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民歌中女性文化空间

2021-05-05蒙洁琴

今古文创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化空间民歌女性

【摘要】 广西民歌从实体到精神塑造了不同的女性文化空间。本文从女性角度,分析田野、寺庙、服饰、传说、生育等构筑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女性文化空间,从而实现女性意识形态空间不断的解构和重构。

【关键词】 民歌;女性;文化空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033-03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20KY55017)“广西民歌的性别语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广西民歌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根基和土壤在当地民众生活的文化空间,它的舞台在田间和老百姓的庭院。广西民歌塑造了女性文化空间的美,女性在民歌中拥有以自我为主体的文化空间。所以本文从女性文化空间视角对广西民歌加以研究,试图留住民族的和地方的女性“文化之根”。

一、文化空间的概念

1974年亨利 · 列斐伏尔在著作《空间的生产》中最早提出文化空间的概念,标志着空间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理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使用“文化空间”这个专有名词,明确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文化空间的形式,另一类是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以乌丙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凡是按照民间约定成俗的古老习惯确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举行的大型综合性民族、民间文化活动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形式,遍布在我国各地各民族的传统节庆活动、庙会或歌圩之类等,都是最典型的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文化空间。向云驹表明文化空间表现形态有“岁时性的民间节日,神圣的宗教聚会纪念日,周期性的民间集贸市场,季节性的情爱交流场所等等”。刘朝晖总结文化空间主要突出了社区或群体文化的社会实践性以及自我和他者对于其文化实践的价值判断。

由此可见,文化空间已经不再是一个地理的、物质的概念,而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概念。

二、民歌中女性所置身的文化空间

(一)实体文化空间

1.田野文化空间

生态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内心希望与自然和睦相处,女性更亲近于自然。对广西女性来讲,她们在广阔的田间陌头劳作,同自然的关系非常密切。她们日常里接触各种植物,稻、莲、竹等是她们精心种养、触目可及的,所以女性将这些视为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乃之常情。

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使中国人对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大部分广西乡村女性血肉中生生不息的乡土情怀流淌在田间文化空间。广西民歌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乡村女性于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美丽画卷。

“蚕吃桑叶角对角,妹插秧田边对边;田插完来秧已近,独有山歌唱未完。”

“春暖花开绿叶多,黄蜂采花过山坡。黄蜂采花为酿蜜,我采绿肥长好禾。”

“阿妹插秧手不停,追赶春光喜笑盈;一把青秧春一缕,织得满峒铺壮锦。”

“梯田开在彩云间,银河两岸歌声喧;姑娘小伙割金谷,错把月亮割半边。”

“妹拔秧,妹拔秧苗短又长,乘着春风一路荡,禾苗装满妹箩筐。”

“妹插秧,唱歌一时就插完;四角田边插四蔸,霎时满垌绿连连。”

广西土壤肥沃,气候宜人,自给自足的水稻种植基本上成为传统农业模式。广西女性在劳动中以歌解忧、以歌解乏是生活的常态。所以她们插秧时唱歌,以至田间处处“歌声喧”,“田插完”了“山歌唱未完”,意犹未尽。田间生机盎然,是繁荣的象征。“田” 好像是女性的生命空间, 在田间劳作养就了她们的生态意识,表达了她们积极向上的生态观。女性“手不停”的插秧,脸上“喜笑盈”,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她们寄美好在田间,希望“采绿肥长好禾”。插秧结束,往梯田间望过去“青秧”“满田”,处处“绿连连”似“壮锦”。无边的稻田里,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令人心醉的金灿灿水稻,这时“割金谷”、大获丰收“禾苗装满妹箩筐”,来一曲稻花香里说丰年。好一派欣欣向荣、百业兴旺的喜人景象。

“春天茶叶香又香,茶山一片好风光;自己种来自己采,甜满心头香满筐。”

“山边三妹砍竹棵。砍竹织帽又织箩;织帽遮日又遮雨,织箩装谷又装歌。”

“一岭菠萝你大个,一山果树你结多。一棚南瓜你最大,人扛不动用牛拖。”

“今晚我是樱桃果,铁心落在哥家园。一园柑果甜又大,妹我想移自家园。”

除了宁静祥和、温婉柔润的稻田文化空间,通过女性的眼睛还映射出乡村其他的景象,迥异的田野文化空间。田野是一个天人合一的美好世界,那里总有女子的美好景致。在飘香的“茶”园、绿油油的山边、挂满果实的“果园”里都可以看见女子的忙绿身影;她们或“采茶”或“砍竹”或“编箩、织帽”或种果树。 这一切营造出一方世外桃源般的人间净土,表达了女性对乡土家园执着的文化情怀和诗意守望。“菠萝、南瓜、樱桃、柑果”等齐来奏一曲农业文明的深情挽歌。硕果累累,一股成熟的气息扑面而来,充满着成熟的喜悦,渲染着自然孕育了生命的美好。“山、嶺”与“家园”如此和谐, 自然与女性的并置让人刻骨铭心。民歌里深深渗透着女性特有的文化空间: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及质朴纯真的乡俗人情。

女性民歌推动着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女性忙碌半生,每日接触自然灵性,感受天地间生命的旺盛、自然环境的变化,与自然一体的女性总是那么充满活力。在这样的文化空间里, 才能显明女性与田野的生命联系。

2.服饰文化空间

看不见的幸福,有一个看得见的外在指标。这一指标即是那些色彩艳丽、设计精巧的服饰或绣品。我们说在当代吃穿不愁的广西女性心中,服饰或绣品凝结着女性的幸福指数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服饰成为其中最典型的一种传递情爱的方式。夫妻的恩爱或者阿妹对阿哥的疼爱通过服饰外化出来,一个真心疼爱阿哥的妹子是会尽量让阿哥衣着整洁、讲究,服饰得体、入时。在女性心中,服饰的新旧、得体、多少等是判断爱人间感情的一个潜在标准。所以在广西民歌中,夫妻恩爱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服饰这种生动的方式展示开来。

“姐纺棉,边纺棉花边唱歌;自己织来自己穿,一条银线飞过河。”

“今早哥过妹门前,妹织壮锦在房间。只因闻到哥声气,不知断了几根线。”

“同妹唱歌夜将尽,有心送给哥花巾;巾中绣有龙和凤,见巾思念妹情真。”

“白布放下蓝靛井,和哥染成一色青。”

“一把青秧春一缕,织得满峒铺壮锦。”

“喜鹊衔巾送给哥,天随人意好姻缘。”

广西壮族传统服饰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独具韵味,多以蓝靛作染料,民歌多有提及,如“姐纺棉”“蓝靛井”“染成一色青”。壮族服饰图案精美,女性喜在鞋、袖口、帽、花巾等用五色丝线绣上独特的花纹、人物、鸟兽、花卉,我们可看见“龙和凤”,更有“喜鹊衔巾”五花八门,色彩斑斓,是壮族女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壮族文化艺术的一个缩影。壮族服饰作为壮族女性文化的象征符号,还直接用来表情达意。花巾将哥与妹连成一幅流动的情画,见“巾”犹如见妹,“思念妹”;妹也期盼一个“好姻缘”。在服饰中透露女性自身形象和追求。

大多数广西女性热爱刺绣文化,把精美的服饰当作一种心爱之物,重视刺绣的文化内涵,被认为是当代女性气质内涵的一种展现,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女性民俗文化、女性幸福观的现实基础,展现出不可磨灭的价值。

(二)精神文化空间

1.村落祭祀文化空间

毋庸置疑,对于普通的广西农村女性来讲,寺庙具有重要的文化空间意义。这些信仰空间中有肃穆的建筑、威严的神像、鲜艳的图案、缭绕的香火、庄严的诵经声,这些实体文化空间给女性的信仰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作用。

“单身难,单身孤树在高山。拜个菩萨菩萨聋,求个土地土地奸。”

“妹去拜庙惹事情,买个猪头独眼睛。菩萨开眼闭只眼,我们连情半路停。”

“今早走过庙门口,知你为何把情丢;银牌挂在观音颈,财神动心鬼点头。”

“问哥求晴拜哪个,哪方菩萨哪方神?”

“进庙烧香菩萨笑,下河洗手鲤鱼飙。”

“走进村头问村主,走进庙门问社王。”

“村里村外后生仔,求我好比求菩萨。”

“天旱进庙去求神,人家求雨我求晴。”

“问佛求愿佛不理,佛要默默想想先。”

寺庙是女性接受神灵观念、祈求创造新时空的女性文化空间,也属于一种精神体系。神性文化深入到广西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广西民歌也避免不了,“菩萨”“观音”是比较常见的,是至高无上的神。女子逢年过节会“进庙烧香”,除了“买个猪头”,一般拿酒、肉、香、纸朝拜,以求神灵庇佑并得到神灵的帮助,把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转移,如解决“单身”问题、“求雨”“求晴”从而摆脱困境,使心灵得到安慰。女性有时还向菩萨倾诉内心的情愫,谐音“求晴”隐秘表达“求情”,在寺庙求情希冀“财神动心”实现愿望,那一刻如同打开她们逼仄的内心空间,照亮了女性原本封闭的时空,构建了女性精神空间。

广西农村传统女性对生老病死、吉凶福祸等认知有限,认为世间有神灵在主宰一切,它可以帮助人类消灾降福、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以女性到寺庙祈福主要是为了祭祖祈福,祈求平安、健康、财富。对广西少数民族来说,寺庙作为重构精神空间的文化场所,到村寺庙向菩萨祈求幸福、和谐、温暖的礼仪时, 女性其实是在重构精神空间,她们对祭祀文化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寺庙的实际内容和意义早已超越这个名词本身。

2.传说文化空间

对那些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不高的女性而言,对她们的精神世界起作用的不仅仅是寺庙、宗祠等这些外在的事物,还包括那些朗朗上口、意义通俗易懂的经文。当然对她们灵魂深度撞击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在她们内心深处由口头文学建构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文化空间,那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里有天翻地覆之能的神灵、能人异士、远离凡俗尘嚣的仙境,这些都成为精神文化空间首选的材料。正是由于这些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让精神文化空间完成了代代的构建。

“哥是山伯妹英台,生要同台死同穴,清秋万代不分开。”

“三月初三那一天。请哥到家会英台。”

“织女难织龙凤锦,画师难画妹心肝。”

“几多英雄你迷倒,你是当今杜十娘。”

“妹是神话孙悟空,大闹天宫逞英雄。”

“和妹唱歌更多年,如今妹成武则天。男人倒挨女人管,今晚哥我要夺权。”

“哥是周瑜耍阴谋,三次暗算夺荆州。妹是孔明破暗计,要你气死在巴丘。”

“哥太差,雨天也想晒芝麻。莫非忘记孔子话,凡事欲速则不达。”

对传说故事一往情深的广西女性来讲,民歌中女性对至善的女性形象崇敬有加,所以在民歌了女性常常自诩“英台”“织女”“杜十娘”。在民间故事里祝英台、织女、杜十娘这类女性善良、勇敢、忠于爱情,恨不得集合世间最美好的品格,受这样文化的影响,民歌里女性不自觉地投射到自己身上,是对主动追求爱情的认同和赞扬。

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开始慢慢追求不一样的人生。她们不再甘于做男人背后的女人。女性受教育状况的整体性提高,使得她们渴望改变自身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追求经济独立,从而人格独立。所以民歌成为她们展现话语权的平台,出现了“孙悟空”“武则天”“孔明”等人物,字里行间透露出女性的内心需求:有大闹天宫孙悟空72变之能;成为万人之上的女皇武则天,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如孔明般睿智,远胜“夺荆州”的“周瑜”。甚至还借“孔子”之名行教育男子之实,告诫男子做事“欲速则不达”,体现了女性借传说文化空间重新构建话语权。

3.生育文化空间

生命的孕育和养育在女性的一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甚至是女性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在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女性都将生育作为自己的宿命性任务去接受。有了子嗣才能拥有一个幸福完整的人生。广西民歌在这方面有一種贴近事实的艺术表述。

“郎才女貌成双对,十月生个读书郎。”

“妹你生得白连连,良种好米香油粘。油粘饱满好做种,讨你子孙定绵延。”

“哥莫嫌,哥莫嫌妹不抵钱。三年五年嫁几次,生仔个个当状元。”

“生个读书郎”和“生仔个个当状元”,成功养育一个儿子女性的生命价值才能得到体现;“讨你子孙定绵延”无论何时,生命的繁衍,为家庭延续后代,保持人类的发展是女性的首要任务。所以生育男性子嗣的女性,由于为婆家立下汗马功劳,家庭地位和村落地位也随之提高。

“计划生育好处多,结扎照样过生活。好像汽车换油管,照样奔跑照爬坡”。

“先天后天一起上,质量数量两手抓。先天生育抓计划,后天教育抓开发。”

这两组山歌非常具有现代气息,洋溢着科学生育观。国家政策方面的“计划生育”,普及科学知识“结扎”,形象生动被形容成“汽车换油管”,女性了解一定的科学节育措施。民歌达到宣传教育效果,又很通俗易懂,保持了山歌的原汁原味。“先天生育抓计划,后天教育抓开发”涉及具体方针政策的实施,读起来朗朗上口,押韵,又实现了宣教的功能。而民歌中描述女性的生育行为意味生命生态空间的传递。

三、结语

女性创造文化,传承文化。女性聚集的地方就是传播与创造文化的空间。空间具有生成能力和塑造能力,民歌中对女子文化空间的描述,就是女性对于发展中的自然、社会、历史即文化空间的感觉,也是女性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这里的空间具有自然性、社会性、 历史性。

从民歌中我们发现,随着女性文化空间在变迁,空间开始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转移,从实体到精神,从单纯到复杂,不一样的文化空间从没停止它建构的脚步。田野对女性来说,最为最原始的文化空间,有着重要的空间文化意义;寺院作为最高的文化空间,村庙作为次生文化空间,宗祠作为具体的祭祀活動空间,传说故事为载体空间,这些构筑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实体与精神文化空间,从而女性意识形态空间不断得到解构和重构。

参考文献:

[1]白晓霞.土族民间传说与女性文化研究[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8年.

[2]李银河.李银河文集:女性权利的崛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196.

[3]刘朝晖.中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比较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的分析视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4]宋安群.天籁地声——广西情歌之旅[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7.

[5]乌丙安.民俗文化空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J].民间文化论坛,2001,1.

[6]向云驹:论“文化空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作者简介:

蒙洁琴,女,汉族,广西贵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空间民歌女性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民初皖籍知识分子与文化公共领域的建构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