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体育舞蹈竞技实力时空演变轨迹及国家层级划分:对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的现状审视与对策思考
2021-05-07黄俊亚
马 丹,黄俊亚
体育舞蹈运动在我国发展已有30余年,经历了“萌芽-模仿-创新”等发展阶段。21世纪,体育舞蹈运动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运动员开始频繁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国体育舞蹈运动员同台竞技交流,在竞争中寻求发展(刘吉峰,2012)。近年来,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锐意改革创新,多措并举,着力构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动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快速健康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从2010年广州亚运会中国运动员包揽10支舞单项冠军到2017年亚洲室内与武道运动会中国队获得5金2银1铜的佳绩,我国在世界竞技赛场崭露头角,竞技实力日趋接近欧美体育舞蹈发达国家,世界体育舞蹈的竞技格局随着新生力量的崛起呈现新的动态变化。因此,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003—2017年WDSF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总决赛、WDSF职业体育舞蹈世界杯、WDSF世界职业体育舞蹈锦标赛、WDSF体育舞蹈世界杯、WDSF世界体育舞蹈锦标赛5大顶级体育舞蹈赛事(以下简称“世界5大赛事”)成人组拉丁舞和标准舞前8名参赛国家进行统计,纵向梳理世界体育舞蹈区域竞技实力时空演变轨迹,横向审视国家竞技实力集团归属并进行综合性量化评价。旨在准确把握当今世界舞坛竞技格局的演变态势,明确我国体育舞蹈的国际竞技地位,及时审视不足并寻求策略突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世界体育舞蹈竞技实力时空演变轨迹及区域层级划分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调研
通过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World Dance Sport Federation,WDSF)官网收集2003—2017年世界5大赛事成绩及相关资料;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EBSCO数据库等,以“体育舞蹈”“拉丁舞”“标准舞”“竞技实力”“竞技格局”为中英文关键词,共检索到具有代表性的论文50余篇并进行深入研读,为论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 专家访谈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走访体育舞蹈专家、资深专业教师,针对研究方法、思路及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进行深入探讨,为本研究提供价值参考。
1.2.3 波士顿矩阵
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又称为4象限分析法,是应用于企业经营战略研究的经典管理学理论(袁彬悠等,2012)。本研究借鉴我国学者赵海燕等(2013)引用BCG矩阵法修正的竞技实力分布态势图(图1),参考陈亮等(2012)10分制计分体系,对1~8名次赋予分值,依次为9分、7分、6分、5分、4分、3分、2分、1分,以各区域前8名次得分占有率(αi)为横坐标,作为评定该区域竞技实力的空间维度指标(公式1);以各区域前8名名次得分增长率(即各区域成绩增长幅度,βi)为纵坐标,作为评定该区域竞技潜力的时间维度指标(公式2),建立世界体育舞蹈竞技实力分布矩阵,揭示世界体育舞蹈整体竞技实力分布特征,探究区域竞技实力时空演变轨迹。
图1 竞技实力分布矩阵Figure 1. Matrix ofAthletic Strength Distribution
Χi—1为i区域上一年前8名次的总得分。
1.2.4 秩和比法
秩和比法(Rank-sum ratio,RSR法),是集古典参数估计与近代非参数统计各自优点于一体的统计分析方法(田风调,2002)。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n行(n为评价对象)m列(m个评价指标或等级)矩阵中,通过对每个元素的秩进行运算,获得无量纲的统计量RSR(公式3),Rij为第i行第j列元素的秩。RSR值介于0~1,RSR值越接近1,说明其竞技实力越强。运用参数统计分析的概念和方法,研究RSR的分布,以RSR值对评价对象的优劣直接排序或分档排序,从而对评价对象做出综合评价。
2 世界体育舞蹈竞技实力时空演变轨迹
2.1 世界体育舞蹈竞技区域分布特征
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的前身为世界国际业余舞蹈总会(ICAD),1990年更名为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International Dance Sport Federation),注册地为瑞士洛桑。该协会为了与国际职业舞蹈协会发展理念、舞蹈艺术进行区分,将舞蹈定位为一项涵盖全球的体育运动(陈灿等,2017),1997年获得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认可,成为国际运动联合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正式成员;2011年更名为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多年来,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始终立足于自身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和多元功能,推动体育舞蹈运动全球化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
2003—2017年,进入世界体育舞蹈5大赛事前8名的参赛国家已覆盖欧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4个大洲,涉及41个国家(地区)。其中,欧洲作为体育舞蹈运动的起源地,舞蹈文化底蕴深厚,经济水平高度发达,参赛国家数量(30个)达到总数(41个)的73.17%,是最具竞争实力的主流区域(表1)。而亚洲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稳定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为体育舞蹈运动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目前,亚洲参赛国家共计7个,分布于东亚、中亚、东南亚和西亚,占总数的17.07%。参赛国家数量最少的区域为北美洲和大洋洲,北美洲的参赛主体较为固定,目前仅美国和加拿大进入过世界前8名,两国作为北美的主要国家,经济一体化水平较高,且文化特色与欧洲息息相关,这为体育舞蹈运动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与其他大洲相比,大洋洲在国家数量、人口数量上均不占优势,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其他国家各方面实力较弱,导致该区域体育舞蹈运动发展后劲不足,双项发展失衡,目前仅拉丁舞项目进入过世界前8名。
表1 世界体育舞蹈前8名参赛国家(地区)区域归属统计Table 1 The RegionalAffiliation Statistics of Top 8 Participant Countries in World Sports Dance
2.2 世界体育舞蹈区域竞技实力时空演变态势
区域作为各运动项目的竞技载体,是研究空间定位的功能单位,从宏观角度分析各区域的整体竞技实力,便于更好地探讨各区域项目格局的动态演变规律(罗智,2005)。本研究以5年为1个阶段,分为第1阶段(2003—2007年)、第2阶段(2008—2012年)和第3阶段(2013—2017年),运用占有率和增长率双指标组合,对2003—2017年世界体育舞蹈区域竞技优势的阶段性变化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分析。
2.2.1 世界拉丁舞区域竞技实力阶段性变化
在第1、2阶段(2003—2012年),世界拉丁舞竞技区域主要分布于东欧、南欧、中欧、西欧、北欧、东亚、东南亚、北美洲和大洋洲。进入第3阶段(2013—2017年)后,东南亚和大洋洲未能将竞技优势保持并扩大,现已退出世界前8的竞技舞台,而中亚以持续稳定的竞技实力进入世界前8排名,成为世界拉丁舞的核心竞技区域之一。
从空间维度指标(得分占有率)分布来看(图2),东欧、中欧、南欧呈现出“三足鼎立”的竞技态势并延续至第3阶段。在第2阶段,中欧竞技实力有所下降,但凭借德国的竞技优势,在第3阶段开始逐步反弹,并与东欧、南欧共同组成世界拉丁舞优势竞技区域。相比而言,东亚占有率排名始终徘徊在末位,在第1、2阶段,中、日、韩3国均曾进入过世界前8名,但并未形成持续且稳定的竞技实力。进入第3阶段后,东亚地区依靠中国运动员的出色表现竞技实力有所上升,仍难以比肩欧洲传统优势竞技区域。
从时间维度指标(得分增长率)分布来看(图2),随着体育舞蹈全球化发展进程加快,区域竞技实力差距开始逐步缩小,传统优势区域的竞技实力水平呈现出“收敛”态势(刘斌,2016)。东欧由第1阶段的“占增双高”态,逐渐演化为“高占低增”态,南欧增长率持续下降,始终处于“高占低增”态,中欧竞技优势保持相对稳定。而东亚、西欧、北美洲这类相对弱势区域呈现出强势攀升的态势,由“占增双低”态向“低占高增”态转移,成为世界拉丁舞的新生后备力量。
图2 2003—2017年世界拉丁舞区域竞技实力分布态势Figure 2.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DistributionSituation Chart of World Latin Dance from 2003 to 2017
综上可知,现阶段以东欧为首,与南欧、中欧形成的“三足鼎立”竞技格局将逐渐被打破,世界拉丁舞“群雄逐鹿”的竞技格局初见雏形。
2.2.2 世界标准舞区域竞技实力阶段性变化
2003—2017年,随着亚洲各区域的加入,世界标准舞竞技区域逐步扩大至9个,分别为东欧、中欧、南欧、北欧、西欧、北美洲、东亚、中亚和西亚。
从空间维度指标(得分占有率)分布来看(图3),与拉丁舞项目类似,南欧、东欧、中欧在标准舞项目中始终保持着稳定的竞技优势,以遥遥领先的高占有率成为世界优秀标准舞运动员的高产区域。相比欧洲地区而言,标准舞项目在亚洲开展较晚,参赛国家少且竞技实力提升缓慢,故占有率不高,始终处于“占增双低”态势。
图3 2003—2017年世界标准舞区域竞技实力分布态势Figure 3.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Distribution Situation Chart of World Standard Dance from 2003 to 2017
从时间维度指标(得分增长率)分布来看(图3),高增长率区域数量由第1阶段的5个下滑至现阶段的3个,分别是东欧、中欧和北美洲,高增区域分布集中化趋势显著。东欧、中欧在3个阶段均表现出较强的竞技实力,攀升势头只增未减,在第3阶段呈现“占增双高”态势;北美洲和北欧的参赛主体少,且竞技表现具有潜在不稳定性,致使区域增长率出现较大波动,发展潜力并不明朗。而西欧、东亚、中亚、西亚4个竞技区域的增长率基本为零,西欧、西亚曾出现负增长,竞技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综上可知,世界标准舞竞技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东欧、中欧以“占增双高”态势,与南欧形成强势阵容,短时间内仍难以动摇,标准舞竞技区域之间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史立峰等,2012)。
3 世界体育舞蹈国家竞技实力层级划分
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在竞技体育领域中,金牌数量集中反映参赛国家(地区)顶级运动员的数量;前3名及前8名的获奖次数反映着参赛国家(地区)优秀运动员层的厚度;前3名与前8名总分更为贴近地反映着参赛国家(地区)的总体竞技实力,以上5个评价指标均含有足够信息量,以反映参赛国家(地区)的竞技实力,指标间相关系数r平均值达0.979,呈高度的正相关(田麦久,2008;田麦久等,2002)。因此,本研究采用上述5项指标对2013—2017年世界5大赛事前8名参赛国家竞技实力进行综合评价,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与时效性。
3.2 世界拉丁舞国家竞技实力层级划分
在2013—2017年,共有23个国家进入世界拉丁舞5大赛事前8名(表2),位列金牌榜的国家共有8个,约占国家总数的35%,依次是俄罗斯、摩尔多瓦、意大利、丹麦、德国、匈牙利、拉脱维亚、法国。入驻奖牌榜的国家共有16个,已达到总数的70%,说明当前世界拉丁舞冠军运动员分布相对集中,而奖牌之争更加激烈。
表2 世界拉丁舞国家(地区)竞技实力评价指标的编秩及RSR值Table 2 The Rank and RSR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Evaluation Index in World Latin Dance
从RSR值分布来看,排名前3的国家依次为俄罗斯、德国和意大利,3国均具备强大且稳定的竞技实力与基础。摩尔多瓦位列金牌榜第2、奖牌榜第3,表明该国具备冲击金牌的竞技实力,但在前8名数的排位下滑,说明该国优秀运动员储备不足,金牌运动员退役可能会出现后备力量衔接不上,国家竞技实力迅速削弱,故RSR值排在第4名。值得关注的是,现阶段我国已成功进入世界拉丁舞奖牌榜,RSR值位列第9名,可见我国在世界拉丁舞竞争中已占得一席之地。
根据RSR值从小到大的排序,计算累计频率(-R/n)×100%,将其换算为概率单位Probit。以RSR值为因变量,Probit为自变量,求得直线回归方程:RSR(WRS)=-0.796+0.258 Probit(F=360.818,P<0.001,表 3)。根据最佳分档原则,以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为参考,将世界拉丁舞的参赛国分为3个等级(表4),即第1集团(优势集团)、第2集团(潜优势集团)、第3集团(一般集团)。
表3 世界拉丁舞国家(地区)竞技实力RSR值的分布Table 3 The RSR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in World Latin Dance
表4 世界拉丁舞国家(地区)竞技实力分档排序结果一览表Table 4 Ranking Result List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Grading in World Latin Dance
现阶段,世界拉丁舞优势集团由俄罗斯、德国、意大利、摩尔多瓦4国组成。世界拉丁舞第2集团由14个国家组成。丹麦位列潜优势集团第1名,但2014年Martino和Michelle这对运动员获得WDSF世界职业体育舞蹈锦标赛拉丁舞冠军后退役,丹麦优秀运动员出现明显断层,冲击奖牌的实力迅速削弱,近3年内最好成绩仅为第6名,据此推断法国更具竞技潜力。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候垚和庄婷、王军和贾怡雯分别斩获WDSF PD两大赛事季军,成为世界拉丁舞奖牌榜的一支新秀,中国成为进入第2集团的唯一亚洲国家,竞技潜力不容小觑。世界第3集团由斯洛伐克、冰岛、吉尔吉斯斯坦、荷兰、捷克5国组成,各国均未曾获得奖牌,整体竞技实力较弱。
3.3 世界标准舞国家竞技实力层级划分
进入世界标准舞5大赛事前8名的国家共计24个,优势集团分布较为集中,仅有6个国家获得金牌,10个国家获得奖牌,分别占总数的25.0%和41.7%。从RSR值分布来看,排名前3的国家依次为俄罗斯、立陶宛和德国(表5)。俄罗斯双项发展均衡,依旧是世界标准舞舞坛的领军者和有力竞争者;立陶宛标准舞单项竞技实力雄厚,与俄罗斯并列金牌榜第2、奖牌榜第1,仅在前8名数上稍逊一筹,RSR值排在第2名;德国成熟的体育俱乐部体制(吴飞等,2017a,2017b)为体育舞蹈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标准舞冠军运动员的高产国家,位列金牌榜榜首,RSR值排在第3名。
表5 世界标准舞国家(地区)竞技实力评价指标的编秩及RSR值Table 5 The Rank and RSR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Evaluation Index in World Standard Dance
综上可知,世界标准舞5大赛事参赛国家(地区)分布广泛,前8名次角逐异常激烈;奖牌之争主要集中在少数欧洲国家,俄罗斯、立陶宛和德国具备较强的争金实力,亚洲国家尚未实现奖牌零的突破。
世界标准舞参赛国家(地区)层级划分方法同上,根据RSR值和概率单位Probit,求得线性回归方程:RSR=-0.747+0.249 Probit(F=252.656,P<0.001,表6)。
表6 世界标准舞国家(地区)竞技实力RSR值的分布Table 6 The RSR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in World Standard Dance
世界标准舞第一集团由俄罗斯、立陶宛、德国、意大利4国组成(表7)。俄罗斯以绝对实力领跑世界大赛,成为第1集团领头羊;立陶宛标准舞竞技实力雄厚,排在优势集团第2名;德国和意大利亦是世界标准舞舞坛的有力竞争者,4国组成的优势集团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世界标准舞第二集团由14个国家组成。丹麦在金牌榜的排名高于意大利,但2016年丹麦职业运动员Emanuel和Tania退役后,其夺金实力暂时下降,从奖牌榜分布来看,丹麦依旧具备冲击冠军的竞技潜力。保加利亚、摩尔多瓦和芬兰3国在此阶段(2013—2017年)属于第2集团,但从近3年的竞赛成绩来看,各国优秀运动员选择退役或退出5大赛事,竞争力已大为减弱。世界标准舞第3集团由哈萨克斯坦、以色列、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美国组成,以上5国均曾进入过世界前8名,但并未形成持续且稳定的竞技实力,故属于一般集团。
表7 世界标准舞国家(地区)竞技实力分档排序结果Table 7 Ranking Result List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Grading in World Standard Dance
4 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审视
上述研究表明,世界体育舞蹈的竞技版图具有明显的国家性与区域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竞技格局的悄然改变和新竞技格局的酝酿萌芽,是当今世界体育舞蹈运动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作为亚洲第一大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庞大的人口基数都为体育舞蹈运动的推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驱动下,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积极践行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广泛凝集社会各界力量,求新求变,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中国体育舞蹈稳步向前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
4.1 我国体育舞蹈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4.1.1 积极承办国际重大赛事,逐步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
多年来,我国始终保持与世界体育舞蹈组织的紧密交流与合作,多次承办世界体育舞蹈顶级赛事,如WDSF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WDSF世界体育舞蹈精英赛、WDSF世界职业拉丁舞锦标赛、WDSF拉丁舞/标准舞世界杯赛、WDSF世界表演舞锦标赛等。作为连续承办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总决赛的体育舞蹈圣地——上海卢湾,前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主席卡洛斯更是称其为“东方的麦加”“亚洲的发动机”,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对进一步扩大中国体育舞蹈国际影响力和提升我国话语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4.1.2 全面开启“互联网+体育舞蹈”创新之路,实现协会管理信息化
2016年,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正式启用云管理系统,为联合会、各代表单位、运动员、裁判员提供互联网数据信息共享服务。2017年4月,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等级考试系统正式上线,进一步提高了等级考试的系统化、高效 化,实现了协会管理信息化。
4.1.3 注重体育舞蹈本土教材建设,夯实项目理论基础
随着世界体育舞蹈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着力加强本土教材建设,积极引进世界体育舞蹈理论书籍,先后出版了《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技术等级教材》《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技术教程》,这对进一步规范国内基层体育舞蹈技术教学与训练,夯实项目理论基础,提升我国体育舞蹈综合竞技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4.1.4 优化国家队选拔方式,着力培养优秀人才梯队
目前,中国体育舞蹈国家队由国家职业队、国家奥林匹克队、国家青年队组成,国家队的选拔主要通过精英赛的形式进行,每年举行1次,确保选拔工作公平公正,及时挖掘优秀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着力建设体育舞蹈优秀人才梯队,为备战世界体育舞蹈各类顶级赛事储备高质量后备人才。
4.1.5 加大赛事宣传力度,全面提升体育舞蹈社会影响力
多年来,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一直致力于打造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中国体育舞蹈品牌赛事,通过借助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新媒体的互动性,打造多媒体联动传播合力,全面提升体育舞蹈的社会影响力。具体来说,一是组建以央视为龙头的电视媒体联盟,对赛事进行专题报道,提高项目知名度;二是借助新兴媒体,扩大宣传平台,优化舞蹈资讯传播模式,实现体育舞蹈赛事网络直播,构建了“立体式”“全时效”的宣传网络。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势力崛起,进一步加快了世界体育舞蹈竞技格局的演化进程。现阶段,我国拉丁舞进入世界第2集团的前列,改变了欧洲“一家独大”的竞技格局,成为争金夺银的新生力量;我国标准舞运动员虽尚未进入世界5大赛事前8名,但其赛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历史佳绩被屡次刷新。
4.2 我国体育舞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面对竞技水平越来越高,竞争愈加激烈的世界体育舞蹈竞技赛场,我们要清晰自己在世界竞技舞台上所处的位置,及时审视自身发展不足并寻求策略突破,才能加快实现潜优势项目向优势项目转变,落后项目向潜优势项目和优势项目的转变。以往研究认为,区域竞技体育优势的获得既取决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所形成的外部环境,以及体育基础、体育体制、科技支持和价值认同构成的发展动力,也有赖于运动员、教练员、训练水平和参加比赛质量等要素在训练学方面的支持(陈亮等,2012)。当前,我国体育舞蹈双项竞技实力发展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体育舞蹈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科研含金量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训练主体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公平竞争意识需进一步强化,竞赛体系仍需完善等。
4.2.1 科研含金量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竞技体育领域中,体育科技对于推进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具有先导性作用。近年来,体育舞蹈凭借其独特的项目优势呈现飞速发展,这项小众运动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加之高校体育舞蹈方向研究生持续扩招,科研意识逐渐增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通过CNKI检索,目前国内体育舞蹈研究的发文量已达到2 700余篇,但核心论文仅占总数的1/9,说明现阶段我国体育舞蹈研究质量有待提升。进一步梳理文献发现,多数研究侧重基础性理论探究,文章缺乏深度思索,真正具有开创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较少,多领域跨学科的综合应用性研究缺乏。体育舞蹈领域长期存在“训者不研,研者不训”的现象,致使多数研究成果无法满足训练实践的现实诉求,长此以往,教练员与运动员的科研参与积极性下降,科研工作开展将陷入被动局面。
4.2.2 训练主体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担任着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多重角色,其综合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而运动员作为训练活动的具体实践者,对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理解是决定最终训练效果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各类院校持续扩招为体育舞蹈行业精心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这类教师专业基础扎实,技术水平精湛,但由于执教经验不足,对于各类教学方法、训练手段的运用仍较为欠缺,致使部分学生出现错误的技术动作定型,影响技术的进一步提升。目前,国内体育舞蹈再教育培训系统尚不完善,多数培训存在“重术轻道”的问题,对于技术的深层机制和原理缺乏理论上的梳理。此外,我国高水平教练员团队成员组均为本专业技术骨干,多学科、多层次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尚未形成。
从运动员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运动员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虽暂不能与世界冠军相提并论,但我国运动员的进步有目共睹。随着技术差距不断缩小,运动员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显露。国奥队拉丁舞教练员张清澍在全国体育舞蹈高峰论坛报告中谈到,体能储备和文化底蕴已成为制约我国优秀运动员技术提高的重要因素。由于对体能训练重视度不够,舞蹈文化、艺术理论、音乐理解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使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存在“形似神不似”的问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4.2.3 公平竞争意识需进一步强化,竞赛体系仍需完善
体育竞技的核心动力是公平竞争。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偏主观评分的项目,裁判员执裁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是推动我国体育舞蹈竞赛工作稳步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大部分体育舞蹈裁判员兼任教练员和领队工作。近年来,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如邀请外裁)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如不公平现场长期存在会造成运动员关注点偏移,过分重视人情管理,忽视竞技体育公平竞争的理念,阻碍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的提升。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执裁监管系统尚不完善,部分裁判员以项目理解、审美角度的个体差异为由,干预比赛最终结果。同时,由于我国部分裁判员对评分规则缺乏深入理解,国内比赛排名变化不大,邀请外裁的比赛成为国内运动员“重新洗牌”的最佳时机(张清澍,2013)。这一现象的连锁反应是个别运动员在不同比赛阶段存在消极比赛的嫌疑,如果参赛主体竞技意识淡薄,必然影响赛事品质的提升。此外,随着我国体育舞蹈人口基数不断扩大,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每年主办(或承办)的30多项赛事已无法满足现实竞赛需求。2018年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的参赛运动员近4 000人次,3天的比赛日程安排紧凑,运动员和裁判员均处于长期紧张状态,可能对其参赛水平和执裁水平产生不良影响。
5 我国体育舞蹈发展对策思考
5.1 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建立创新引领的科技支撑体系
为实现体育舞蹈强国目标,应进一步加大体育舞蹈科研投入,提高科研工作水平和效益。以现实需求为导向,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合作团队,通过资源共享与科研优势互补,全面提高科研对项目发展的贡献率,实现质的飞跃。坚持以宏观为视野,以微观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体育舞蹈基础性理论研究,着力开展关于体育舞蹈项目竞技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研究,加深对项目本质特征的认识,为全面提升我国体育舞蹈训练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建议每年定期举办体育舞蹈专题研讨会或专家讲座培训,通过搭建科研交流平台,强化体育舞蹈工作者科研意识,形成良性的科研互动。建立体育舞蹈科研专项资金,通过课题申报、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激发科研参与积极性,为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和后期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
5.2 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实现专项训练的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
随着体育舞蹈全球化发展进程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人才的流动和共享预示着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鉴于此,建议全面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选拔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赴国外训练学习,与国际体育舞蹈俱乐部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借鉴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优势国家的创新舞蹈理念和训练方法;鼓励运动员积极参加国际比赛,积累大赛经验,提升参赛水平。通过举办论坛、训练营等形式,邀请WDSF国际级裁判员、知名教练专家讲习,为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搭建国际化学习平台,与国际专家进行直面交流,把握体育舞蹈技术发展前沿动态。
当今世界体育舞蹈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技能和体能为基础的综合竞技能力的较量。良好的体能储备是强化技术全面性,发展难度动作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应打破以往单一的技术训练,强化运动员基本运动能力的塑造,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重视专项体能训练,尤其要加强下肢爆发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有氧耐力的训练;合理运用高科技手段,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监测和科学调控,以数据为核心,建立优秀运动员档案信息库,综合评估运动员整体发展水平,巩固优势,弥补劣势,强调均衡发展,实现运动潜能的最大化挖掘。
在技术方面,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个体化特征,给予运动员准确的技术风格定位,采取有效训练手段,发展不同难度类型的技术动作,在动作编排上应注意扬长避短,突出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形成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提升竞赛套路的表演效果。例如,“速度型”运动员应注重多样化节奏型的运用,强调音乐与舞步的完美契合;“技术型”运动员应注重技术细节的处理,舞步类型运用要求丰富多变;“线条型”运动员应适当增加造型类舞步,在动态和静态舞步中充分展示线条美感。此外,在当前激烈复杂的比赛环境下,运动员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应引起教练员的充分重视。在日常训练中,通过模拟比赛突发情况,培养运动员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能力。科学有效的训练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未来体育舞蹈的训练应建立在多层次、多领域的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基础上,充分借鉴其他领域成熟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体育舞蹈训练模式,实现“1+1>2”的训练效益。
5.3 加强裁判员培训和监管力度,优化国内体育舞蹈竞赛体系
裁判员是竞技体育项目比赛顺利进行的保证,对裁判员的监督和管理一直是竞技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晓莹等,2015)。鉴于体育舞蹈裁判员存在的相关问题,建议优化裁判员培训制度,增加培训次数,延长培训时间,依据裁判员等级分批进行培训,对于国家级裁判可实行小班授课制,便于集中讨论,不断完善培训内容,严把考核关,杜绝形式主义,切实提高裁判员培训质量。其次,加大裁判员监管力度,完善裁判员评判监督系统。可在赛中设置高级裁判专家组,当任何参赛单位或个人对竞赛结果提出异议时,可视情节轻重请专家根据比赛视频重新进行评判,对于确实存在倾向性打分的裁判员给予警告、更换或降级处理。
为了创造良好的国内竞赛环境,建议对参赛主体进行分流,在优化国内3级竞赛体系的基础上,响应国家政策,完善业余人群联赛体系,为社会大众群体提供专属竞技舞台;优化项目设置,高水平组的比赛形式、比赛音乐时长、评分方式应与国际赛事接轨,通过以赛代练,全面提升我国运动员参赛水平,为备战世界体育舞蹈大赛奠定基础;健全国内体育舞蹈竞赛工作长效机制,使竞赛管理逐步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