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考制度的存废始末及逻辑政策认知现状

2021-05-04陈越

公关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考试制度改革

陈越

摘要: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高校应淘汰“水课”,取消清考制度。其中,所谓清考,是高校专门在每届学生毕业前,针对那些因所修课程依次经历结业考试、补考与重修后仍不合格而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特设的一种特殊的考试方式。通过实施清考制度,表面看来高校的毕业率大大提高,但实际上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却令人怀疑。随着这一通知的颁发,越来越多的學者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考试制度适合我国高校。

关键词:清考 考试制度 改革

清考制度的初衷是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如今,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愈发浓烈,大学生数据急剧攀升,逐渐出现了高校供给大于社会需求的现状。于是在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取消了清考制度。这些年来,高等教育研究者们在不断地寻求高校考试制度改革路径,以适合高校大发展需求以及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考试决定教学成败,并且考试制度对于高校的综合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清考制度是从高校扩招之后逐渐流行起来的,如今又是要坚决取消清考制度,出现这种制度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呢?即清考制度为什么要取消?高校考试制度还应顺势潮流进行什么改革呢?

一、清考制度的发展及其取消的始末

清考制度指的是对于补考或重修考试仍然未通过的准毕业生,学校在他们毕业前统一组织,给予其最后一次考试机会。清考对于毕业生来说是毕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能否按时毕业取决于最后一场考试;对于学校而言,清考制度可以大幅提高学校的毕业率以及就业率,相应的,学校的声誉就会得到提高,就能吸引更多的学生,给学校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名誉氛围。也就是说,通过清考,学校和学生能够达到共赢,何乐不为呢?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稳步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受到限制,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因此,较多的高校毕业生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出现就业难的现象,就业率的问题自然也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到1999年,高校开始扩张,高等教育领域由完全的计划体制逐步向市场体制转变、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政府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于是,为了解决就业矛盾等问题,政府要求高校统计并公布就业率,给评价高校教育质量多加了一个重要指标。

于是,清考制度应运而生。在高校扩张时期,清考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高校毕业率,就业市场也逐渐得到满足,缓解了社会发展与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随着清考制度与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清考制度的本质逐渐发生了变化,衍生出一系列弊端,其逐渐沦陷为学生投机取巧的一个捷径。越来越多的学生依赖于清考制度,从而出现了一种现象:虽然高校的毕业率大大提高了,但毕业生的质量却一年不如一年。因此,针对这一弊端,自从2011年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延边大学相继取消了清考制度。在此之后,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以及教师学习教学的质量,整顿清考衍生的不良作风,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取消清考制度。在2018年,终于颁布取消清考的政策。

二、清考制度存废的理论逻辑推理

清考本是一种人性化的考试制度,一方面是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业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按期毕业,以便缓解学生的压力。显然,清考的本意无可厚非。事与愿违,随着高校的发展,清考制度的弊端逐渐涌现,清考逐渐沦为学生们如期毕业的末班车,并且拿到这趟末班车的车票轻而易举,清考变成了高毕业率的工具。这不仅仅违背了清考制度的设立初中,并且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一)高校逻辑

清考的初衷是提高高校的毕业率,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作为输出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责任。清考的演变使得高校的毕业生质量逐年下降,有些不符合学业要求的大学生通过清考取得了和其他学生一样的结果,那么高校为何不清退不符合学业要求的大学生呢?归根到底,还是由于高校学生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保护,法律限定了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的条件可以概括为:违反宪法,触犯国家法律,违反治安管理,作弊行为严重,违反学校规定等。但这些规定中很少甚至没有涉及到学业成绩,对于这些不合格的学生,实行留级和清退,学校都面临着很多不安宁、不稳定的因素。为了维护校园的和谐,学校只能将学生质量放在第二位,将校内安定作为首要任务。

在很多高校的贴吧、论坛等讨论平台上,一些毕业生在解答应届生提出的有关清考的问题时,发表了以下一些观点:清考基本上都能通过,翻翻书就可以顺利通过;清考之前老师会发题库,记熟就可以等等。考核性、严格性、专业性的缺乏使清考制度逐渐丧失了其考核学生的作用。

(二)考试评价功能逻辑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考试制度仍然是以传统的考试制度为主,而这种考试制度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分数的评定,较少涉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过分突出了考试的形式化与制度化,从而降低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标准。

1.考试模式单一

高校的考试模式一般以笔试为主,平时表现为辅,因此,较多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虽然能做到不缺席,但却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考试只注重考察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有固定的答题套路,高校的教学职责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重中之重,但这单一的考试模式只会固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单一的考试形式,其测试内容较片面。目前,众高校主要采用的考试形式均是笔试,而笔试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开卷考试的科目较少,而在开卷考试的科目中,文科类占据较多。

2.考试时间集中,成绩占比较重

高校的课程考试一般是在学期末进行,无论何种专业,学生都需选修六门以上的课程,而课程都是集中到学期末进行考试,各门课程都是的学生承受巨大的压力,使得学生熬夜突击复习应付考试,所掌握的知识点都是抢记,考完便抛之脑后,这种考试完全丢失了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效果。目前,高校的课程成绩评定,基本上采用的是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期末时进行闭卷笔试考试,并以笔试成绩作为该课程的唯一考核标准;二是部分课程进行中期考试,期末时再进行最终考试,两次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较多的高校采取的是平时分与期末考试成绩综合,按照3:7或者4:6的比例进行计算,而获得平时分的途径便是:按时出勤,按时交作业,很少涉及真正地课堂表现要求。

3.低创新的考试内容和试题质量

目前的考试制度十分简易,考试内容基本上是由任课老师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来制定,考试前确定考试范围,将考试重点以各种隐蔽的方式告诉学生。试题类型也没有创新,高校历年的考试试题,不管工农文理科,其主要考试形式都是以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计算等为主,丝毫没有新意,甚至有的高校出现了前后两届考试内容完全相同的情况,完全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期末考试试卷中,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原题,在考试之前,任课教师就会圈画出考试的要点、例题,学生们只要“背熟”就可以过关。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考前将考试内容透露给学生实质上是对自己教学水平的不自信,担心因为学生成绩的不合格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评价、教学名誉等。总之,主要还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一系列的衍生弊端无疑背离了清考制度存在的初衷,终于,在2018年颁布了取消清考制度的政策。对于这一政策的颁布,高校的学生和教师对此有不同的认知。

三、清考政策取消的认知现状

(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关于清考制度取消这一政策的认知看法

笔者对Y大学小学专业本科生关于清考制度取消这一政策的认真看法进行问卷调查。随机选取了1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43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问卷率均为95.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97.6%的学生了解清考,但其中只有19.4%的学生挂过科,且均不想体验清考。调查显示,学生们普遍认为清考影响就业率、教学质量、考试模式与评价模式。

1.清考与就业率。改革开放后,高校成为输出人才的主要场所,是毕业生就业的责任主体,就业率成为评价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这让高校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学校的就业率。

在就业率背景下,清考特点有:(1)清考试卷难度低。高校考虑到未修满学分的毕业生无法按时毕业,学校的就业率就会下降,因此,学校往往要求制定清考试卷的教师,让其尽可能降低清考试卷的难度。(2)清考时监考过松。据调查,部分高校针对那些率考不过的面临毕业的学生们,专门开通了“绿色通道”,所谓“绿色通道”是指在考场中,监考力度松,实行开卷考试,学生可以翻阅任何资料,甚至可以通过手机求助考场外的同学。(3)清考试卷保密不严。在对参加清考的毕业生进行复习指导时,老师总会时不时地圈出重点,告诉学生本知识点要考,甚至在试卷上出现了大片的原题,学生记住答案就可以得分,清考变成了所谓的默写比赛。因此,如果清考制度取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率。

2.清考与教学质量。清考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减轻了学校教育的负担。学生们毕业的门槛低,学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自然也就低。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是自己的教学考核过关,逐渐成为帮助学生取得优秀成绩的“天使”。因此毕业生的质量也随之降低。清考制度的存在也讓努力学习的学生觉得,有了清考的存在,平时就算不学习的学生都能够按时毕业,有失公平。有了清考制度,学校教师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学生与教师、学校之间的关系。而清考制度取消后,这些问题都会逐渐涌现,高校的教育压力增加,教师的教学目标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愈发严格。相应的,学生有了毕业的压力,学习压力增加,学习动力提高,上课的态度较之前也会改善。

3.清考与考试制度、考试评价模式。在清考制度取消之前,学生们对待考试的态度是应付,用学生们的话来说:总会过关毕业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考前突击,争取不挂科是他们的学习目标。而对于清考制度盛行的原因,大部分同学认为:高校考试都是笔试的形式,一场考试就可以拿到课程学分。也有同学认为:高校考试时间安排较为集中,复习压力大。在清考制度取消之后,短时间内,高校的考试制度不会进行大的变革。在高校,普遍采用的考试评价形式是笔试,较少考试会采取口试+笔试的形式。在清考制度取消之后,考试占比会发生变化,考试评价也会更加全面。

(二)高校部分教师关于清考制度取消这一政策颁布的看法

1.清考取消是否会帮助教师清退部分不合格学生?A老师认为不会。清考取消只是帮助学生清退了部分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教师应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学生是否合格,不仅在期末考试成绩,还在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科研状况、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用清考制度评判学生的合格程度,较片面。并且虽然出台了清考政策,但是新事物的实行必然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各高校都会互相观望,然后再采取措施。其次,教师也是不希望自己的课程出现太多不及格的,因此考试难度也会下降,我认为近几年不会出现不合格的学生。

2.清考取消是否会帮助教师改变考试模式?B老师的观点是:会。清考取消会影响部分学生的毕业,学生毕业率与高校的就业率、高校声誉直接挂钩。清考取消,为了避免或减少过多的学生挂科而不能毕业的现象,高校的教师可能会改变考试模式来保障学校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对于这一问题,C老师有不同的看法:清考制度不会帮助教师改变考试模式。目前,高校教师评价学生,主要还是采用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模式。

3.清考取消是否会使得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压力增加?A老师的观点是会。清考的取消,高校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勤读书、多学习、深思考、善实践。其次,高校教师要做好榜样作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这些改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压力。

基于当下取消清考制度的实行,对清考制度的存废始末及逻辑政策认知现状进行研究。在今后,高校的考试制度还是会不断的变革,紧跟社会的脚步,不断地探索,促进高校、带动社会的发展。高校的高质量毕业生可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仍然处于发展探索阶段,面临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考试制度并非易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高校清考制度取消政策与现实研究——以江苏高校为中心》;项目编号:XKYCX19_014。

参考文献:

[1]徐红.当下我国高校清考问题的质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04):98-101.

[2]阅尽.严控大学“出口关”让混日子者无法混[N]..贵州政协报,2019-10-17(B03).

[3]吕京笏.取消毕业“清考”大学生还敢混日子吗[N].中国青年报,2019-10-15(002).

[4]陈浩捷、李孝更.高校清考制度刍议[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1).

[5]赵强.严把毕业关当从严把教育观开始[N]..深圳特区报,2018-10-23(A02).

猜你喜欢

考试制度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基于理论获取和实践提高基础上的考试制度改革创新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
对目前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分析
浅谈农村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