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住灯塔

2021-05-04谢鹤醒

读者·原创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灯塔画画

谢鹤醒

除了写作,我更喜欢画画。童年的记忆里,我总是在信手涂鸦—给我一沓纸、一支笔,我就能安安静静稳坐一隅大半天。但因为画画容易受工具等因素的限制,而且也总被家长骂“玩物丧志”,上初中后,我逐渐转向更便捷隐秘的文字表达。我没日没夜地写小说,很快,成绩一落千丈,中考之后,被迫去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高中。

那是我生命中格外压抑、灰暗的一段时光。在手忙脚乱地与忙碌的学业磨合之际,我逐渐发现,或许只有握紧手中的笔,才能找到属于我的出口。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把自己伪装成一只沉默的刺猬,终日埋头苦干—并不是学习,而是像初三时那样“不务正业”地写小说,甚至在考试作文里屡次写到对过往的留恋和对自由的向往。终于,班主任忍无可忍却又小心翼翼地批了评语:“为什么不愿相信挨过冬天,就会有春天?”

可此刻就是我生命中唯一的严冬啊!

因为成绩垫底、个性孤僻,高中时我没交到什么朋友,直到姚雪的靠近,我像是终于遇见了同类—欣喜谈不上,欣慰还是有一些的吧。

当时的姚雪是个“假小子”,性格和行为也酷酷的,一点儿也不像又消极又软弱的我。我俩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是成绩都是垫底的吧,就连班主任都调侃:“你俩可真是‘难姐难妹啊。”

姚雪家境很好,吃穿用度都品位不凡。但她不是那种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反而非常具有同理心。一开始,我不太明白她为什么愿意和我走得近,后来才明白,不只是我,她对很多人都很好,可能是宽松的家庭氛围造就了她洒脱却不失温情的个性,使得她浑身散发着正能量。

和她在一起,我第一次见识到能听歌的MP3播放器、有彩屏且可以打游戏的电子词典……每天下午的活动课时间,我俩都蜷在操场的角落,一边分享着她的现代化玩具,一边谈天说地聊心事。慢慢地,我向姚雪敞开了心扉,第一次说起自己的梦想:“我爱涂鸦,想画出一片天地。”

其实,对于彼时的我来说,梦想遥不可及,画画更像是暗淡困境里唯一的光。那时我住在姥姥家,有一次舅舅看到我的画,他悄悄跟我妈建议让我试试考艺术类专业,却当即被驳回。

“学画画将来怎么找工作?好好抓数理化才是当务之急!”

现在回想,我17岁时的压力更多来源于严苛的家人,而非课业本身。若干年后,我成为一名中学政治老师,曾经有女生在我的课上画速写,为了描摹人物的手部特征而反复观察自己的手,半天才下笔。我走到她桌前,问她以后想做什么,她慌忙收拾着画具,却忍不住双眸闪亮地回答:“漫画家。”附带一句低沉而坚定的“我会努力的”。那一刻,我无法做出严厉的样子,因为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我比她乖顺,却没她勇敢。

没有人支持我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除了姚雪。

她对我的支持,不只是口头表达,更体现在细微行动上。有一次,她兴冲冲地跑来找我:“隔壁班左萌,经常在杂志上发表小说的那个,我闺密,你知道吧?她最近又有新文章要发,编辑建议她提供合适的配图,我就想到了你!你愿意帮忙吗?”

“我行吗?我画得那么业余……”

“没事儿,左萌说不着急,一个月时间呢!我觉得你可以!”

“那我试试吧……”

我还在犹豫之际,姚雪已经把那篇文稿塞到我手里了:“你会画,又能写,一定可以助她一臂之力的。”

然而,画插图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浪漫,反而困难重重。一方面,我羡慕别人能在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杂志上发表小说;另一方面,我又因为自己始终无法绘制出满意的作品而万分焦虑;最重要的是,距离截稿日越近,我越担心辜负了姚雪的热忱与信任。

果不其然,最终交付的手稿惨不忍睹。虽然姚雪和左萌没有多说什么,但我内心深处满是挫败感:我发不了文章,也画不了插图,家里管得又严,学习成绩还差……这一无是处的高中生涯啊,该做的、能做的、喜欢做的事没有一件做得出色。

姚雪大抵觉察到了我情绪低落—时至今日,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寻常的课间,我照例懒洋洋地趴在桌子上,她笑嘻嘻地凑过来,从手中的牛皮纸信封里轻轻倒出两支铅笔和一块橡皮,说:“醒,希望你越画越好!”

恕我孤陋寡闻,很多年后我才知道,当初那块可以擦拭得干净无痕的橡皮和那两支异常顺滑的铅笔是某知名外国品牌的。至今,每当我在琳琅满目的文具货架前驻足,总会想起那个令我重燃斗志的课间。

姚雪那恰如其分的支持与鼓励,使我几乎没有迟疑地确定了:我还是放不下那微弱却有力的光—从基础素描到临摹日本动漫,从随手画在课本空白处的线稿到半夜打着手电偷偷涂抹的油彩……我重新找到了绘画在我生命中的意义。那段时间频繁产出的画作,大多陆续送给了平时关心我、帮助我的同学和朋友,给姚雪的是我临摹的一幅杂志插画: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与托卡内夫灯塔。她拿到后欣喜地表示会悉心珍藏。

其实,彼时的我没有亲眼见过这世间任何一片海和任何一座灯塔,但我相信,或许不必去到世界尽头,也能找到我企盼的自由。

高中三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画上了句点。我和姚雪都在本市念了大学。毕业后,我考到成都读研,姚雪听从家里的建议去了某国企的宣传部门。我们一直保持着若有似无的联络,虽然很久都见不了一面。

如今,我已經不是高中时期那个卑怯的女孩了,岁月给了我更广阔的勇气和更丰富的可能。虽然,每一次崭新的尝试必定不会平顺坦荡,但再昏暗的前路也总有一盏明灯:我开通并经营个人微信公众号,姚雪吆喝得比我还起劲;我参加写作比赛,需要拼人气才能获得晋级机会,也是姚雪努力替我拉票……

姚雪的存在让我明白,这世上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友情,叫“我比你更珍惜你的梦想”。

每每想起姚雪,除却感激之情,还会勾起我一丝遗憾,那就是这些年里我毕业、找工作,依旧没能借画笔描摹出更斑斓的未来,迄今为止,我所有的“高光时刻”都与美术无关。

幸好,还有“写作”这艘船载我远行。直到24岁,我才在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那是一种终于迎来曙光的一言难尽之感。我激动地购买了十几本送朋友。姚雪也很高兴,她让我一定签好名再寄给她……没想到,她回赠了一个笔记本给我,并附了一张纸条:“无论绘画或写作,都是自由的方向,愿你永远做自己的执笔者。”

我认得那个笔记本的品牌:德语翻译过来是“灯塔”。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鼻腔酸涩,感慨万千。

2018年暑假,我终于去了托卡内夫灯塔。沿着只能徒步抵达的石子小路,吹着盛夏时节凉爽的海风,看到它孤零零地站在清冷的水面上,走近才发现,它早已失去灯塔的功能,变成了一个“网红”拍照点。

站在传说中的世界尽头,我很想告诉姚雪“我释怀了”。艺术创作亦如于汪洋大海中航行,无论是惊涛骇浪还是微波荡漾,如果能带着素朴的初心去前行,就无处不是星辰大海。

守住灯塔,哪怕它已不再点亮、无法指引航船。纷繁嘈杂都已不能淹没我,心中的灯塔,闪耀在星空下。

猜你喜欢

灯塔画画
LIGHT—HOUSE 灯塔
六一啦 学画画
日本人借爱情拯救灯塔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灯塔
灯塔永不会孤单,只因你是海岸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
一起来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