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房建项目施工测量的控制要点

2021-05-06许萌星许萌乐柴翊恒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施工测量

许萌星 许萌乐 柴翊恒

【摘要】本文介绍了房建项目中从项目部進场,布设控制点、加密控制点、形成坐标和高程控制网,以及地下基础施工阶段、地上主体施工阶段的控制点位置的选择和布设方法。供同仁借鉴指正。

【关键词】房建项目;施工测量;控制网

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数量与日俱增,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施工测量作为建筑施工开展的首项工作,确保测量放线的准确性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观测数据的精度对于分析建筑主体及基坑的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

1、工程测量总体思路

首先,在施工现场建立统一的施工平面控制网。布网时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逐级加密。施工测量坐标系建立后,根据设计图纸,测设出轴线控制网的轴线作为二级平面控制网。标高控制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为依据,采用电子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形成闭合水准网,引测到现场首级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上,建立水准点控制网。

2、施工测量

2.1交接桩及布置控制点

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并与业主办理控制点的交接手续,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其次,与甲方一起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采用全站仪正倒镜的方法或者两点独立架设仪器相互观测的方法,实测控制点方位角及两点间距离与甲方提供的坐标解算数据进行比较,比较过程汇总,若校核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直至得到正确的控制点起算数据,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并作为场区区控制测量的起算依据。

需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临建布设情况,布设若干个永久控制点,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并易于保存的位置,并根据现场临建构筑物进行合理布设,桩位做好之后可做护栏等保护设施。将所布设的永久控制点与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联测,运用全站仪测闭合导线的方法,测量过程中记录仪器测量数据。

高程控制测量仪器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形成闭合水准网,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场区高程测量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

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图及临建布置图,合理在场区布设三等水准闭合环线测量点位,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上。施测前,对甲方提供的高程点进行检核,确认无误后,将场区所布设的永久控制点与甲方提供的高程控制点联测,形成闭合水准环线,往返测回各一次。

2.2 ±0.000以下施工测量

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确定轴线控制网的轴线(一般选择场区建筑物中心线或者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上,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轴线控制网布设为“井”字型。在基坑边缘施测出相对应轴线两端延长线上的点,并做好控制桩标记(埋石或者钢筋混凝土制成),同时对轴线控制点需作保护措施,并对现场技术员及分包方工长进行交底,都应负相应的保护责任。轴线控制网建立好之后,应定期进行复测,以确保施工测量的准确性。若出现破坏或明显松动偏移等,需及时进行修复,重新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包括测量控制点的复测、引测和抄测等工作。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复测高程控制网点。经复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借助出土坡道,使用水准仪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2.3 ±0.000以上施工测量

各建筑物±0.000以上的轴线传递用激光铅锤仪竖向投测法进行。轴线内控网点的布设选择在首层楼板建筑物外廓轴线及单元、流水段分界轴线和楼梯间、电梯间两侧轴线。为保证控制点精度、方便检核每施工段控制点不少于三个。首层设置的内控网点采用全站仪进行闭合、校正,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首层内控网点作为轴线向上传递的依据。

布置垂直高度控制网,采用内控和外控相结合的方法,在楼内分别设三个水准点,用水准仪进行两测回测定水准点高程,使用时需检查各水准点间的高差,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传递高程时注意每层标高相对应的基点,并用吊锤、钢尺配合水准仪使用。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准仪精确测定出标高引测点在建筑物边墙上,在建筑物首层外墙上每面布置两个(根据具体情况定)+0.500m标高点,以这些标高点将标高传递到施工层后进行闭合校核,布设的位置以方便上传为原则,特别是避开阳台和挑窗。高层上传是用钢卷尺在结构外墙上竖直引测,直至施工层,划出整数或半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布设点起始标高向上直接读取。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3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3、变形观测

基坑及支护结构的观测是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进行位移及沉降观测,分析基坑变形及支护结构变化,验证地基基础设计参数的正确性,有效监测基坑在施工期间的安全,以便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水平位移观测使用经检验合格的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监测;垂直位移观测采用水准仪,按一级观测要求监测。观测之前,首先根据实际变形点布设图,合理规划出观测线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作为以后每次观测的路线,避免因路线不同而存在不必要的误差。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观测过程中,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观测,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评判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基坑监测数据、现场巡查结果应及时整理和反馈。每次观测结束后,对观测成果逐点进行核对,沉降观测采用严密平差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成果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根据本次所测平面及高程数据与首次所测平面及高程数据之差计算出变形量,绘制时间与变形量的关系曲线图,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监理进行汇报,以便工程顺利进行。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为了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对建筑物不利的下沉现象,以便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同时也为今后合理设计提供资料。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立控制网时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在测量放线时一定要做到准确、计算有序、方法科学、步步校核、结果可靠。不管是项目测量人员还是其他管理人员,只有做好测量放线技术的管理,才能为项目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保障,进而提升工程项目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有香,满广生,著.房屋建筑施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陆付民,李利,著.工程测量.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施工测量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控制分析
质量控制在高速公路施工测量的分析
接触网施工测量的技术要领及误差分析
浅谈建筑施工测量
浅谈闸坝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
对市政道路施工测量过程中的问题探讨
浅析全站仪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虚拟演示软件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