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阅读教学的读写训练点
2021-05-04刘新兴
刘新兴
摘要:立足教材开展读写结合实践活动,是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而教材中的选文随着版本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针对具体的一篇课文可以开展的读写结合训练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确定好读写结合训练点,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读写结合 训练点 对应点 契合点
读写结合是一项公认的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通常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完成。“读”作为输入端,汲取文本表达上的精华;“写”作为输出端,把读的收获加以有效表达。两者密切相关,互相结合,以写促读,相得益彰。而许多课文在新的教学序列中所承载的语文要素发生了变化,因此,针对具体的一篇课文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使读写结合的训练收到应有的效果。
一、从文本中确定读写对应点
在统编版教材的普通单元中,安排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一般有两条,一条是关于阅读的,另一条是关于习作的。基于教材的编写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要细读每一篇课文,在落实语文要素目标的过程中,注意寻找习作要素的体现点,把阅读和写作聚焦到共同点上,继而通过阅读教学,引领学生积累、领会、揣摩、迁移运用文本的表达方法。这样就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读写对应点,有效落实单元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顺利实现在阅读中寻找表达方法,在实践中运用表达方法,使得从读到写的迁移有清晰的线路。
首先,从课文题目与习作拟题上找对应点。对一个单元课文的学习,可以先从整个单元课文的题目开始,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课文题目,粗略地看看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自己的写作有什么启发。例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些题目中都出现了具体的地点“西沙群岛”“小城”“小兴安岭”,并且还有相应的修饰语,比如“富饶的”“海滨”“美丽的”,合起来就是“修饰语+地点”。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这儿真美”的单元习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写的不同地点,拟一个个性化的、题目进行写作。
其次,从阅读的重点与习作的详写找对应点。对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一般会落在重点描写的段落上,这样的段落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浓墨重彩加以表达的关键所在。这样一来,阅读中的重点与习作中的详写就成了课文读写结合的一个对应点。例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等内容,体现了作者思想情感的重点。从写法上来看,议花生这一部分内容写得最详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读写的对应点,并在课后的小练笔中进行仿写。
二、从文本中确定读写契合点
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学习的安排是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形式呈现的,如果只局限在一篇课文的某一个点上,难免会出现散乱的局面。换言之,读写结合的训练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按照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细化在各篇课文之中。这种细化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课文中提取的表达,是根据课后练习要求的訓练指向,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穿插在阅读教学之中。
例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目标有:“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安排学习的课文是《猫》《母鸡》《白鹅》,安排训练的习作是“我的动物朋友”。对这样的单元学习,教师需要从整体考虑,以学生三年级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为起点,确定本单元学习需要达到的发展性目标,即在阅读中抓住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在描写中渗透的感情。应该说这是读写结合的对应点。那么,如何在具体的学习中安排小练笔,则需要进一步找准其结合点。以《白鹅》为例,丰子恺先生是通过鹅的叫声、步调和吃相三个方面来写鹅的“高傲”的。从文字表面来看,丰子恺先生似乎不怎么喜欢这只白鹅,但在课文表达的感情中,丰子恺先生是非常喜欢这只白鹅的,这说明作者在感情表达上有一个反转。因此,教师不仅需要认真研读课后练习题的训练要求,还要明确学习目标的要求。在课后第1题朗读课文之后出现了“体现语言的趣味”的要求,也就是需要关注课文中描写白鹅那些看上去很可笑的语言表达,这其实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从课文中以“趣味”为要求提取信息。而这些信息自然包括在第2题和第3题中出现的词句中。第2题是分类(叫声、步态、吃相)抄写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这实际上是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多处表达白鹅由“高傲”到“可爱”的体会点。第3题,通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明确作者所采用的一些具体表现方法。
三、从文本中确定读写迁移点
在阅读中直接学习表达方法,非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莫属。虽然这些课文仍然被称为精读课文,但与普通阅读单元的精读课文在学习上已有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的学习目标直接指向写作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例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其中的精读课文《麻雀》,就直接指向“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托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虽然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但作者写得清楚明白,先是老麻雀在小麻雀遇到危险时“突然”“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说明老麻雀目标明确,行动坚定,没有犹豫不决。“托煞”起羽毛和“绝望地尖叫”,这种本能的动作,表达的是一种拼命的姿态,也是一种全力以赴的抗争。如果在树上托煞着羽毛,就难以像石头一样飞快地落到小麻雀身边。找准了这样的迁移训练点,就可以让学生把事物仿写清楚。
总而言之,在以单元所开展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以阅读为基础,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重视读写结合的有机训练,在追求一课一得中细化教学目标,努力让学生在自由阅读、尽情表达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收获。
参考文献:
[1]单士玲.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9):21-22.
[2]慕君,张玉倩.统编教材读写结合训练内容分析[J].语文建设,2019(12):45-49.
[3]郭小红.找到适切点,为读写结合增效[J].新教师,2020(5):32-33.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三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