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苏里模式”对我国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启示

2021-05-04樊荣

传媒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樊荣

摘要:构建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缓解院校教育和行业人才需求未同步的难题是本研究的核心。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传媒人才培养上所形成的“密苏里模式”,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有效经验,进一步总结其对我国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密苏里模式 应用型传媒人才 课程体系

美国是世界近代传媒产业的发源地,该领域的专业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是Walter Williams于1908年创办的世界第一所新闻学院,其独创的“密苏里模式”(The Missourian Method)成功地将课堂教育与产业实践相结合,被誉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新闻学院之一。

一、“密苏里模式”和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

“密苏里模式”代表的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就传媒人才培养形成的经验与逻辑,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均具有自身的特色与成就。

1.“密苏里模式”的理论逻辑。从理论逻辑视角来看,“密苏里模式”主要聚焦在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型教育学理念上。这种方法的背后是对新闻教育规律的把握。新闻传播学是应用学科,其人才培养需要结合业态背景,从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构建教学培养体系。“密苏里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逻辑,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探索出一条传媒人才培养的高效经验和路径,对美国乃至全球该领域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2.“密苏里模式”下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对“密苏里模式”下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进行详细阐述,核心点在于:一是社会化的实践平台,主要包括其下属的9家媒体或广告公司,最重要的是“这些媒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校园媒体,而是面向现实社会的商业媒体”。二是融合式的课程设置,以本科教育为例,实行的是“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的教育”。三是与产业对接密切的师资队伍,其师资“分为专业实践课教师和学术教授两个方面”。此外,还有严格的学分考核机制等。

二、密苏里大学在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上的实践和特征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实践上,积极构建和实施了课程设置交叉性、专业方向兴趣化和教学方式立体化等一系列探索。

(一)实践探索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对于传媒人才的培养,侧重应用型实践驱动。2018年最新版本的人才培养体系,该学院将新闻学大类专业划分为“6+1”个不同的细分领域(见表)。其中“6”为根据内容不同所划分的标准领域,“1”为定制类领域。

1.课程设置的交叉性。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课程设置上,交叉性很强。以开设课程数量及情况为例,据学院相关人士告知: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多达1231门次的课程中,各“兴趣领域”课程高度交叉,去重后共计514门课。其中260门课由其他學院开出,由新闻学院开出的“自有课程”仅254门,表现出极强的资源共享性和学科融合性。

2.专业方向的兴趣化。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传媒人才培养体系,根据所学内容不同会划分为两部分,即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大三和大四进行兴趣教育。这种“2+2”模式具体实施时,要保证低年级必须修完一定学分的专业通识课程;然后从大三开始,可选择细分为6个专业、36个方向的“兴趣领域”。前者是为后者打基础,后者依据前者的积累形成选择。

3.教学方式的立体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授外,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还有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以实现传媒人才培养教学方式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方式中,涵盖许多知名媒体和广告公司,如《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KOMU TV-8电视台、KBIA91.3FM等,还有协会竞赛、顶点课程、国内和境外新闻传播机构实习等。

(二)呈现特征

通过对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人才培养体系中各种实践探索的梳理和总结,可进一步总结出其中的特征。

1.“贯通式”课程体系支撑人才培养职业化。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课程体系上,积极对接应用型传媒人才的职业化培养模式。该“贯通式”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专业核心基础课+通识课”,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方法,提升思辨能力;二是“兴趣领域课+专业选修课”,设置每个“兴趣领域”特有的“课程菜单”,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实施素养教育;三是顶石课程,整合知识与技能,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表达结论的能力,实现最终向职业的过渡。

2.“支撑型”产教融合助力人才培养应用化。在对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上,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立足产教融合,为其提供支撑和助力功能。在大一大二低年级教学中,主要从理论方面多元接触广阔的专业知识面,这是在人才专业“广度”上的拓展。大三开始的高年级学习,则侧重人才自身的选择和提升,调动其前期学习基础,以实践作品的完成为毕业条件,从“深度”上体现应用化的“综合能力”。

3.“泛学科”教学资源驱动人才培养复合化。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针对传媒人才培养,专门设置了一个服务于专业方向调整的教学“资源池”,以形成紧跟产业变化的教学资源。该“资源池”内容跨学科,最大优势是可通过资源重新组合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凸显复合性人才培养的差异化。且依托教学“资源池”不断建立课程进阶关系,明确课程质量标准,也更便于灵活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传媒相关产业剧烈变化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

三、“密苏里模式”对我国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启示

深刻分析和理解“密苏里模式”对传媒领域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逻辑范式,并加以借鉴,可驱动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和多元化传媒人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课程体系方面

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融合新闻等专业来看,“密苏里模式”中对传媒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体现出“人与课”和“课与课”之间的相互融合性。

1.以人为本的课程设计理念。“以人为本”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课程体系设置时,所蕴含的“人与课”之间相互融合的特征。这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数量足够多(上千门次,去重后仍有五百多門)的课程集群,给学生提供足够大的选择空间;二是内容足够全面(去重后50%为跨学院、跨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这种尊重学生选择和发展的课程设计,将“以人为本”和“以生为本”的理念遵循得特别到位。

反观我国各个院校在传媒人才培养时,因受教学机制和师资力量等原因影响,课程开设的数量和内容不能与之抗衡。但各院校可以在我国教育体制机制下,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或者其他资源,开设一些跨学院课程,从数量和内容上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比如,联合经管学院、商学院可开设财经新闻、电商直播等课程,联合计算机学院开设媒介信息技术等课程。

2.构建融合共享型课程体系。在“密苏里模式”中,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更加注重共享、融合和边界拓展的课程设置形式,具体表现为在学院各个细分专业领域,设置一些交叉性的课程,如整个学院多达1231门次的课程,去重后仅剩514门课。这是在学院内部构建的融合共享型课程体系,帮助各领域根据业态变化做出最快调整,实现与产业同向同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不仅仅是学院各个专业之间的接触和碰撞,更是给学生提供了跨领域的复合性知识。

具体到我国传媒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加强学院内部各专业之间的互构和融合,最大程度实现内部师资、教学设备和科研能力等软硬件资源的高效配置,构建共享型的课程体系等机制。根据对目前我国开设传媒类专业的高校的调研,得出其融合共享型的课程体系,除了专业课程之外,主要包括与技术、信息、文化和设计等相关的实践课、创意课和艺术课。

(二)专业设置方面

“密苏里模式”对传媒类专业设置的理念,主要涉及兴趣体验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

1.兴趣导向下的体验式选择。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常规专业领域设置之外,十分重视学生主观上的兴趣导向和体验。若是有学生对现有已明确的专业方向中所涉的“兴趣领域”不满足,“密苏里模式”创新性地提出“定制方向”的专业学习领域。在定制化的专业方向领域,师生可共同研发课程和其他学习内容,这既满足了学生对感兴趣的未知知识领域的好奇,又为学校在传媒专业新兴领域的尝试做出探索。

目前,我国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教育,都存在“兴趣导向”下的方向选择。就本科生而言,很多院校基于大一大二低年级的大专业,在大三大四高年级时会分流;研究生则实施与导师方向进行双向选择的机制。相对比“密苏里模式”,我们大多是标准化的专业设置,很少根据学生兴趣采取定制化方向设置;且在学生深度参与课程研发等领域,还需要再加强。这两点,是我国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上需积极探索和实施的发展潜力点。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众所周知,美国传媒教育与产业市场的关联性很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传媒人才专业设置上的设计思维。学院提供的专业设置,均是服务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就业和入职。具体表现为:专业广度的延伸,是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在未来职场的长效竞争力和基本岗位素养;专业深度的延伸,则是为了完成人才的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训练和跨界整合的思维能力。

“结果导向”下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在专业设置上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积累的过程。“密苏里模式”给我国各个院校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方面最大的启示在于“结果导向”背后的“产业需求导向”,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给学生不断提供积累和发展的渠道。传媒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什么,院校便会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予学生扎实的岗位基本知识体系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三)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管理是“密苏里模式”的核心点之一,其主要从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切入,对学院应用型传媒专业人才培养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务工作,以达到标准化、流程化的教学管理机制建设。

1.打造“课程池”并制订课程标准。在“密苏里模式”中,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会针对传媒人才的培养,形成三个级别的“贯通式”课程体系,包括专业核心基础课+通识课、兴趣领域课+专业选修课和顶石课程。整个课程体系配以“课程菜单”,以培养具备不同层次职业化综合能力的传媒人才。这是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形成“密苏里模式”的关键要素。

那么,我国各个院校该如何从课程体系上进行研判,助力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打造“课程菜单”延伸过来的“课程池”,并根据业态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制订不同标的的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过程时,需要积极考虑和实施的。“课程池”按照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的学生,进行分类梳理和识别;“课程标准”则涉及内容标准、流程标准和素材标准等。

2.建立多场景式的教学资源平台体系。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通过采取课上课下联结、工作坊、朋辈学习、非课程学习、项目式学习、社会化学习等多元方式,形成多场景的教学资源。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应用,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赋予学生。此外,伴随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该学院还有细致的指导、严格的考核,完善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机制。

我国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建立多场景式的教学资源平台和体系。以这些教学资源的规模效应,实现对各类传媒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的知识产品和服务提供。在建立教学资源平台和体系时,其功能模块应包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显性知识的结构化和各类知识的协同化等。以此,才能保证我国各院校多元教学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全效率,促进应用型传媒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作者单位 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本文系2019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以课程体系重构为抓手,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研究——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19BG036)、2019年度西安欧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ZD00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晓瑜.“密苏里方法”的借鉴与启示——密苏里大学新闻实践教育的理念与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4(11).

[2]许光.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实践教育平台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6(06).

[3]魏彦.对美国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借鉴与思考——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为例[J].新闻大学,2014(10).

【编辑:钱尔赫】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多元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应用
1+x证书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化融入飞行器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