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叶茂 源远流长:中国非遗在渥太华
2021-05-07姚争
姚 争
中华文化悠久璀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其中的精华。中国非遗正随着无数华人华侨的步伐,走向全球。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中国非遗的许多项目,如舞龙舞狮、腰鼓、书法、武术、戏曲等,已经生根发芽,蓬勃壮大。
渥太华的舞龙舞狮队,最早是由已经成立86周年的渥太华洪门民治党体育部创立的。过去,每当洪门举办重要庆典,以及当地华埠庆祝节日,洪门舞龙舞狮队便威风凛凛地登场表演,为华人华侨及各族裔民众带来欢乐,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渥太华洪门礼堂至今还陈列着巨大的牛皮大鼓、怒目圆睁的壮硕狮头、威武的龙头和鳞甲闪耀的龙身,昔日雄风犹存。
后来,一些来自广东、香港的中青年组建了新的舞龙舞狮队,购置了崭新鲜亮的狮龙服饰,定期进行严格的学习训练,逐渐在渥太华舞出了名气。在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非常重视,每逢春节、元宵、中秋,还有祖国的国庆时,一定会举办隆重而热闹的庆祝联欢活动,舞龙舞狮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每年9 月,渥太华华联会都会举办“庆中秋迎国庆”的大型活动,开场就是龙腾狮跃。每年春节大年初四,唐人街商业促进会举办春节开门庆祝游行,领头的便是舞龙舞狮队。商家们一一向上抛掷白菜,象征“发财”,向舞狮的大口中塞红包,簇拥在周围的人们笑逐颜开。每年,中华会馆主办的元宵大庙会声势浩大,第一个节目就是观赏舞龙舞狮队的雄姿,那种勇武强劲、豪气冲天的拼搏精神,立即将气氛推向高潮。有一届庙会开场最壮观,一金一银两条巨龙翻卷,金、银、红、绿、紫五头雄狮扑腾,时而张开大口眨着圆目,时而摇头晃脑,追逐扑击。眼见此景,华人心中充满了自豪、自尊、自强之感!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和他们的同学以及各族裔各行业的年轻人,成了渥太华舞龙舞狮队的得力干将。在各个中文学校的倡议下,中小学生也组建起舞狮队,渥太华许多中小学的期末联欢会上,一对对憨态可掬的红毛小狮子翻滚跳跃,十分灵动可爱。
舞狮
腰鼓是中国久负盛名的非遗项目,著名的腰鼓流派有安塞腰鼓、胶东腰鼓、横山腰鼓、东北腰鼓等。成立于2007 年的加华文化中心腰鼓队的表演,也是渥太华社区活动的重要节目,深受欢迎。每年七八月份,国会山广场举行多场各国文化展示,中华腰鼓和朝鲜长鼓、日本太鼓、中东手鼓、非洲金杯鼓等鼓乐表演争奇斗艳,各展风采。中华腰鼓以其人数众多、队形多变、鼓声激越、技法丰富而独领风骚。文化中心腰鼓队在唐人街春节开门游行、元宵大庙会以及由加中文化艺术协会主办的渥太华春晚、加拿大郁金香节·中国日等活动中,均有出色表现。尤其是举办了十届的舞林大会,腰鼓表演必是首发阵容,其改编创作的主题腰鼓舞“喜事多”“欢聚一堂”“越来越好”“中国娘子军”等,演员情绪饱满、体态优美,鼓声震天,响遏行云,让人感受到了黄土高坡的热情、中原大地的豪迈、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奔腾。在加中文化艺术协会主办的“大西洋至太平洋八城市同时击鼓庆祝加拿大150 周年国庆·渥太华地区活动”中,中心腰鼓队牵头,联合了仁爱艺术团腰鼓队及渥太华全市的腰鼓爱好者,组建了近百人的腰鼓表演队伍,并与朝鲜长鼓队、非洲金杯鼓队等一起,代表渥太华成功连线其他城市,上演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腰鼓秀。百人中国腰鼓队打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打出了海外赤子的骄傲。加拿大国家电视台对此做了报道,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腰鼓
武术类非遗项目在渥太华也是遍地开花。成立于2004 年的大都学院开设了武术班、舞蹈班等。学院创始人戴天佑十分重视武术的传授,开设成人班、少儿班,各社区参加者甚多。武术班主要教授太极拳、少林功夫,还有大刀、剑、枪、棍等器械套路。每到周末,大都学院各个教室里,呼喝呐喊,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大都学院在2009 年的武林大会上,特别邀请中国嵩山少林寺武僧与渥太华武林各门各派高手表演切磋,精彩纷呈。2010 年,大都学院演出古装舞台剧《西楚霸王》,集表演、武术、舞蹈、音乐、服饰等艺术于一体。各种武术的搏击在剧中是重中之重,表现了楚汉相争的宏大战争场面,凸显了西楚霸王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形象,赢得了观众的惊叹和赞美。
加华文化中心也开设了太极班,以中老年为主要教学对象。十多年来,培育了一批学习太极拳的核心骨干,他们回到自己社区,又组建了社区的太极爱好者队伍。其中梁女士通过刻苦学习,拜师钻研,练就吴式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健身球等技艺,并结合自己的护理专业,深入社区,举办健康讲座,现身说法,表演太极功夫,传授技艺,让中外观众看到实效,从而激发学习武术的热忱。
武术
太极扇
2014 年文武学院成立,在多个社区组建陈式太极拳教学班。该院创始人张荣冰根据学员的年龄、职业、居住社区的特点,灵活地设立了不同时间段、不同场地的太极班,极大地吸引了一批陈式太极拳的爱好者。在蓝天下、绿茵上,在灯光明亮的室内,各种肤色的人们以拳会友,切磋技艺,修身养性,成为渥太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渥太华艺术协会下属的书法协会,已经走过了30 年的历程。前任会长黄炳麟先生、陈克辉先生,现任会长曲永仲先生为之付出大量心血和时间。渥太华艺术协会举办了10 届加拿大全国中华书画联展,每年6 月渥太华中心图书馆举办会员书画、篆刻作品展,每年夏季举办为社区服务的免费书画讲座,在报纸、网络上开办每周一期的艺术专栏。许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来到异国他乡,从未放弃心中对书法艺术的挚爱。他们天天在家里勤学苦练,在社区切磋互评各自的作品。渥太华书法协会每年均会举办书法作品的展览、比赛、义卖。每当此时,书法家们如过节一般,喜赴盛会。展览会大厅四面墙上,一幅幅各具特色、流派迥异的书法作品高高悬挂,淋漓畅快、豪气充溢、纵横恣肆、力透纸背。观众在欣赏之余,加深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和了解。
渥太华书法协会还举办少儿书法班,让出生在加拿大的孩子们认识中国的文房四宝,学习中国书法的悠久历史,感受中国书法的流派魅力,运用中国毛笔在宣纸上练习横竖撇捺。孩子们是聪慧的,通过书法学习,他们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懂得了自己的根在中华大地。
渥太华书法协会曲永仲会长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推广中国书法。在一次社区庆新年活动中,他用中英文介绍中国的笔、墨、纸、砚,并挥毫写下“猪年快乐”“新年吉祥”等贺词,立即被大家拿走。接着他为西班牙、意大利等族裔观众题字,外国朋友在他桌前排起了队。曲会长询问了每个朋友的名字,立即用毛笔写下对方的中文名字,如“安娜,新年快乐!”“威廉,新年吉祥!”“艾米丽,四季平安!”……拿到墨宝的朋友们为自己的中文名字、为神秘的中国方块字、为奇妙的中国书法兴奋不已。中国书法架起了华人和各族裔人们友谊的桥梁。
在加中文化艺术协会华星艺术团主办的“加拿大渥太华加中友好日”演出现场,曲会长会同渥太华华音国乐团,将优雅的中国书法表演与悠扬的中国民乐演奏美妙结合。方锐赏先生打起扬琴,张安民先生拉起二胡,中国民乐在加蒂诺园艺雕塑公园上空潺潺流淌。演奏现场,一张洁白的宣纸悬挂正中,曲会长挥笔疾书,十分潇洒。一曲奏罢,一幅白居易诗篇的书法作品已然完成,屏息凝神观看的观众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此时,一名加拿大议员上台祝贺,与书法、民乐艺术家合影,并欣喜地接受了这幅作品。全场又一次响起欢呼声和掌声,渥太华书法协会又一次让世界认识了中国。
中国非遗之沪剧、越剧,在渥太华也拥有许多戏迷、戏痴。每当节庆联欢活动时,浦江之友、复旦校友会、海老会、浙江同乡会等华人社团成员中,总有几位登台献唱沪剧、越剧,袅袅乡音,牵动乡情,让人泪湿眼眶,心儿飞回故里。上海著名越剧演员姚水花移民加拿大后,她的女儿姚菲菲在母亲的艺术熏陶下,经过刻苦学习训练,越剧技艺日臻完善。姚菲菲在工作之余,组建了菲菲戏剧苑,自2009 年以来,举办了多次戏曲专场演出,盛况空前。在舞台上,姚菲菲表演了越剧、沪剧、京剧、昆曲、豫剧、粤剧、京韵大鼓、黄梅戏等中华戏曲的经典作品。她声域宽广,身段曼妙,生旦俱佳,文武兼备。她重视将戏曲与舞蹈巧妙结合,并充分将服饰、舞美、音乐、灯光交融配合,让广大观众惊叹戏曲的独特魅力。姚菲菲于2019 年在渥太华春晚的舞台上演出越剧《相思树·待郎归》,那俏丽的扮相,声情并茂的唱功,充分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又一次让中国非遗越剧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在渥太华播撒了越剧、沪剧等戏曲的种子。
渥太华戏曲乐园聚集了一批中青年戏曲爱好者。他们在工作之余,听录音、看视频,学唱腔念白,领略流派魅力。在戏曲乐园的微信群里,交流唱段,征求评点,努力改进,不断提高。戏曲乐园每年举办戏曲联欢晚会。晚会上大家演唱自己精心准备的拿手唱段,唱得尽兴,听得过瘾。在加中文化艺术协会主办的加拿大郁金香节·中国日的舞台上,在中华会馆主办的元宵大庙会上,在加拿大渥太华加中友好日的演出现场,沪剧唱段《燕燕说媒》《金丝鸟》,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小九妹”,《红楼梦》中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节目轮番登场,故里故友故事,乡音乡情乡亲,让人如痴如醉。江南丝竹轻柔响起,台上台下的人们似乎都飞回到魂牵梦萦的儿时家乡,闻到了南汇的桃花芬芳,看到了青浦油菜田的金黄灿烂,听到了杭州九溪十八涧的泉水叮咚,感受到嵊县清晨轻雾炊烟的温馨……渥太华戏曲乐园为全市各社区的沪剧、越剧及各剧种的宣传、传承、发扬,培养了骨干力量。在2020 年期间,渥太华戏曲乐园运用视频与ZOOM 云会议平台,坚持开展戏曲学唱活动,举办渥太华网上戏曲交流,并且积极参加洛杉矶、多伦多主办,新加坡、蒙特利尔、波士顿、悉尼、墨尔本等国家和城市的业余越剧团及爱好者们协办的网上戏曲联欢会。这真是,温暖电波传妙音,空中剧院演百戏。网上戏曲联欢会表达了人们在新冠疫情引发的焦虑之中重拾的乐观和自信,更体现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
还有孟伟越剧社,教授以越剧小生为主的唱腔,讲究声情并茂,角色内心和外在形体的和谐。经过刻苦的训练,10 余人成功表演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著名唱段“十八相送”。她们身穿浅蓝或粉色长衫,双双鱼贯而出,尽管唱腔身段略显稚嫩,但恰好表现出少男少女初恋的青涩和纯真,充分展现了祝英台的热情试探,梁山伯的憨厚呆萌以及两人间的情深义重、难舍难分,演员们的青春气息在整个舞台上洋溢。无论在国会山大厅,还是在郁金香节·中国日舞台,无论在华人教会礼堂,还是渥太华社区活动现场,她们都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和喝彩。
自2015 年起,中国非遗在渥太华的传承团队已分别加入加中文化艺术协会(该协会的主要文化团体组成了渥太华华星艺术团)。基于广泛的加拿大艺术团体的加盟,加中文化艺术协会目前拥有音乐、舞蹈、摄影、绘画、文化教育、文体社团等共计40 余位团体理事,理事单位分布于渥太华、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尼伯、卡尔加里和温哥华等加拿大主要城市。正是在加中文化艺术协会的领导和管理下,中国非遗在渥太华的传承有了更加有效、有力的保障。加中文化艺术协会理事长、加拿大《健康时报》创办人兼总主编张志刚先生感慨地说:“传承中国非遗,弘扬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共同努力,加中文化艺术学会的40 多家理事单位,作出了应有的贡 献。”
中国非遗在加拿大的传承也得到了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一贯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每年都会在北京、南京、深圳、厦门、广州等地举办“文化中国·海外文化社团负责人高级研修班”“文化中国·中华才艺培训班”等,切实加强对文体骨干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海外的中国非遗传承者们,喜获祖国母亲乳汁的滋养,决心成为和谐侨社的建设者、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外友好的推动者和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有华人华侨的地方,就有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走向世界,走进无数人的心里。
在渥太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青松般根深叶茂,如奔腾江河般源远流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