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与负利率下的德意志银行与瑞银集团业绩比较
2021-05-06刘明彦
刘明彦
2020年是全球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均造成较大冲击,欧洲经济更是陷入衰退,再结合欧洲央行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负利率政策,欧洲大型银行的业绩表现引人注目。本文对欧洲两家大型银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DB)及瑞银集团(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UBS)自负利率政策实施以来的业绩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业绩变化原因进行解剖,为理解复杂环境下的欧洲银行业现状与趋势提供借鉴。
净利润同比改善,疫情冲击可控
瑞银集团与德意志银行年度盈利同比大幅增长超出市场预期,但七年来盈利增长缓慢。在欧洲经济增速下滑和失业率大幅上升的2020年,根据经济学常理推测,高財务杠杆的银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然而事实出乎市场预料。数据显示,欧洲大型银行——德意志银行2020年盈利5亿欧元,尽管规模不足称道,但相较2019年亏损54亿欧元,其业绩改善显著;同年,欧洲另一大型银行——瑞银集团盈利53亿欧元,同比增长39%,超出市场预期,并创下近5年净利润的新高(见图1)。
资产规模趋势分化,金融工具资产规模超过贷款
两家银行资产规模环比上升,但德意志银行近年来资产规模持续收缩,而瑞银集团资产规模仅实现小幅增长。如图2所示,2020年德意志银行总资产为1.33万亿欧元,较上年增长2%,但较2014年收缩22%;2020年瑞银集团总资产为9153亿欧元,同比增长5%,较2014年仅增长2%。而近6年来欧元M2累计增幅为42%,表明负利率环境并不利于银行业的规模扩张。
金融工具资产规模超过贷款成为两家银行的最大构成资产,但两家银行这一资产趋势分化明显。如图2所示,2020年德意志银行资产中规模最大的资产类别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资产,规模为5279亿欧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较2014年末收缩44%,表明其对证券、衍生品的投资类业务收缩显著;同期,瑞银集团金融工具资产规模为3304亿欧元,同比增长2%,较2014年增长98%。金融工具资产规模超过贷款,表明两家银行在资产配置上更倾向于投资银行而不是传统的商业银行。
两家银行贷款规模增长缓慢,贷款占总资产比例在三成左右。尽管欧洲央行的负利率适用于商业银行缴存央行的存款,即通过对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超额存款保证金收费,避免货币过度回流央行,使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同时鼓励银行扩大信贷规模,促进投资与消费。数据显示,2020年德意志银行贷款余额为4270 亿欧元,同比微降0.7%,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表现相当出色,但自2014年以来该行贷款仅累计增长5%,年均增速约为0.8%,可谓是停滞不前,目前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2%;2020 年末瑞银集团贷款余额为3232亿欧元,同比增长6%,自2014年以来该行贷款累计增长20%,年均增速约为3%,增速明显高于德意志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5%。以上数据表明,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张主要取决于收益与风险的衡量,而不仅仅是较低的资金成本(见图3)。
存款负债稳中有升,负利率政策影响小于预期
两家银行存款实现缓慢增长,负利率政策并未造成存款的严重流失。理论上讲,银行对存款实施负利率会导致存款的流失,存款规模会因此收缩。如图4所示,自2014年以来,德意志银行的存款规模累计增长7%,并未出现存款的流失,原因是银行没有贸然对客户存款收费,2020年该行的付息负债成本率为0.76%,较上年下降71个基点,表明央行的负基准利率,甚至债券市场上存在的负利率,并未在存款利率中实施;同期,瑞银集团的存款余额保持增长趋势,同比增长7%,自2014年末以来累计增长23%。
交易性金融负债是两家银行的第二大负债来源,但德意志银行这一负债规模大幅下降,而瑞银集团则上升显著。交易性金融负债全称为“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是指银行采用短期获利模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负债,如应付短期债券。如图4所示,自2014年末以来,德意志银行交易性金融负债规模下降40%,而期间瑞银集团交易性金融负债增长49%,但前者的规模超过后者的两倍。
营业收入呈下降趋势,两家银行营收构成差异显著
两家银行营业收入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瑞银集团2020年实现逆势增长。如图5所示,两家银行营业收入自2015年创下近年的高位以来,德意志银行营收从277亿欧元降至216亿欧元,降幅为22%;瑞银集团营收从276亿欧元降至207亿欧元,降幅达25%。但瑞银集团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5%,好于市场预期;而同期德意志银行营收虽然同比下降4%,但在疫情冲击背景下该表现亦符合市场预期。
两家银行利息净收入总体呈下降趋势,瑞银集团利息净收入2020年同比大增两成。负利率政策的影响相当复杂,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同时也会降低其资产收益。如图5所示,自2015 年两家银行利息净收入创下高位以来,德意志银行利息净收入从159亿欧元降至115亿欧元,降幅为20%,略低于总资产22%的降幅;同期瑞银集团利息净收入从55亿欧元降至48亿欧元,降幅为13%,而期间其总资产增长2%,但瑞银集团利息净收入2020年同比增长20%,原因是其利息支出同比下降58%。
瑞银集团佣金收入(非利息收入)规模和占比显著高于德意志银行,显示出两者业务与收入结构的差异。如图5所示,瑞银集团2020年经纪佣金收入(非利息收入)为156亿欧元,2015年以来基本保持稳定,占营收的比例为75%,即财富管理与投资银行业务的管理费、佣金、手续费构成其主要收入来源;2020年德意志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94亿欧元,占营收的比例为43%,表明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利息净收入,即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
营业支出压降成效显著,瑞银集团薪酬支出领先德意志银行
营业总支出德意志银行自高位大幅压缩,瑞银集团稳中有降。自2015年以来,两家银行营业支出均实现压降,其中德意志银行从322亿欧元降至207亿欧元,降幅高达36%;同期瑞银集团从227亿欧元降至197亿欧元,降幅为13%。这显示出德意志银行在降低营业支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但也表明未来其成本下降空间已经相当有限;而瑞银集团在资产规模增长背景下降低其营业支出,表明其经营效率有所提升(见图6)。
员工薪酬成最大营业支出构成,瑞银集团薪酬福利比德意志银行更具竞争力。如图6所示,自2015年以来,瑞银集团员工薪酬福利支出为139亿~144亿欧元,保持相对稳定,2020年这一指标为140亿欧元,参照当年71551名员工总数测算,人均薪酬约为19万欧元;同期德意志银行工薪酬福利支出由133亿欧元降至105亿欧元,降幅为21%,根据2020年德意志银行员工总数84659人测算,其人均薪酬约为12万欧元。两家银行员工薪酬水平的差异意味着员工构成不同,瑞银集团员工中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的专业人士占比会更高。
两家银行均大幅压降管理费用,但瑞银集团在管理费用控制方面更具竞争优势。如图6所示,德意志银行自2015年以来管理费用从186亿欧元降至103亿欧元,降幅高达45%;同期瑞银集团管理费用从72亿欧元降至40亿欧元,降幅亦为45%。但在两家银行营收规模相当(2020年瑞银行集团比德意志银行低4%)的情况下,瑞银集团的管理成本仅为德意志银行的39%,显示出前者在管理费用控制方面的竞争优势,当然也与其业务结构有密切关系。
结论
得益于欧洲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各国政府的救助政策,此次冲击全球经济的新冠疫情对欧洲大型银行的影响相对有限。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不同,此次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对全球金融系统带来严重冲击,尽管德意志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从2019年的7.23亿欧元上升至2020年的17.92亿欧元,同期瑞银集团的信用减值损失也从0.78亿欧元上升至6.96亿欧元,但这对两家银行的盈利未构成实质性影响,其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尽管我们没有对欧洲其他大型银行的盈利数据进行分析,但在各国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和政府的成功救助下,此次疫情并未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如欧洲央行2020年M2增速由2019年的5.8%增至10.8%,因而大型银行业绩受疫情影响相对可控。
疫情冲击和负利率环境对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影响比对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业务影响更大,从长期看,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私人银行、财富管理等轻资产业务转型是大势所趋。前文分析发现,同样受疫情冲击和负利率环境影响,瑞银集团的盈利能力显著高于规模更大的德意志銀行,前者近七年净利润均值为36亿欧元,而德意志银行近七年净利润均值为亏损17亿欧元。当然,导致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但业务结构差异应该是主要原因。瑞银集团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业务方面竞争优势显著,其非利息收入占比高达75%,金额高达156亿欧元;而德意志银行非利息收入仅为94亿欧元,占比仅为43%。过度依赖传统信贷业务使德意志银行受负利率环境不利影响更大,且几乎用尽了压缩成本空间,员工薪酬市场竞争力远低于瑞银集团,这不利于吸引优秀的投资专家及管理人才,加大了其进行业务转型的难度。
(作者单位:对外经贸大学、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