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终关怀一千纪

2021-05-06余凤高

大众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桑德斯病人医院

余凤高

自从有了家庭,通常情况下,一个人都是在家庭成员和其他亲人的关怀和陪伴下在家里离世的。但到了中世纪,环境的改变使得欧洲很多人都无法在家中度过一生中的最后几个月或最后几天。

最早的临终关怀医院

公元1095年11月18日~11月28日,为整顿教会,在法国南部的克莱蒙召开了一次著名的宗教会议——克莱蒙会议(Council of Clermont)。会议前9天都是讨论教规戒律的问题,到11月27日,主持会议的教皇乌尔班二世(1088年~1099年在位),接受拜占庭皇帝亚历克斯一世的使者的请求,在会上决定东征。他号召西欧的基督徒前往中东,夺下圣地,声称这是一场保卫“圣地”不受异教徒侵犯的“圣战”,符合基督教的教义,并说参与者可以免罪,若是死在那里,末日审判时就能待在基督的身边。

于是,一支以西歐骑士为主体的军队组织起来了。他们的军服上都绣有一个“十”字,因而在历史上被称为“十字军”。第一次东征中,由教皇指挥的四支骑士队伍,于1096年8月从各地出发,1097年4月到达君士坦丁堡附近,总共有骑兵4000人、步兵25000人。最后,“十字军”于1099年7月15日夺下耶路撒冷,杀死城中所有穆斯林老幼和犹太人。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也有成百上千的“十字军”战死沙场或在途中病逝。

半个世纪前,来自阿马尔菲的意大利商人,就曾在圣地耶路撒冷开办医院,为前来这里朝圣的病人服务。这些医院后来发展为被称作“医院骑士团”的军事机构,其职责就是保护基督徒免受伊斯兰迫害。这一机构的工作人员从外表上看像是修士,他们身穿修士式样的服装,外衣下面还穿有骑士的甲胄。

在“十字军”攻克耶路撒冷之后,“医院骑士团”的高层领导杰拉德修士决定,一方面加强在耶路撒冷的工作;另一方面在通往圣地途中的一些城市开设招待所,便于伤病人员能在这里得到庇护,特别是可以让那些病入膏肓、回不了家的“十字军”成员,在这里度过最后几天。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临终关怀医院,《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称为“临终病人安养所”。

“慈惠姐妹团”的努力

总共有8次的“十字军东征”(1095年~1291年),最后以悲剧告终。之后,“医院骑士团”的工作似乎也停滞了。直到1 7世纪,在法国神父文森特·德·保罗的努力下,它才得以复兴。

文森特·德·保罗(Vin c e n t d ePaul,1581年~1660年)是罗马天主教神父,也是一位慈善家。他喜欢到各地旅游,在此期间目睹了民间穷人和病人的痛苦,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回到巴黎后,他不仅自己去医院照看病人,同时还组织妇女等其他人员去探视那些急需帮助的奴隶和贫病之人,给予食物补给、照看慰问,甚至帮助埋葬尸体。特别是1633年,他在贵族寡妇露易丝·德·马里亚克(Louis deMarillac)的协助下,创建了“慈惠姐妹团”(Sisters of Charity),专门照顾孤儿、贫民、病人,尤其是临终病人。德·保罗神父的业绩,使他在去世6年之后,被教皇克莱蒙十二世追授为圣徒。

文森特·德·保罗神父的工作启发了欧洲各地的宗教组织,更多人像他那样去奉行慈善工作。1815 年,医生出身的玛丽· 艾肯黑德( M a r yFrances Aikenhead,1787年~1858年)在都柏林创建了慈惠姐妹团。这个姐妹团积极活动,于1879年在都柏林建立了哈罗德十字临终关怀医院,1902年又在南伦敦建立了圣约瑟夫临终关怀医院。

虽然早在1889年,爱尔兰的“慈惠姐妹团”就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建立了临终关怀的护理机构,1938年又在墨尔本建立了这样一个机构,但这两个机构的影响,都不如晚于它们的西塞莉·桑德斯在伦敦创建的“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医院”。

“整体痛苦”怎么缓解

英国圣公会教徒西塞莉·桑德斯女爵士(Dame Cicely Mary Saunders,1918年~2005年),1938年进入牛津圣安妮学院学习政治、哲学和经济学。两年后, 她决心做一名护士, 便从1940年开始,入南丁格尔护理学院学习。1944年,在一次背部受伤后,她回到牛津圣安妮学院,于1945年获文科学士学位,并于1947年取得医学社会工作者资格。

1948年, 西塞莉· 桑德斯爱上了从华沙逃出来的波兰犹太难民大卫· 塔斯玛( D a v i d T a s m a ) 。塔斯玛查出患有癌症后,西塞莉经常到医院去陪伴他。在塔斯玛最后的两个月里,西塞莉·桑德斯跟他谈及使他挥之不去的死亡时,渐渐领悟到,这些生命垂危的病人不仅需要减轻肉体的痛楚,还需要有人对他们的“整体痛苦”给予全面细致的关怀和照顾。塔斯玛于1948年2月25日去世前,遗赠给桑德斯一笔钱(当时的500英镑)时,桑德斯便想到要借助这笔钱,致力于改善病人临终前忍受的痛苦。

怀着这样的使命感,西塞莉·桑德斯到圣约瑟夫临终关怀医院做了义工,全力帮助垂危的病人。由于被告知要全力帮助病人,护士们也就不再拘泥于用药剂量指导。桑德斯因此懂得在病人感到疼痛之前就使用吗啡,尽量避免发生疼痛。这种做法影响了她今后对疼痛管理和治疗的看法。她认为给病人定时配给定量的止痛药,“一切”,用她的话来说,“就像挥舞着魔杖,倏地一声,起死回生”。

桑德斯的外科医生朋友建议,如果她真想在疼痛管理和关爱垂危病人方面有所建树,她的护士文凭肯定不够。于是,桑德斯以33岁的年龄,在几乎没有女性医生的时代,到医学院学习,1957年取得了医学兼外科学学士学位。

在圣约瑟夫临终关怀医院, 西塞莉·桑德斯接受一位年老的波兰病人的建议,决心自己亲自建立一家临终关怀医院。

经过10多年的努力,西塞莉·桑德斯于1967年在南伦敦建成了这样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并以公元3世纪的圣徒圣克里斯托弗(Saint Christopher)的名字命名。

创建这样一所新型的医院,是因为西塞莉·桑德斯深刻感受到,原来惯用于重症病人的那些积极措施,仍旧常常使得临终病人产生不适和孤独之感,且使他们无法以安详、尊严的方式,平静地度过他们最后的日子。

尊严感和独特性

凯思林· 亨尼西和海伦· 斯潘塞(Kathryn Hennessy and HelenSoencer)等在其主编的《医学极简插图史》中,这样写到西塞莉·桑德斯的设想:

“西塞莉·桑德斯的目的是人道主義的抚爱结合现代的医学追求。这家临终关怀医院为病人提供处置病痛的药物和情感精神层面的支持。桑德斯聚合了从会诊医师和研究人员到药物学家和护理人员等涉及多个医学学科、技术高超的团队。临终关怀医院甚至备有尸检室,帮助更好地了解每个病人的症状和如何控制与这一症状相关的疼痛。”

在桑德斯的观念中,最重要的是,这家临终关怀医院应该设计得既舒适,还要特别实用,使患者能在死前保持尊严感和独特性。而不是像一个典型的医院病房——通常是一个排列着大约30张病床的长长的空间。桑德斯设计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包括一间间单人房,让病人有更多的隐私,也有助于减少传染。

医院的设计还包括几面宽大的窗子,让自然光洒遍室内,和干净的现代主义的线条,有助于员工有效工作。桑德斯也慎重考虑到在不同的地段运用荧光和比较温暖柔和的人工光源。所有这一切,让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创造出热情欢迎的场所——既不是医院,又不是住家,而是一个在未来几十年里都合乎姑息治疗标准的新型场所。这种设计成为以后许多临终关怀医院的样板

西塞莉·桑德斯的业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在世界各地展开,她本人也因此被公认为是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开创者。

临终关怀运动铺开

加拿大内科医生鲍尔弗·蒙特目睹首都蒙特利尔的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在收治重症病人方面存在“极其糟糕的缺陷”,特地去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医院,与西塞莉·桑德斯一起待了一个星期,深深受到启发,感到这样的临终关怀医院适合在加拿大开展应用。回国后,他于1975年1月在医院里开出一个关怀临终病人的专科病房。蒙特将这里称为“姑息治疗”(palliative care)。

1967年以来,临终关怀运动在英国迅速发展。到了2003年和2004年,共计有20多万人次获得由国家提供资金的临终关怀服务。2006年,约有2万名患者在临终关怀中安详去世。到了2011年,英国的临终关怀服务已有220个成人住院病房3175张病床、42个儿童住院病房334个病床,和288个家庭护理服务所。

美国第一个以医院为基础的姑息治疗计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组成。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诊所癌症中心的德克兰·沃尔什医师于1987年开始启动第一个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服务计划。这一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截至1998年,美国和美属波多黎各联邦已有3200家临终关怀医院在运营或在开发中。到2008年,美国每年约有90万名垂危病人在临终关怀医院安详度过他们最后的时日。

猜你喜欢

桑德斯病人医院
谁是病人
“老男孩”之战
桑德斯宣布再次选总统
病人膏育
萌萌兔医院
还能活多久
认一认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