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大同:从“秀才司令”到著名专家
2021-05-04李春光
李春光
管大同,原名管重华,山东潍县人。13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读完高小后,因家境拮据而辍学,到济南一家医院当了一年多学徒。16岁由叔父接济,考入济南第一中学。
当时,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的熏陶,管大同已初步接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爱国主义思想,开始参加进步的学生活动;同时写文章,发表在一些报纸和校刊上。
1930年,管大同考入高中,由于他经常带头抨击腐败的旧社会和反动政府,在同学中已崭露头角。
一、“学运”中坚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消息传出,举国鼎沸。济南学生和全国各地学生一样,纷纷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收复失地。然而,蒋介石却叫嚷着“攘外必先安内”,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主义。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对其卖国行径深恶痛绝,当年12月初掀起了全国性的请愿浪潮。在济南,为统一行动,成立了济南市学生联合会,推选管大同为主席。他不但组织学生罢课、游行、宣传、抵制日货,还在济南抗日团体领导下组织济南高中、一师、乡师、育英、正谊、女师等13所学校成立了“济南中学生赴京请愿团”,准备开赴南京。
12月7日,管大同和“请愿团”的同学们冒着雨加雪到了济南火车站。但是,当局禁止学生集体赴京请愿。学生们又气又恼,痛斥他们阻挡爱国行动的反动罪行。同时,不顾天寒地冻,为扩大影响而卧轨阻拦列车,从而切断铁路交通。他们的棉袍、大衣都淋湿了,但仍高唱进步歌曲,呼喊抗日口号。8日下午6点多,反动当局终于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在南京,同学们迫使蒋介石出面接见,管大同当面驳斥了蒋的丧权辱国谬论。18日,当局突然派出大批军警宪兵,将管大同一行强行推上闷罐车箱,押回济南。接着,管大同等人被开除学籍。
1933年春,管大同来北平求学。1935年,考入中国大学经济系。该校有不少进步教授和老师,如李达、黄松龄、徐冰、张友渔、齐燕铭等;更有很多党员学生,其骨干为段君毅、杨易辰、王其梅、任仲夷、高元贵等。为唤醒千百万劳苦大众,管大同和他们一起创办了《现实》《抗战日报》等报刊。为给这些刊物撰稿、油印,管大同常常工作到深夜。而白天,他又和段君毅、刘达等人上街游行、演讲、散发传单。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和杨易辰同为中国大学的领队,高举旗帜,走在中大学生游行队伍的最前列。1935年,在火线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選为党的北平学联中国大学负责人、北平学联常委。
1936年6月,管大同和清华大学代表郭健代表北平学联到天津,同天津学联代表一起到南京,找到南京学联代表狄超白。他们联合上海各界救国会的代表沈钧儒、沙千里、史良等社会贤达,向国民党二中全会提出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管大同还参加了新闻界的招待会,代表中国大学学联发表了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声明。
二、就任抗日县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日寇又把战火伸向华北各地。在此情况下,党组织派管大同作为北平学联代表,和一些平津流亡学生到济南开展革命工作。
在济南,管大同被中共山东省委分派到聊城。随后,爱国将领、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将军派他到寿张县建立山东第六区政训处驻寿张办事处,并任命他为少校干事。其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救国,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组建抗日群众团体和抗日武装。
当时,寿张县地跨黄河南北,县城在黄河北岸;梁山在黄河南,属寿张县。为躲鬼子兵,国民党军队、政府官员纷纷撤退到黄河南岸的梁山一带,只有国民党县长齐体元还没跑,县政府机关还存在。但到11月底,因传说鬼子兵已侵入距寿张不远的地方,齐体元也率县政府官员退往梁山,不久又离职潜逃。
为稳定局势,发展抗日武装,范筑先委任管大同继任寿张县县长。
管大同到任的当晚,就和政训处寿张办事处的同志们商讨组织县政府领导成员,并就七个方面作出了布置,即:施行财产累进税;救济灾民;废除苛捐杂税;推行抗日教育;举办抗日干部培训班;加强对县武装的纪律整顿;组织群众性抗日团体。而参加县政府的成员,除第一科(民政)科长礼聘一位旧人员外,其余全从政训处的同志中推选。其后不久,又把那位礼聘的旧人员辞退,由于笑虹任第一科科长。这样,新县府的重要部门全被共产党人接管。
随着工作的开展,原有政训处的人员已人力不足,不敷分配。同时,也需要培养和使用当地人才。于是,又开办了寿张县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学生。训练班课程主要有游击战术、政治常识、统一战线、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论,原政训处的干部兼课任教。经考试,第一期招收将近100人。
在县长任上,管大同还提出了为建立抗日民主廉洁的县政权而奋斗,并为之带头执行,率先垂范。其中,包括自动降低薪水以支持抗日武装,打破门禁制度,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受民众的欢迎和拥戴,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咱们的管县长”。
与此同时,管大同领导的抗日政府十分注重武装建设,不但对现有武装的改造常抓不懈,而且组建了寿张县抗日骨干武装——警务大队。
然而,县府的一些惠民措施却受到寿张封建势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忌恨,他们暗地里派人向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告黑状。沈鸿烈及省民政厅厅长李树椿等人,早已把范筑先为抗日旗帜的鲁西北视同眼中钉。于是,在1938年4月下令:“查寿张县管大同,人地不宜,着即免职,另候任用”,免去了管大同的县长职务。
三、享誉“扩军司令”
管大同被免去县长职务后,寿张及邻县政训服务员们曾开会向范筑先建议拒绝。范考虑再三,终为顾全大局,未予顶回。至此,管大同只好办移交,但枪支和钱款并未全部交给国民党,而是设法转给了中共鲁西北特委亲手组建、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山东第六区第10支队,然后回到聊城,即到政训处工作。
5月,政训处改为山东第六区政治部,管大同被任命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此前,党组织已在聊城创办了一所政治干部学校,校长张郁光,教务长齐燕铭,集齐鲁英才而育之,培养了不少抗日干部。管大同常到学校宣講革命道理。另外,他还创办了一个名叫《战地文化》的刊物,并建立了一个宣传队和剧团。
8月中旬,为配合、支援保卫大武汉的战争,范筑先亲自率领五六个支队的兵力,发动了对济南的进攻。
战争开始前,中共鲁西北特委为了帮助范筑先抗日,并开辟泰西和运东地区,曾在长清潘店镇组织了一个前方政治部,由姚第鸿兼任政治部主任;9月间,改由管大同任主任。同时,抽调了一部分干部率领政治干部学校的学员组成工作队、战地服务团,到前方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支援前线。
抗日队伍的到来,令当地人民群众欢欣鼓舞,踊跃支援。管大同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发现了许多抗日先进分子,其中有不少是知识青年。管大同报经特委批准,并取得范筑先同意,就地办了个随营学校,自任校长,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国内外形势。经过培训,学员思想觉悟提高很快,为建立新的抗日武装培训了骨干力量。
这时,政治部已动员了长清、高唐、夏津和茌平、博平、清平的几万农民支援部队作战,并配合政治干部学校的铁路工人中队(后发展为铁道游击队),对津浦铁路北段进行大反击,使从天津增援济南的日军不得不从德州步行南下。支前的大车不断将后方募集的粮食、肉类、咸菜和军鞋等送往前方,将前方部队缴获的战利品钢轨、枕木、大米、布匹等运回后方,同时还派有经验的政工人员率领政干学校学员和各县工、农、青、妇抗日救亡团体成员,组织了几十个工作团,到战地深入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新收复区的人民抗日情绪空前高涨,纷纷要求组织起来打鬼子。在此情况下,范筑先于10月初决定成立山东第六区第31支队,委任管大同为司令,让他把长清北部和齐河一带的老百姓组织起来抗日救国。
管大同受命后,首先以随营学校和战地服务团为基础,迅速组成了一支二三百人枪的队伍,在长清县孙楼打出了31支队的番号。接着,收编了一些当地民团队伍,使队伍增加到五六百人;而到11月中旬,31支队已发展成拥有700多人枪的战斗部队。他们在鲁西一带杀日寇、夺枪支、打列车、拔据点,搞得日伪惶惶不可终日。
11月15日,聊城沦陷,范筑先将军殉国,鲁西北地区的抗战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我党掌握的一部分武装和撤出的政治工作人员,全都向31支队集中,从而使31支队迅速扩大起来。
12月,红军干部、第10支队政治部主任袁仲贤,奉命从长清大峰山区带八路军东进纵队独立营的两个连来到31支队,传达鲁西区党委的决定:把31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平原纵队”,由袁仲贤任纵队司令员,管大同任副司令员。
1939年1月,10支队奉命改为筑先抗日纵队,袁仲贤调任该纵队政治委员,管大同继任平原纵队司令员。这时,平原纵队已有1300多人。
1939年5月,八路军平原纵队主力转移到肥城县陆房编入115师343旅686团;另有500人并入山东纵队第6支队。时任115师政委的罗荣桓进一步得知管大同和31支队的有关情况后,曾当面称赞他:“没想到你这个秀才,还是一个扩军司令!”
四、主管文教
1940年4月15日,鲁西北、泰西两个行政委员会合并,成立鲁西行政主任公署,选举肖华为主任,段君毅为副主任。5月,管大同调到鲁西行政主任公署,主管文教工作。
管大同到任后,在区党委和行署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首先制定了中小学教育、师范教育、社会教育发展规划。当年10月,又以鲁西行署的名义发布了国民教育计划,其中规定:每3个村设初小1所,每8-12所初小设中心小学1所,每县设完全小学1所;筑先学院设初中部;各专、县成立教育巡回团,加强师资培训;各村设立俱乐部,开办夜校、识字班;并计划每个专区设中学1所。中小学教材,全都是管大同主持编写的。
据1940年统计,到年底,全区已恢复建立的小学、完全小学57处,中心小学39所;全区小学学生总数达4.24万人;建立的群众俱乐部846处,民众夜校940处。
1941年初,区党委又制定了《鲁西文教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全区文教工作的总方针。据此,管大同领导文教系统广泛开展了抗日战线民族爱国社会教育,如进一步创立民众学校,开办俱乐部,提倡开展文化戏剧活动,大量创办各种报刊,等等。尤其显著的,是冬学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提高了民众文化素质。
所谓冬学,是指农村在冬闲时开办的季节性学校,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冬学教育的内容,一是识字学文化,二是时事政策教育,并时常将两者结合起来。冬学教员,有抗日小学老师,有在乡的进步知识分子和拥护抗日民主政府的乡绅、私塾老师,也有各机关团体的宣教人员。冬学教育的对象,以有组织的基本群众为主,如民兵、自卫队、农救会、工救会、青救会、妇救会会员,并通过他们动员全体民众参加学习。冬学的教材,大都是当地教员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并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己编写的对联、顺口溜。如“好爹娘送儿上前线,好妻子送夫把军参”,“鬼子快完蛋,赶快垒猪圈,喂猪积肥多生产”,等等。
1941年7月,鲁西、冀鲁豫两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区,管大同任冀鲁豫区行署文教处长。据资料,当时中心区濮县、范县、观城3县约80%的青壮年都参加了冬学。有些少年、老年人也参加,甚至还有不少是全家都去,互帮互学,情景十分动人。大家通过学习,提高了觉悟,提高了文化素质,推动了基层各项工作。有些积极分子,还被发展为中共党员,成了农村中的骨干力量。
五、多方建树
1943年9-10月,日寇对冀鲁豫边区进行秋季大“扫荡”。他们由南向北,先湖西,再鲁西南、运东、沙区,最后全力合围濮、范、观中心区。在这次“扫荡”中,鲁西南地区损失最为严重,军分区司令朱程、专员袁复荣都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在此情况下,管大同受命于危难之际,挑起了鲁西南专署专员的重担,及时做了大量的恢复生产和救灾工作,巩固了当地革命政权。
1945年之后,管大同工作调动频繁:先是被任命为水西地委代理书记兼水西专员公署专员,接着又调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黄河小组中共代表和解放区救济总会中共代表。
在水西,管大同到任不久,即公布了專员公署施政方针的布告,并召开了县、区长工作会议,布置了工作:巩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政权,改造保甲基层政权,组织群众团体和抗日自卫队。还公布了减租减息和向恶霸地主要回土地的法令,建立征粮、征税、合理负担的办法,实行拥军优属,号召参军,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经过几个月群众运动,农民得到了土地,实行了减租减息,大家欣喜若狂,积极开展劳军运动,青年农民踊跃参军,部队扩大了一倍,秋收缴纳2万多斤爱国公粮。
在调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黄河小组中共代表和解放区救济总会中共代表期间,管大同和段君毅、王笑一随同周恩来参加了黄河问题的国共谈判。在南京梅园新村谈判桌上,他以大量事实揭露美国和国民党当局利用黄河归故复堤工程分割解放区,以水代兵,配合军事进攻的阴谋,争取解放区应得的复堤工款、物资和故道居民迁移安置费;以及他们违反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分配原则,利用救济物资支持国民党反动派打内战……常使敌人瞠目结舌,为解放区人民争取到应得的联合国援助。
1947年,管大同任解放军救济总会驻天津代表。他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其间,他还利用往返沪津之机,在宋庆龄的直接帮助下,为解放区运送了大量救济物资,受到周恩来、董必武的好评。
1948年,管大同调任华北财办出入口管理委员会主任,从此转到经济战线,开始了新征程。
六、工商管理事业的专家领导
1949年济南解放后,管大同始任济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9月起改任市政府秘书长,协助姚仲明市长全面处理市政府的日常事务。
1950年春,管大同奉调进京。当时,外交战线缺少干部,董必武推荐他为第一批大使培训班学员,拟派他到捷克任大使。后因国内经济工作更缺业务干部,陈云把他留在了中财委,以制订经济政策草案,供中央领导决策。
此后,管大同先后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党组成员,中央外资企业管理局外资处处长,中央私营企业管理局外资处长兼秘书处长、副局长。
1952年,私营企业局更名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后改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任副局长、常务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国家机关党委委员和国务院财贸党委委员等职。
在担任中央私营企业管理局副局长时,因为局长由中财委秘书长薛暮桥兼任,而薛在中财委工作繁忙,私营企业局的日常工作实际上由管大同主持。在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时期,局长为许涤新。管大同协助他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办法,把各类工商企业的登记管理、对小商小贩的管理、商标的注册管理和城乡市场管理等项工作,都逐步开展起来,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1953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导下,国家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推动公私合营企业的发展,中央工商局首先代国务院起草了《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于1954年9月公布施行。接着,又代国务院起草了《关于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的时候对财产清理估价几项重要问题的规定》,于1956年2月公布施行。随后,又起草了《对公私合营企业清产核资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的报告》,于1957年8月由国务院批转下达施行。这时,许涤新已调任国务院第八办公室副主任,工商局的许多具体工作,都是管大同主持开展的。
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之后,为利用市场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956年党提出了在一定范围内开放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包括农村集市贸易,也包括城市中的小商品市场。1960年后,又开放了大中城市集市贸易。为利用它们的积极作用,限制它们的消极作用,城乡市场管理便成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为此,管大同经常下去调研,及时抓住城乡市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向党中央和国务院反映,并提出对策建议、代中央和国务院草拟相关文件,多次受到周总理和主管财贸工作的李先念副总理的表扬。管大同还曾给中央写了一篇《市场经济的阶级斗争分析》。周总理看后,转主席。毛主席亲自批示分析得好,推荐高级干部学习;并让《红旗》杂志转载,供全国经济战线干部学习。
1963年12月至1964年4月,应西哈努克亲王要求,管大同受中国政府委派,率经济计划、财政、银行、农业、外贸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中国专家组,赴柬埔寨工作了4个月,受到柬埔寨政府的赞扬,西哈努克亲王还亲自给专家组成员授予勋章。
管大同早在1958年已受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教授;1964年,又代表国家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科学讨论会,被国内外公认为“著名经济学家”。
在“文化大革命”中,管大同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直到1977年才被解放。1978年,国务院恢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他任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党组书记。
1981年2月27日,管大同逝世。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他举行的追悼大会上,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等同志送了花圈,薄一波、杨勇、段君毅等同志参加了追悼会。
(本文作者 原劳动部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