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卫·科波菲尔》思辨性研读与探究

2021-05-04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3期
关键词:道德观狄更斯大卫

思辨探究

01

《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被狄更斯称为“心中最宠爱的孩子”,融入了他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书中,大卫·科波菲尔的形象近乎完美:他善良勇敢,即便历经生活的磨难,仍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最后收获了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请思考狄更斯为何要赋予主人公这样“完美”的形象和结局?

思路引导

首先 ,要了解狄更斯本人的生活经历。狄更斯出身社会底层,从小受到生活的锤炼,这让他更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并寄予深厚的同情与关爱,所以他笔下的小人物尽管卑微,但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这可以说是他写作的出发点。

其次,明确大卫·科波菲尔身上的优点。要明白现实生活中这样“完美”的人是很少见的,但狄更斯优秀的文笔加强了人物的真实感,让读者相信这样的人也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从而激励读者向大卫·科波菲尔看齐。

最后,思考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身上寄托了怎样的理想。大卫·科波菲尔的圆满结局昭示了某种光明和希望,可以给当时处在黑暗境遇中的人带去坚定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02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善良的人都得到了可喜的归宿,坏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体现出狄更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请从写作意图和现实等角度对此种脉络设计进行评价。

思路引导

首先,要明确狄更斯的写作意图,肯定这部作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鼓励人们保持良善的正面价值。在回答时可以结合作品中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其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脉络设计可以强化小说的教化效果,即通过正、反面人物的善恶对比,突出社会中黑暗的一面,从而引导人们向善。

最后,从现实的角度思考,狄更斯的这一设计是否过于理想,因为现实世界并不完全按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模板在行进。狄更斯这样的写作安排虽然有引导人们关注黑暗现实、呼吁善良与爱的价值,但他试图以这种道德观来改造现实社会、消除人间的罪恶,显然难以实现。这是他的局限所在。

03

《堂吉诃德》与《大卫·科波菲尔》这两部作品,都使用了幽默的语言,具有讽刺、发人深省的效果。请对比这两部作品,探究它们在这一方面的差异。

思路引导

首先,从着力点来说,《堂吉诃德》的幽默讽刺主要体现在荒诞情节和人物的荒诞行为上;而《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幽默侧重于正面人物的塑造,讽刺则多用于表现反面人物和社会的黑暗,具体而言,体现在人物语言、性格、心理活动、行为举止等方面。

其次,从创作目的来看,两部小说都是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而创作的,讽刺的对象都指向现实。不过,《堂吉诃德》的幽默讽刺在于批判骑士小说的危害性;而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既表达了对正面人物的赞美、同情以及温和的批评,又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丑恶的嘴脸,以及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最后,同学们可以结合本刊2020年4月号“整本书阅读”栏目的《〈堂吉诃德〉:正义,或許是勇气》,来思考两部作品有哪些更多的对比之处。

(题目设计:桐叶兼雨)

猜你喜欢

道德观狄更斯大卫
疯狂星期二
大卫,不可以
大卫,不可以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助学金道德观
试论劳动法的道德观
创新理念下大学生道德观问题探析
恩格斯的道德观及其启示
狄更斯钓鱼
你能变好,我则安心
狄更斯诡证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