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对话的有效性”观察量表的开发及其评价

2021-05-06刘志强

学生之友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对话

摘 要:本文基于“师生对话的有效性”课堂观察量表的开发及评价,探讨课堂观察量表的优势及其局限。

关键词:课堂观察;对话;LICC模式;观察量表

近年来,课堂观察方法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研究中,在众多课堂观察模式中,课堂观察LICC模式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LICC模式假设课堂教学主要由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与课堂文化(Culture)组成,并将课堂解构为“4维度20视角68个观察点”;将合作解构为“有主体的意愿、有可分解的任务、有共享的规则、有互惠的效益”四个要素;将课堂观察分解为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阶段的持续专业活动。[1]。基于LICC课堂观察范式,2016年伊始,学校便开启了“大数据课堂观察”课堂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的推进工作,旨在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综合效能、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应用,进行课堂观察的指标及方法的研究,解决教师专业听评课问题、学生课堂生命质量问题及課堂评价改进的有效性问题。

一、量表开发

观察工具是课堂观察中的核心问题,它贯穿于课堂观察的各个环节。观察量表是观察记录工具,需要符合两个标准: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所谓效度标准是,如在罗列教师的理答方式主要有哪些内容(观察类目)时,要考虑观察类目的代表性和不重复性,也就是观察框架在逻辑上的合理性。实用性的标准是,简洁、便于速记、反思,也就是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2]。

作为学校大数据课堂观察重大项目的试点学科,在经过LICC课堂观察通识培训之后,数学组率先进行了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在第一个研讨课题《有理数的乘法》课前会议中,经过跟授课教师裴老师的说课及组内研讨,确定了三个观察点,我们组(刘志强、孙逊、魏冰琪)负责的是“师生对话的有效性”。基于此观察主题,小组三个人经过讨论后,将观察点分解为三个观察任务:提问行为类别的频次(刘志强)、学生应答的方式(孙逊)、教师理答的方式(魏冰琪)。三个人分别开发了以下三个量表:

二、量表评价

在课中观察及课后会议使用过程中,对上述观察小组开发的三个观察量表评价如下:

1.单项效度好,综合一致性弱

单独看每个量表,效度较好,表1中对提问问题的分类、表2中学生的应答类型、表3教师的理答类型都具有很好的逻辑性,但是三个量表是三个人分别继续记录,在一致性上相对较弱,表1记录的提问的问题,在表2、表3的记录中并没有对应上,这加大了信息的整理,归类的难度。

2.量表与观察主题的契合度有待提升

三个开发的量表基于的主题是研究师生对话的有效性问题。而师生的对话是否有效,须关注师生对话的“生成性”、“主体性”、“思考性”,尤其是在数学课堂,需要关注师生互动中追问的频次,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自由经过足够时间思考之后的应答才会有学生的主动性),三个量表中并没有把追问的记录作为重要的观察类目,没有将学生的探究、思考时间纳入观察类目

3.三个量表实用性效度不是很高

三个量表没有在表中明确注明编码系统,不便于记录及后续的统计应用。尤其是表1在记录提问的原话,这在实操过程中有些困难,无法及时记录下教师的提问,这的需要根据录像录音设备再次完善,加大了此种量表的长期实用性,量表要尽量在课中观察时完成,便于及时统计分析。

三、反思提升

经过三阶段的课堂观察实操,观察小组成员对观察量表的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设计课堂观察量表的前提的理解研究主题。观察量表需要围绕主题进行设计,要找准主题关键词,依据关键词进行观察指标、类目的分解,如果有主题有多个关键词,则须找到关键词的结合点。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关键词是师生互动和有效。其结合点是师生问答与处理反馈。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设计的课堂观察量表框架可改进如表4所示

如此改善就能较好地改善表1、表2、表3的一致性较弱的问题。

其次,量表需要便于信息捕捉,需要一些配套的辅助量表。“师生互动的有效性”需要有班级座位表的准备,教师行走路线与师生提问对话互动分布图,这些可以捕捉教师课堂提问的分布情况,以及教师辅导、关注的情况。同时,为更好地了解互动的有效性,还可以抽取样本学生进行全程记录,及时捕捉抽样学生所有的信息,为课后会议的归纳、分析提供更加充分的证据。为此,可以设计如表6的样本学生观察量表。

对学生进行信息编码,如层次用A\B\C标注,行为方式:H(回答)、Y(验算)、O(无回应)等。

最后:考虑量表信息的丰富性,要将重要的描述性证据记录下来,因为纯描述性的证据缺乏数据的科学性,纯数据的证据缺乏现场感,在课后分析时要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便能得到合理的推理及给被观察者科学的意见建议及反馈报告。

课堂观察量表不仅仅是一张量表,而是关乎整个课堂观察活动,作为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量表的设计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范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3):5.

[2]崔允漷,周文叶.课堂观察:为何与何为[J].上海教育科研,2008,(6):53.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山中学 518118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对话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察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