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亲民性的诠释与启发

2021-05-04王纯

艺术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漆画艺术生活

摘要:在近现代,美术类画报获得了全新发展与释放,美术与生活不断对话。这时期美术类画报体现出日渐强烈的大众亲民性,其中《美术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亲民艺术传播平台作用。本文对《美术生活》艺术传播的胎生环境、亲民方式进行艺术诠释,细化评价其艺术传播的历史,研判与萃取近现代艺术历史,进行全面的评述,为今天的文艺传播与服务提供具体的给养与参佐。同时结合笔者的漆画实践,艺术亲民性对具体漆画创作有直接影响,通过作品诠释对艺术亲民的理解,不断融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近现代;艺术;生活;漆画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5-0-02

艺术是一种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人文形式。艺术历史与人类的生活史高度重叠,因此艺术与生活难以分离,艺术的创造不可回避大众审美与需要。近现代以来,国人一直在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定位。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近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似乎走向了僵化。特别是西学来华后,新艺术魅力影响着近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定位,出现了一些艺术认知与趋向的冲击与博弈。在这样一个时期,大量文艺形式出现了脱离生活的现象,存在重视抽象展示等痼弊,风雅粉饰之流颇多。但同时也有大量的文艺载体在构建、还原艺术与生活的本真,拉近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尤其是在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报刊发展方面,出现了大量寻求艺术与生活对话的画报,其中《美术生活》独树一帜,将艺术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掀起了艺术与生活再次对话的潮流,体现出了艺术亲民的属性。

《美术生活》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时由印刷业翘楚的三一印刷鼎力承办。《美术生活》作为一本专业级的画报杂志,一直致力于艺术与生活领域的交融對话,关注民生社会,启发民智审美。其进行了多种方式、形式的艺术亲民传播,对近现代的艺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正向引领作用,同时为当今华夏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给养与镜像参佐。基于这样一种艺术亲民性的历史思考,笔者在具体的漆画创作中极为重视漆画艺术语言的大众易趣,积极诠释、对接艺术与生活的固有关系。

1 自觉——《美术生活》的艺术亲民的胎生

对于近现代美术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殷实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是一个文艺转型问题。出生于上海十里洋场的《美术生活》有着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印记,充盈着传统、西学等大众生活元素。期间,近现代学人开启了自觉性的文艺转型探路。

《美术生活》脱胎于近现代初期的文艺转型期。与诸多同类型文艺类杂志不同的是,《美术生活》的胎生基础条件极为扎实。其一,《美术生活》的外饰盛宴感的开创,得益于上海开埠的商业历史积淀。上海多种文艺对话、包容、开放、融合的城市气质,形成了《美术生活》文艺多元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上海三一印刷较强的印刷基础实力与民族文艺使命感为《美术生活》精妙绝世的外饰质量与气质提供了保证。因此,《美术生活》画面极为精美,具有文艺传播的视觉优势。其二,在《美术生活》开办的过程中,有大量艺术界精英贡献了文艺才学。如张大千、黄宾虹、齐白石等,都通过不同方式为《美术生活》风格设计、形式选取等决策大力提供建议。这些兼容并包的泰斗级美术大家、学贯中西的印刷业专业人士为《美术生活》内实提供饱和式智慧,提高了《美术生活》艺术传播的品级与阔度。其具有“心理本体”[1]的审美高度与导向。《美术生活》调和着艺术与生活棱角的关系,兼顾雅士的庙堂艺术与大众的朴素审美,将雅俗审美棱角转化为领教互重,积极和解文艺与生活的对峙。“丰富多彩的视觉艺术特色”[2]是《美术生活》极力追求的。《美术生活》自面世以后,就为楼阁雅士、市坊民众所追捧,其胎生的历史体现了我国文艺界坚韧求索与勇于变革的实际,更迎合了大众对艺术的需要,体现了亲民性。

2 生活——《美术生活》艺术亲民的表达

《美术生活》务求近现代文艺转型双轨探索的理性化亲民。《美术生活》极为重视调和艺术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也突出中西文化的亲民和解。其看重艺术融于生活的倾向,认为艺术必须有厚重的亲民底蕴,积极进行亲民的表达。

《美术生活》是近现代文艺传播对于近现代市井媚俗的一次摒弃,也是对文艺脱离群众生活现象的一次修正。《美术生活》是“启发民智”[3]的一种时代力量。《美术生活》突破了美术与生活固有的一些人为艺术障碍,将美术与生活关系合理融合。在中国的国画传播方面,极为重视国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突出国画对于人民生活真谛的展示与理解。《美术生活》甄选具有生活趣味的国画作品,如中国花鸟山水,尤其是对名作精品的刊发极具力度,部分国画作品配有重要文字进行说明。同时,《美术生活》中出现了码头工人摄影、农民丰收、人民熟悉的戏剧明星剧照。这些生活化的作品在以往的美术画报中都是较为少见的艺术内容,在《美术生活》中成了一种艺术常态形式。《美术生活》中大量摄影作品通俗而不媚市井,这些作品反映了近现代社会真实,如码头工人劳动场景、清末民初市井生活等。特别是《美术生活》围绕抗日战争出版了大量写实作品,如中国军民爱国抗敌、牺牲捐躯等摄影作品等,极大地鼓舞了民族抗战决心与信念。这些有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体现了艺术对于近现代人民生活、国家社会的关注。同时,《美术生活》极力且细致地择选西方经典艺术形式。大量的欧洲文艺复兴后的艺术力作不断在《美术生活》中被推广,如西方雕塑、西方油画等。《美术生活》中西洋艺术的传播都不是单独成册的,总是与我国的艺术形式整合出版,不断在西洋艺术与我国固有文化之间寻求质与量的平和化、大众化,探求艺术与人民的适度对话与交流。更重要的是,《美术生活》在发布艺术作品时会配上必要的说明介绍文字,提高人民的艺术接受度和加大传播力度,不断实现《美术生活》融于生活的艺术传播理念。其不断依据艺术与生活对话的固有规律进行尝试,建构性地表达艺术是生活的艺术理解,获得难得的艺术亲民成功与经验。

3 镜像——《美术生活》艺术亲民的历史价值

亲民作为《美术生活》出生的思维母体,为《美术生活》文化生存与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美术生活》在存续的3年多里,具有场景化、生活化的景物、人物,具有为大众所熟悉、接受的艺术特点。其兼顾不同领域、层次受众的意趣,这也构成了一种可以研判与评断的亲民艺术镜像,供后世品酌。

在艺术传播镜像意义角度,其刊载的艺术形式极为多元化,超越了纸面艺术传媒的媒体疆界,国画、西洋画、素描、青铜器漆器、戏曲等不同艺术形式盈满其间,展现着《美术生活》的绚烂传媒视觉。《美术生活》在平衡中心艺术形式方面,在国画与西洋画之间有微妙平衡,同时对大量其他艺术形式用精美的版面进行艺术传播,如西洋建筑形式、中国青铜器器形花纹、中国古代乐器造型等。《美术生活》同时存在对报纸无线电新闻的汇编,及时地向大众传播国内外的一些重要事件,扩大了受众群体,增强了亲民效应。《美术生活》重视戏曲词汇等文稿传播,集中整合了大量地方戏剧中的经典。《美术生活》存在高质量艺术研究与评论文章。文字构成新的美学传播效力。这些文章多为艺术界泰斗的专业级别大师之作,对于近现代艺术理论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美术生活》形成了雅俗共赏、多元共赏的亲民镜像效应。《美术生活》不断普及新美、怡情民智,坚守通俗不媚俗的艺术底线,极大地活跃了近现代艺术审美,使近现代文艺更加生活化、大众化,文艺与生活初步和解。其为近现代美学发展与艺术传播提供了上行的攀登点,同时更是为美学发展提供了镜像反思与继续探索美学的支点。更重要的是,《美术生活》经受住了时代、历史的检验,以极为坚韧果敢的艺术态度坚守艺术与生活的本真关系。无论是在发展的哪个阶段,《美术生活》总是引领家国社会去观察、理解、思考社会生活、时代现实。在这样的过程中,《美术生活》成了一种文化象征、精神导向,积极与不公、腐败、压迫等流弊进行对抗,是一种艺术的武器与力量,是以史为鉴。

4 对接——艺术亲民性对笔者漆画创作的启发

艺术亲民是漆画创作中极受重视的方面,漆画可追溯到上古的髹饰学,是一种极富包容性的漆与画交织的小众画种。漆画作为一门艺术,被大众理解与接受的展示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基于对《美术生活》的研判与理解,笔者对漆画艺术亲民释放具有切身理解,更具有女性艺术视域,同时积极进行漆画语言与艺术亲民的对接。

笔者逐渐接受了《美术生活》的艺术思维,认定漆画是人民的艺术,漆画亲民性是漆画的艺术本体与追求。具体而言,要实现漆画的亲民性,就要想到画的艺术本质与诉求,思考画的诸多要素,用漆画来服务大众艺术的需要。以往漆画实践创作难免受制于俗套章法,刻意炫美,脱离大众审美。特别是漆画创作有时刻意遵循程序流程、材料技法等。在这样的操作下,漆画作品似乎是规矩的、绚丽的,但有时却浮华丛生,失去了大众属性。这是笔者一直在审视、探索的漆画艺术亲民的质朴释放的高阶问题,也是艺术与生活在新时代的对话试探。通过《美术生活》的艺术定位及理解,在具体漆画创作中,对于漆画亲民性的质朴释放得出了一些思考。在漆画实际创作中,服务大众是艺术家发自内心的一种原生的艺术呼唤。漆画艺术家释放漆画作品的艺术语言,需要具备国画、油画、水彩等画种的大众审美操守与视野。关于对漆画语言亲民属性的探索,以笔者的漆画作品为例,积极突出生活主题的实践、搏击、思考的文艺要素,努力用艺术化的语言诠释生活。笔者突出重视艺术亲民的画意、画技的漆画语言体现,基于对《美术生活》的艺术亲民方式的理解,积极展现大众审美意向元素。笔者的漆画作品一般较为写实性、写意性地表述对时代中艺术与生活的思考,这是一种健康的美术释放,积极呈现大众理解元素。笔者的漆画创作是一种积极体现简易绘画性的作品,不抽象、不刻板,直接体现艺术亲民思维。同时,基于《美术生活》的艺术亲民思维,笔者积极运用简易式漆画创作技法,以纯粹的绘画技法驾驭漆画主题,具体解读艺术与生活的深层合理对接,及时有效运用画技多种操作,有节奏、有韵律地合理表现大众艺术。如在漆画实践中,一般在线稿上板后,笔者进行的是灰料做底的步骤,就像给油画布做底,用富有弹性的油画刀把灰料刮在底板上,刮灰犹如执笔作画,目的是便于大众理解漆画艺术的技巧。同时,充分利用漆画材料性变化,自然显现灰料自身的原始美感,追求水彩画写意式画风,充分展现水彩湿画法的质朴意向,便于大众感受漆画艺术的基本审美。这样的漆画作品避免了工艺性,艺术亲民表意自然又自在。这样的漆画语言表述自然,美感直接具体,漆画画技、操作心境显现得淋漓尽致,受众可以享受到漆画的自由快感,便于大众的审美体验,及时研判作品。《美术生活》的艺术亲民性对后世具有一定的价值,在漆画具体创作中可以产生合理对接艺术与生活的理解。

5 结语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固有的,两者是天然良友。艺术总是触碰、链接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总是需要艺术进行滋养。回顾历史,基于对《美术生活》的艺术传播的理解与反思,在新时期我们应重视对大众审美的合理照顾,充分体现艺术亲民属性,艺术需要根植于生活,服务大众。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固有的民间手工艺艺术得以复生,有的更是被传承性保护,有的成为地方艺术精准扶贫的基础,这是一种艺术亲民的时代效应。我们应正确引导不同艺术形式为大众所知晓,以健康的文艺风尚引导大众审美,诠释美术的亲民价值,实现美术与生活的不断对话、和解、互重。我们需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艺术的魅力充分展现给大众。特别是要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对美术的亲民属性进行时代诠释,积极构建美术服务大众的方向,完成艺术对生活的固有使命。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学科学出版社,2001:349.

[2] 吴昉.都市語境中的文字形象——以20世纪30年代《美术生活》画报为例[J].中国出版,2019(15):61.

[3] 向琴. 20世纪30年代《美术生活》研读[J].上海工艺美术,2019(03):105.

作者简介:王纯(1981—),女,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漆画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漆画艺术生活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漆画作品
纸的艺术
孟祥勇 漆画《静待花开》
郑崇尧漆艺作品选
生活感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