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低龄化:青春之美无须“修整”
2021-05-07肖景云
文/肖景云
近年来,中国整形消费主体的年龄不断走低,引发社会关注。过度宣传社会流行的判断标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审美观、社会风尚等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整形主体低龄化
2020年8月,江苏一位母亲带着15岁刚初中毕业的女儿去整容,理由是“高中想让孩子学艺术,希望能变漂亮点,路也能好走一点”。该事件被媒体报道后,“整容低龄化”一时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某医疗美容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当前中国有近2 000万的医疗美容消费群体,其中每100个医疗美容消费者中有64个“90后”、19个“00后”。“90后”已是整容整形消费的绝对主力,而“00后”开启医疗美容消费的势头比“90后”更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部分年轻人希望通过相貌的改善增强自信,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当下不少未成年人也加入“整容大军”,整容低龄化的趋势令人担忧。而且,未成年人非必要的整容手术,存在很多潜在危险,这十分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整容低龄化的主要推手
青少年价值观单一。青春期的孩子,过度关注自我,对外貌的要求很高,身体上的小缺憾也会被无限放大;部分青少年认为出众的外貌是就业、升学、找伴侣的“敲门砖”,提早做好容貌上的“改造”,将来能更好地在竞争中胜出,所以他们过度追求外在美,忽视了对内在美的涵养与提升。
周遭环境的不良影响。学生和家长受周围人的影响,想通过整容实现外貌上的“高人一等”。有的家长本身就是整容爱好者,潜在地影响着孩子;有的孩子喜欢“追星”,受偶像影响也会选择整容。家长的盲目跟风和身边人对孩子错误的精神引领,导致孩子出现审美偏差。
个别错误审美导向。个别用人单位以外貌作为入职要求;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时的负面示范,过度宣传“颜值即正义”;助推整容成为生活常态,社会对整容的宽容度也越来越高。
整容业的迅猛发展。随着微创技术的成熟,整容降低门槛进入寻常家庭;医疗美容市场短期内发展迅猛,鱼龙混杂;一些美容机构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诱使学生贷款做整形手术,甚至部分无良商家大肆进行虚假宣传并夸大整形效果。
整容危害不容忽视
损害身体健康。青少年的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五官也还没有定型。整容需要注射麻药,如果过早地整容,会影响之后的成长发育。此外,整形市场火热而催生的整形机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甚至部分私人作坊式的美容院也承接整形业务,不良的行业环境对青少年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
出现审美偏差。青春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青少年对于自身生理发育出现困惑并未得到正确引导时,就会产生审美焦虑,形成夸张、异类等审美。这种不健康的审美观通过同伴效应、猎奇效应与典型示范效应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会使青少年群体偏离对自然美的积极认知,进而出现审美偏差。
不利于形成健康社会风尚。“看脸社会”也称“颜值正义”,是“高颜值”的正向社会评价被无限放大的结果。青少年群体对美的认知片面、单一,单纯将容貌作为道德判断及择偶、择友标准,积极参与到整形消费之中,并通过意识、言论、行为,使这种思想观念在周边扩散,导致不健康社会风尚的形成。
多方合作,共塑青春美
一是加大监管力度。整肃参差不齐和以夸张宣传误导未成年人的整形市场,开展针对各种非法医疗美容的治理行动,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对未成年人进行严格限制,严查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
二是家长加强引导和教育。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是学校做好美育。引导好未成年人的美学观念,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于低龄整容现象做好日常督查整治工作,多与家长和学生沟通交流,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是学生自身提高内在素养。不盲目跟风,培养理性判断的能力,培养符合本年龄层的兴趣爱好,多参与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是医疗美容业提高职业素养。整形机构要秉持职业道德,整肃行业内部,落实好医疗美容业规范,提升行业就业门槛和资格审查工作,让不实宣传与违规操作得到严惩,不唯利是图,对待未成年人整形应做好风险告知工作。
此外,用人单位要摒弃以貌取人的用人观念,净化就业环境,将思想内涵与个人能力作为考量的标准,新闻媒体要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工作,积极营造“多在意内在素质、少关注‘颜值’”的社会氛围。相信通过多方合力,青少年的人生路一定会走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