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外宣文本英译之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2021-05-04何媛媛

商业文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英译译者译文

何媛媛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企业迎来了更多的契机,因此企业外宣文本英译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榆林市中小企业外宣文本英译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概 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与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企业外宣文本在对外宣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翻译的准确性不仅关系到企业形象的树立,同时也是企业对外交往的一扇窗口,更是企业产品在国际上赢得青睐的重要途径。但不少企业在对外宣传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译文准确性的缺失,非但不能达到企业对外宣传的目的,反而给企业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做好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译文质量也急需提高。该研究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榆林市部分企业英文介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呼吁译界对该领域的重视,提升企业对外形象为企业赢得更多发展机会。

企业外宣文本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外宣文本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翻译的特殊性给企业外宣文本英译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翻译人才队伍的严重断层造成翻译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对外形象(王晨,2009)。”肖师铃认为“当前,企业的对外宣传在数量上、实效性上、覆盖面上都还做得不够,而最根本的一点,外宣需要一批高素质的队伍”。因此,译者翻译水平的不足很大程度地阻碍了企业海外市场的发展,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译者在翻译时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缩略语的不当英译

缩略语的产生为人们的沟通表达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母语使用者对缩略语的表达已经非常熟悉,但是不同语言的文化思维方式不同,因此翻译时缩略语不能照搬照套,要灵活处理。杨婷(2007)通过对英语缩略语的分类,对每种现象的分析,最后提出了英语缩略语翻译的有效可行的方法。她强调在文章结论中,应该对这些缩略语进行解释性说明,以便目的语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

中式英语

李文中教授将中式英语定义为:“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实践中去,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中式英语在汉译英中普遍存在,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式英语现象不仅阻碍了目的语读者获取准确的信息,对企业的国际形象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企业外宣英译时,译者要提高语言水平,摆脱母语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的影响,译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译文。

暗含意义的缺失

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文化的发展和积淀,会形成一些为大众所接受的表达。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同一词语在不同文化中的暗涵意义也会截然不同,造成了各具特色的蕴含意义。王巍(2005)在题为《英汉文化差异与广告翻译的语用错误》一文中从语言层次和社会文化两方面探讨了广告在英汉互译中所产生的一些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其中包括“片面强调字面意义的翻译,忽略暗含意义”。她以 “拳头产品” 的英译为例加以说明这一现象。拳头产品按字面意义翻译是“fist product”,而这一翻译显然没有将它的暗含意義“质量好,销路广”翻译出来,因此,正确的翻译应该是“product with competitive edge”。由此可见,译者在翻译时,只有仔细研究源语的语言环境,推敲其暗含意义,才可以有效避免误解。此外,译者还应兼顾目的语读者,了解他们的语言文化背景,迎合他们的语言习惯进行翻译,最终译出符合目的语读者习惯的译文。

企业外宣文本英译的改进策略

顺应法

目的论强调翻译应当以目的准则为首要准则,因此译文一定要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求,要符合他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及文化特征。通过对榆林市部分企业外宣资料英译的研究,大多数英译文本包含一些信息不能被目的语读者所读懂,其问题反应在方方面面。企业外宣文本具有他本身的独特性,因此要求译者在在翻译时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并且巧妙地处理译文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目的。顺应法要求译者对原文做一些调整以便译文能够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和文化特征,要更多的考虑目的语读者的需求。顺应法是企业外宣文本英译中使用最广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最大程度上将目的语读者的语言及文化习惯考虑在内,因此能够更好地实现翻译的目的。

1.顺应英语企业外宣文本的语言特征

英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在语法、句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中英文企业外宣文本都包含他们各自的语言特征和文化信息。在翻译汉语版的企业外宣文本时一定要作相应的调整以便使译文符合英语企业外宣文本的特征。

2.顺应目的语读者的文化特征

翻译不是简单的字面游戏,而是与文化息息相关的一种语言活动。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各自包含不同的世界观,社会观,宗教信仰,文化风俗等,因此有着本质的区别。一种文化的重心在另一种文化中不一定能够得到相应的重视,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暗含意义,即便同一种行为习惯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也会不一样对待。 所以,汉译英时务必要将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因素考虑进去才能译出地道的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译文。

3.顺应目的语读者的审美需求

由于人们长期居住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以及生活方式不同,因此中西方人在审美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同样一种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有着不同的指称意义及暗含意义,一种文化中看重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中未必有着同样的意义,例如汉语中的某些美德在英语中会被理解为不礼貌的行为,汉语重四字成语和平行结构,汉语中名词前经常带有一系列的成语或者短语作修饰语;而西方人更喜欢简洁明了,英语中名词前很少跟一系列的修饰语。 因此,翻译汉语的企业外宣资料时务必要对原文做一些调整以满足英语读者的审美需求,更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4.翻译中的创造性

根据对企业外宣文本英文的分析,译者创新性的缺失也是译文错误百出的原因之一。因此,译者在翻译汉语的企业外宣文本时要巧妙地处理译文的内容,适当地增加重要信息或者删减一些次要信息。然而,创造性并非是指译者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翻译就怎么翻译,不受制于任何翻译规则的约束。相反,创造性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译者不仅要以目的性为主要原则,还要兼顾其他翻译准则。同时,也要巧妙地结合其他翻译准则来灵活处理译文中的一些问题。总而言之,不管使用哪种翻译方法,目的性准则都是第一位的。为了确保译文的准确性,译者不仅要熟悉两种语言,更要准确读懂原文的旨意,方可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给读者。

直 译

目的准则是目的论的首要准则,翻译时不管选择哪种翻译方法,首先要考虑翻译的目的能否得以实现。有时,要求译文完全忠实于原文,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在译文中得以再现,如客观数据,证据,专业术语,客观事实,这些内容要求在译文中能够得到相应的再现,同时,译文的句子结构和风格也要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這种情况下,直译便是最好的选择,直译是指“在将原语的主要含义翻译成目标语时,尽管语言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是也要尊重目标语的句法结构”的翻译方法 (Peter. Newmark)。

总 结

企业外宣文本英译不是简单的字面游戏,而是语言文化的转换。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译者在翻译汉语企业资料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英语国家企业外宣资料的特点,以及目的语接受者的文化习惯和审美意识,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才能得出理想的译作。本研究主要以目的论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企业外宣文本的功能和特征,结合榆林市大量企业外宣资料英译的实例,仔细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顺应法和直译法的翻译策略,同时强调译者在企业外宣资料翻译中应该发挥积极的创造性作用。只有当企业外宣资料英译符合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特征时,译文才能满足英语国家读者的需求。

[本文系基金项目:该研究是榆林市科技局项目“榆林市中小企业外宣文本英译之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92-6)]

(榆林学院)

猜你喜欢

英译译者译文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