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布衫

2021-05-04侯天贵

读者·原创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旧衣服缝制衣裳

侯天贵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离家20里开外的益店上学,贫困的生活伴随着我的学生时代。那时,母亲已经离世,我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虽然务农是一把好手,耕田扶犁,撒种收割,样样能行,但对儿子的衣着穿戴,他无能为力。每到春暖花开,衣裳换季,我只能穿上亲戚送我的那件不大合身的旧衣服,直到落叶纷纷。的确良质地的衣服,大热天穿在身上,不吸汗、不透气,整个夏天,我身上长满了痱子。

那年学校放忙假(农村收割麦子,学校放假)前,一个周一的早晨,出完操回到宿舍,我发现自己的枕头下压着一个花布裹着的小包袱,打开一看,是两件红蓝相间、散发着麦香浆洗味儿的土布衫和两条裤子。我脑子里顿时一片空白,这是咋回事?这是谁送的?我问遍了全宿舍的每一个同学,大家都直摇头,回答说不知道。我久久地注视着那块花布,总感觉有点儿眼熟,后来终于想起来了—宝生同学用它包裹过自己的衣服,一定是他送的,绝对不会有错。

那天早饭后,在学校大柳树下的水车旁,我碰见了宝生。我问:“那些衣服是你压在我枕头下的吗?”

他看我一眼,低声说道:“别问那么多,不要张扬,你穿就是了。”

我说:“你送我衣服,还怕别的同学知道?”

他表情为难地说:“娘叮嚀过,别让同学知道。施人恩惠,唯恐别人不知,那不是真善。”

听到如此情真意切的回答,我看着他,他望着我,四目相视,久久无言,各自眼里都闪着泪花。他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似的,扭头快步走开了。

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一股暖流涌向心间,眼泪顺着面颊流了下来,同时将这份友谊珍藏在心间。

那年忙假,我穿上红蓝相间的新衬衫,回生产队参加夏收劳动。脱下那件旧衣服,我感觉自己一下子变成一位帅气的小青年,走路脚下生风,拉着一架子车的麦捆奔跑如飞。穿着新衬衫,我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同村的大姨、嫂子们都夸我身上的衬衫做工精细,贴身、合体、颜色好,问我布是谁织的,又是哪里的巧手裁缝缝制的。有些人还亲手扯起衣襟,想看看红经线和蓝纬线是怎样搭配的。身上的土布衫,使我这个在热天终于脱下旧衣服的愣小伙儿着实自豪了一把。

偷着送我衣服的宝生同学是家里的独子,他的母亲是村上的妇女干部,繁重的农田劳动和村组事务常使她忙得不可开交,从纺棉花到做成衣裳,得费多少工夫啊!她不嫌辛苦,为儿子的同学缝制衣裳,当我穿上这件合身的土布衫,一种慈爱的暖流传遍全身,仿佛感觉我的母亲仍然在世。

毕业后,我们各自走进了自己的生活,虽然常见面,但每当我想表达一下感激之情时,宝生同学总是微微一笑,把话题岔开,让我无从提起。这个埋藏在心里的秘密,我俩保守了40多年。

十几年后,我从宝生的妹妹宝翠口中才得知当年令人动容的事情经过。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哥哥宝生回家背馍,给他母亲说,天都这么热了,班里有个同学还穿着一件厚厚的旧衣服,没有换洗的衣服。慈祥善良的宝生母亲听到后坐不住了,毫不犹豫地拿着家里仅剩的布票,到镇上供销社去扯布。当时商品花色单调,没有做衬衫的合适布料。回家后,她架起纺车,在昏暗的油灯下,将雪白的棉花在“吱扭扭”的纺车声中纺成细线。经过蒸煮、浆染等一道道工序,她坐在古老的织布机前,“咣当、咣当”踏着节奏,梭子在经线间穿梭。那4件合体的衣裳,是宝生母亲在半个月时间内赶制的。她把对儿子的爱、对儿子同学的情,密针细线地缝进了衬衫,留在了这个世间。

听着宝翠的诉说,想着她的母亲已经离世,我潸然泪下。当年她母亲为儿子的同学一针一线,日夜操劳。当儿子的同学穿上她亲手缝制的衬衫的那一刻,她又多了一个“儿子”。

这两件土布衫,几十年来,一直是流淌在我心底那股经久不散的温暖。

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家也富裕起来,在村里第一个盖起了三间大瓦房,穿衣更不是问题了。当年偷偷送我衬衫的宝生同学,在我搬新家的那天,踩着泥泞的土路,提着鞭炮,拿着精心挑选的景德镇花瓷碗和一口新锅,步行十几里路前来贺喜,我也特意穿上了他送我的土布衫,两人相见,都会心一笑。

如今,人们的衣着穿戴日新月异,塞满衣柜的各式时装把生活装扮得五彩缤纷。但我衣柜里的那套土布衫,却永远是流淌在心底的一股暖流。

猜你喜欢

旧衣服缝制衣裳
穿上了奶奶缝制的旗袍
蟾蜍的大帽子
联合骨干力量,推动缝制技术升级
金衣裳
神奇裁缝最省布
金衣裳
漂亮的七彩衣裳
光线越来越明亮
石头穿上绿衣裳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