5%,病情指数为由73.90 降至20.04,病情级数多为3 级,病情已趋于稳定,发病不明显;其次为1%蛇床子,第2 次施药14 d 后最终防治效果为68.66%~85.56%,病情指数由77.56 降至24.90,病情级数多为3 级,发病不明显,可以有效地抑制百日草白粉病,是所有生物源药剂中防治效果最佳的。1%蛇床子和15%三唑酮的复配药剂、15%三唑酮的防治效果达到了75.6%~81.48%、72.26%~83.78%;相比之下,1 000 亿个/g 枯草芽孢杆菌、0.5%小檗碱防治效果并不显著,防治效果分别为54.04% ~69.4%、39.95% ~60.03%。通过清水对照可知,白粉病侵染百日草后,如不进行施药,发病初期病情发展相对缓慢,中期时病情则会迅速蔓延,后期病情到达一定程度时便会慢慢趋于平稳,对百日草的观赏价值、产量等都具有严重影响。

表3 不同试验药剂稀释浓度500 倍时对百日草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表中数据均为4 次重复试验的平均值,最后一列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经Duncan 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在P<0.05 水平差异显著性;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经Duncan 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在P<0.01 水平差异显著性。

2.3 不同试验药剂稀释浓度500 倍时对百日草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性分析。对百日草白粉病防治效果,化学药剂75%百菌清与15%三唑酮之间差异性不显著,生物源药剂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其中1%蛇床子、1%蛇床子和15%三唑酮的复配药剂与1 000 亿个/g 枯草芽孢杆菌、0.5%小檗碱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故1%蛇床子与1%蛇床子和15%三唑酮的复配药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其他2 种生物源药剂。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化学农药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产生农药残留、污染环境等不良影响,因此,研究筛选安全、有效的生物源防治药剂就变得十分迫切。本试验通过对百日草施用不同种类的药剂,对比得出防治百日草白粉病的最佳生物源药剂。试验结果表明:75%百菌清是防治百日草白粉病效果最佳的药剂,防治效果高达73.64%~86.5%。而1%蛇床子虽不及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但是几种生物源药剂中最接近化学药剂防治效果的生物源药剂,与其他生物源药剂的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从药前到第2 次施药后14 d,病情指数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后慢慢趋于稳定,最终防治效果可达68.66%~85.56%,是防治百日草白粉病的最佳生物源药剂,并且防治效果稳定,持续性较强,可以在有效抑制百日草白粉病的同时,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建议在白粉病发生初期及时进行施药,如白粉病侵染白日草后不施药,病情发展极其迅速,严重影响植株的观赏价值。整个试验过程中白日草植株未出现药害现象。

3.2 讨论。本试验只针对百日草白粉病,而在其他作物上施用生物源药剂是否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有待研究。本试验只针对生物源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而生物源药剂对作物的质量、产量等影响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百菌白粉病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示范分析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改进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水果中百菌清及其代谢物残留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鸡胗中百菌清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检测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苏利股份:欧盟暂未发布百菌清的正式禁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