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食用菌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21-05-06杨霄羽吕玉花
杨霄羽 吕玉花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1 西峡县食用菌发展现状
食用菌产业是河南省西峡县三大特色产业之一,该县食用菌产业以种植香菇为主,形成了“一菌为主、多菌发展”的产业格局。食用菌产业是西峡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也是该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该县农民收入60%以上源自食用菌产业。2019年,西峡县有20万农民从事食用菌产业的生产和经营,年产值达30亿元。
截至2020 年6 月,西峡县有15 个食用菌专业乡镇、140 个食用菌专业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447 家,食用菌收购企业及门店1 000 多家、加工企业300 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56家[1]。西峡县食用菌先后获得省级荣誉26 项、国家级荣誉24 项,西峡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集散地。
西峡县食用菌连续6 年领跑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食用菌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30%左右。2014 年,西峡县食用菌出口额达6.2亿美元,首次位居全国农产品出口单品第一;2019 年,食用菌出口额达13.4 亿美元,西峡县食用菌出口累计创外汇66.13 亿美元。西峡县食用菌已成为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出口的一面旗帜,西峡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食用菌出口第一县。
表1 为2008 年以来西峡县食用菌出口吨数及出口货值,由表1 可知,西峡县食用菌出口吨数由2008 年的2 920 t 增长为2018 年的25 万t,出口货值由2008 年的3 400万美元增长为2018年的11.8亿元,10年间该县食用菌出口吨数和出口货值均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西峡县积极融入国际市场,食用菌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不断开拓。
2 西峡县食用菌出口面临的问题
2.1 食用菌出口贸易壁垒高
当前,许多贸易大国设定进口农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制定相关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方面越来越复杂。而西峡县香菇曾在出口时被检测出二氧化硫超标,原因是菇农采用煤烧的方法对香菇进行烘干,从而造成干香菇中残留二氧化硫。
表1 2008—2018 年西峡县食用菌出口吨数及出口货值
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成员后,食用菌的出口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但与此同时,其他对食用菌进口需求较大的国家也不断增高贸易壁垒和进口标准,以保护本国自有市场和企业,对西峡县食用菌产品的出口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2.2 出口企业与备案基地脱节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44号)相关规定,出口香菇及其产品使用的原料必须来自经检验检疫备案的种植基地。在香菇种植基地建设方面,西峡县食用菌出口企业存在着一些漏洞。一是缺乏管理。当地企业很少参与其备案基地的管理,有的基地甚至没有标识牌,真正意义上由企业管理投资的香菇基地数量有限。同时,大多数菇农不知道基地的归属企业,从而使得质量监管难以落实到位。二是缺乏追溯。西峡县当地香菇多是由中间商贩事先在种植基地进行收购,之后贩卖给加工企业,致使加工企业收购的原料不能与基地间实现追溯。
2.3 品牌建设不足
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外向型很高,但出口产品大多是贴牌出口,精深加工出口产品少。大部分利润空间被外商占有,无法有效地将西峡县食用菌的自主品牌推出国门。西峡县食用菌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对产品进行烘干、剪柄、筛选、分级、保险等初级加工,结构比较单一,产品附加值低。
2017 年,西峡县出口食用菌20 余万t,其中80%为贴牌产品;食用菌出口销售额将近9.0亿美元,其中有5.3亿美元为初级粗加工产品[3]。大量出口贴牌产品严重制约了自主品牌外向型发展,使得一些优质品牌对外影响力不足,知名度较低。
2.4 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
西峡县在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但基地标准化建设程度不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政府资金投入过低。按照相关标准化建设要求,每个食用菌基地需达到10万袋的规模,硬件投入400万元,但由于当地政府财政支持有限,菇农不愿过多投入,导致基地建设不达标。二是食用菌标准化基地没有建立相应的实验室。标准化基地需配备标准化自检实验室,还需配备一流的检测仪器和自检设备,但西峡县食用菌基地很少按照要求配备相应的实验室及相关设备。三是菇农参与标准化种植积极性不高。西峡县大部分菇农教育程度较低,认为标准化与非标转化在种植与管理上没有任何差别,因此种植食用菌时大多凭借以往种植经验进行,真正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的菇农少之又少,而有的菇农在种植食用菌时使用免割袋,由于把关不严造成一些袋子的破片留存在食用菌中,严重影响了食用菌品质。此外,标准化生产的食用菌与非标准化生产的食用菌在价格方面基本没有差别,大大降低了菇农参与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3 促进西峡县食用菌出口的对策
3.1 有效应对贸易壁垒
一是食用菌企业要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要提高企业科技水平,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机械设备,进一步降低食用菌的生产成本,与出口国家在产品质量方面进行接轨。三是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争取获得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帮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互认证制度,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
3.2 推进生产基地备案制度实施
在西峡县香菇生产备案制度实施中,一是要积极发挥当地企业的主导作用,因为出口企业是生产基地备案的主体;二是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生产全程可控制,安排专人负责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三是做好日常管理记录,实现食用菌生产过程的可追溯,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能通过日常管理记录及时找到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
3.3 加强品牌建设
线上线下同时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线下可选择在大城市人流量较多的地方投放广告,设立实体体验点,培养食用菌潜在消费者;相关部门可在食用菌成熟季节,结合当地文化,举办“采摘节”等活动,邀请游客亲身参与,品尝食用菌产品;政府可定期举办农产品商贸会和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加强与国内外食用菌企业的沟通交流,提升西峡县食用菌产品的影响力,扩展销售渠道,推动食用菌市场发展。线上可借助直播、短视频、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利用直播,邀请职业主播进行带货,提高产品销量;利用抖音等短视频软件拍摄相关产品视频进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利用微博,可选择与微博上知名度较高的大V 进行合作,发布相关企业文化和食用菌产品,提高公众对企业和产品认可度;利用微信,建立企业和产品的微信订阅号,及时推送订阅号消息,宣传食用菌产品品牌,同时可推送人们当下比较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等信息,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培养潜在消费者。此外,可借助电商开展品牌推广。西峡县可依托当前国家对电子商务的支持政策,创新电商运营模式,整合跨境电商资源,让食用菌产品和企业“触网触电”,通过京东全球购、阿里巴巴国际站等跨境电商网站将“线下体验+现场下单+线上交易”相结合,增加产品销量。
3.4 推广标准化生产
西峡县应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食用菌标准基地建设,制定标准化生产步骤,推广标准化生产方式;要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基地菇农素质,提高菇农标准化生产能力;要发挥好基地示范作用,通过基地标准建设提升西峡县食用菌整体生产质量。
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产品包装、产品运输、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西峡县应参考国际标准,形成标准化流水线,同时要将相关标准、相关操作流程制定成手册,送到广大菇农手中,让菇农看得懂、记得住、会使用,使香菇标准化生产有据可依、有规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