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央企建设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2021-05-07法人李辉
◎ 文 《法人》特约撰稿 李辉
数字时代,营商环境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工作方法已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央企开展依法治企工作,必将构建新的工作格局,呈现新的发展业态;着力提升法律能力,实现法律运营,体现法律价值;构建明定位、快转型、铸体系、重创新、搞协同、抓执行的法治央企建设新生态,践行法治央企建设新使命。
新基石上营造新生态
统一工作语言。央企法治建设一直以来遵循着两套工作指引,使用着两种工作语言。一方面要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依法治企总纲领下、以法律工作开展为主线、法律处于主导地位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服从所属企业年度工作重点要求、以经营发展为主线的、法律处于服务地位的工作要求。未来工作开展中,央企法律部门要力求一体化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所属企业的工作要求,打造体现企业特色的法治央企建设新生态。
打破专业壁垒。要打破法律专业壁垒,跨领域穿透形成合力。描绘有目标、有标准、有手段、有成果的法治央企建设新蓝图。首先,法治工作需要有明确的可实现的目标,才能细化为各项工作,做到具体工作可拆解可落实。其次,每项工作要配备统一明确的工作标准,依照标准开展工作、评价工作,是达标与否的问题,不是合法与否的问题。第三,从依赖个人素质的单兵作战工作模式,转变为依托企业知识智慧的团队作战工作模式,提供高效简洁的工作手段,让个人在共享集体智慧的基础上,依托工作大平台发挥个人作用。第四,创造企业认可的工作成果,而不是画地为牢自鸣得意。从追求工作过程转为结果导向,是干好了什么而不是干了什么,为公司解决了什么问题,创造了什么价值,要取得企业认可。
实施数字化管理。数字时代全新的企业治理方式、管理方式、运营方式等颠覆性变化,将法治建设推到改革创新的风口浪尖。法律管理和其牵引下的法律事务性工作都必须接受数字化转型的洗礼,重塑思维,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手段拉升事务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尽量将法律事务性工作中同质化的部分,加工成标准化产品,让工作成果实现显性化的基础上,进行可视化的展现,进而实现大规模的线上共享,法治建设工作整体升维。
新工作体系上规划新布局
树立大局观,将法律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一盘棋。企业经营体系是围绕销售产品、提供服务获得利润展开的,企业的管理体系是设置管理部门、服务部门、生产部门协同合作保障经营发展。其中,法律工作的核心是为内部客户提供服务,为前台部门提供支撑,为企业经营发展做好辅助工作。法律部门作为后台部门,通常不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这就决定了法律工作在企业整体工作中相对边缘化。法律部门一定要拥有大局观,明确局部服务整体、是助力不是阻力的工作方向,为前台部门提供支撑服务,接受服务者的评价和监督。在工作合力的形成中,要站在公司的角度思考法律工作如何开展,做业务拓展的助推器。保护企业合法利益,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遇到法律风险隐患,是要提供法律应对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明确法治工作在企业工作中的位置,厘清责任并承担责任。企业法治工作本质上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必须以企业为起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推动业务、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创造价值。不能以法律为起点,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用各种条条框框去评判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抑制企业改革创新的活力。法律部门要利用法律工作中形成的数据,挖掘出经营管理中的痛点,提出正向管理建议,促进管理提升。法律部门是一个服务部门,为前台部门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支撑,其提供的服务质量要接受前台部门的工作评价,由接受服务的部门说了算。
厘清企业年度重点工作中,法律部门在哪些领域承担直接责任,处于直接工作承担者的角色,承担独立工作并对此工作负责;在哪些领域承担间接责任,处于直接工作的辅助者的角色,为直接工作承担者提供内部服务,帮助直接工作承担者更好地完成其承担的工作。鉴于法律部门属于后台部门,工作性质属于服务支撑,这就决定了法律部门在企业年度重点工作中更多地发挥辅助作用,法律工作镶嵌在前台部门的工作中,跟随着前台部门的工作节奏推进。只是法律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发挥基础管理职责的时候,可以复用企业统一的管理方式。管理工作要拎出管理思路和举措,做到可视化推进;事务性工作要提供对应工作成果,必须显性化呈现。
数字时代法治工作新效能
提升能力,聚焦核心开展法律工作。法律工作体现出极强的事务性特点,看上去一片汪洋大海,很容易迷失方向。剥丝抽茧,撩开各种形式的事务性工作的面纱,其实质主要有两项。
第一项出具法律意见。出具法律意见是体现法律工作实质的永恒主题。所有通过法律技术手段实现的法律工作,包括提供法律论证意见、合同审核、诉讼处理、知识产权确权维权等,剥离事务性的繁复表象,聚集到一个核心,即出具法律意见。保障法律意见出具的质量和效率,是法律部门的终极工作目标。前台部门提出新时代的高品质服务,是指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面向客户打造更贴心、更便捷、更智能的差异化服务体验。客户服务究竟怎么做,客户体验是出发点,客户服务做得好不好,要由客户说了算。法律部门提供内部服务也适用同样的工作原则。统筹工作路径、简化工作举措、加快反应速度、提供明白清晰的法律意见,才能在企业内部赢得服务口碑。
第二项创造价值。创造价值是数字时代催生的新效能。一是管理提升。法律部门出具法律意见时涉及经营管理的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工作流程,让法律人员有机会接触同质化的工作,剥离出相同的法律关系,复用法律解决方案。例如以合同标准文本反哺业务发展,以案件查摆管理漏洞促进管理优化。二是数据赋能。法律工作中占比最大的合同工作,其合同基础数据及衍生商务数据是企业经营数据的底座组成部分,利用模型和算法进行深加工,可以提炼出各种业务指数、客户维系指数,提升单客价值,促进回款“颗粒归仓”。合同管理的智能化转型可以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供数字化法律服务。新冠疫情进一步催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愿望,加快了转型速度,更迭了商业模式。企业一线部门工作方式转变直接冲击着后台部门的服务支撑模式,法律服务支撑的方式被迫改变。例如电商业务的蓬勃兴起,带来电子合同应用的广泛普及,电子合同上使用电子印章的应用场景渐渐常态化,进而引发纸质合同盖章环节使用电子印章需求的出现。法律事务处理作为商事交易链条的一部分,必须跟随商事交易的变化而变化。全线上的工作方式建立在新技术的应用基础上,为法律工作数字化转型提供可能。标准合同文本、制式法律文本的编写与应用同步提升了工作的规范性和应用性;标准法律工作产品的推广提升了工作的时效性和便捷性;AI技术的使用提升了工作自动应答能力,让法律人员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法律数据结构化解析,拓展了法律数据应用新领域,帮助法律工作走上了智能化演进的快车道。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明确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身处历史发展新阶段,依法治企必然焕发新生机,展现新风采。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管理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企业要有世界一流的管理,世界一流管理需要世界一流法治建设。央企法治建设如何升级,跟上新技术应用和新产业格局变化的脚步,就从现在起步,观念重构重生,能力升级升维,将依法治企推进到数字化智慧法务运营的良性循环中,描绘出法治建设数字化转型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