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2021-05-04李波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布局的提出,金昌市发挥区位优势与文化优势,努力为产业升级寻找新路径。本文基于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果,聚焦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发现目前主要存在文化与旅游融合不佳、文化旅游项目周期性过强、人才缺失等问题,最后结合实际为金昌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提出增动力、扩客源、添创意、拓市场这四点建议。
关键词: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金昌市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5-00-02
0 引言
甘肃省金昌市的成立缘起于当地蕴藏的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因矿兴企,因企设市。金昌市因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在历史上是地處河西走廊中段的主要城市和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坐落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脚下,地理环境较复杂,山地平川交错,戈壁绿洲相邻,多元的地理环境和城市艰辛的发展历程孕育了珍贵的文化资源。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高质量转型的代表,金昌市在文化资源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多领域的探索[1],政府着力于将金昌打造成河西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试图为金昌市的经济发展发掘新动能[2]。本文从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发掘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提出助力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1 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金昌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目标从被提出到逐步实行,再到优化升级,迄今已十余年,文化旅游产业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1 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金昌这座1981才建市的年轻城市,在地理区位上处于古丝绸之路和河西走廊的关键节点,继承了丰厚的西域文化遗产,其中,神秘的骊靬文化最具代表性,当代更有红西路军鏖战永昌的红色革命文化、镍都开拓者艰辛创业的镍钴工业文化。金昌南北150千米的区域内,罕见地集聚了雪山冰川、森林草原、平原草甸、戈壁绿洲、沙漠湖泊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北部毗邻素有“中国最美沙漠”之称的巴丹吉林沙漠以及腾格里沙漠,南部接邻皇家军马场和凉爽宜人的祁连山避暑胜地,有汉明长城、圣容寺唐塔、云庄寺、明代钟鼓楼等众多历史人文遗产。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多元的自然景观是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
1.2 文化旅游发展初见成效
目前,金昌市的文化旅游以项目引领为主,明确了“紫金花城·神秘骊靬”旅游大景区主题,先后开发紫金花城景区、骊靬遗址等大型项目,直接带动了金水湖、圣容寺、金川国家矿山公园等特色景区的发展[3]。2018年引进建设的“火星1号基地”文化旅游项目以突出的独特性快速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紫金花城景区、金水湖景区和骊靬古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金川公园、永昌县北武当山景区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4]。从零起步,金昌市旅游项目呈现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良好局面。2018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从5年前的181.91万人次增长到49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9.2亿元增长到28.7亿元。2019年1月—9月,共接待468.7万游客,同比增长13.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17.7%,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5]。
1.3 政府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的基础是地区整体经济实力,金昌被誉为“祖国的镍都”。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金昌市历届政府把目光逐渐聚集在了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上[4]。面对日渐兴盛的休闲游和自助游等旅游新业态,金昌市努力凸显后发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举措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积极参加各类宣传推介活动,不断加大宣传投入,在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等国家级媒体平台和新浪、网易、腾讯等重要网络媒体及各旅游客源地媒体投放广告。政府兼顾当地农业从业人员切身利益,以当地特色花卉植物作为农产品外销突破口,从国内外相继引进各类花卉植物深加工、精加工企业,生产带有当地“紫金花海”旅游标签的各类花卉衍生品,如香包、茶饮、精油等产品,在延伸“紫金花海”旅游产业链的同时,为农业从业人员增添了收入,并把当地的花卉旅游推向各级市场。
2 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金昌市的文化旅游产业目前已初步取得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金昌市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融合效果不佳
金昌市在客观上继承了古老丝绸之路上神秘的骊靬文化,更有红西路军鏖战永昌的红色革命文化和建市初期开拓者艰辛创业的镍都工业文化,在金昌市“紫金花城·神秘骊靬”这一旅游大主题下,后两种珍贵的文化资源遗产没有得到凸显,而神秘的骊靬文化在金昌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欠缺应有的重视。从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6]”到理塘少年丁真,从这种一个人带火一座城的现象中不难发现,在目前的文化旅游市场中,在游客的选择过程中,“人文”甚至拥有比“美景”更高的优先级[7]。金昌市全力宣传推介的旅游项目都过度强调“景”,而忽略了通过“人”展现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神秘的骊靬文化和当地的景观交织不深,艰辛创业的镍都工业文化和当地的矿山旅游景区的融合程度不佳,记录着红西路军鏖战永昌的历史的永昌烈士陵园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景点,在金昌市的重要景区战略布局及宣传工作中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无法将继承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后天积累的重要文化资源与当地的生态资源进行高效契合,导致金昌市文化资源在相关旅游景区或生态资源方面的配置低效率,景区的竞争力在整个河西地区的旅游市场上竞争力较弱。
2.2 金昌市文化旅游项目周期性过强,淡旺季突出
目前,我国的旅游市场以客源为主导,而金昌市主推的“紫金花海”项目受当地气候条件和花卉植物类特殊周期的影响,淡旺季现象显著。金昌市政府及景区经营者在花卉种植方面投入巨大,此类举措在花卉植物盛开的较短周期内能够取得显著的旅游收益,但目前仍然缺乏在淡季(主要为冬春两季)吸引客源的拳头项目。淡季主推的“金昌花文化博物馆”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淡季旅游的空白,但项目成熟度较低,缺乏游客的广泛认可,并不能解决金昌市文化旅游淡旺季现象显著的问题。金昌市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干燥寒冷,降水稀少,受限于客观气候条件,淡季很难通过自然景观吸引外地游客。寒假游、春节游为冬季游客流量最大的两个阶段,如果因为周期性影响无法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文化旅游产品,等同于舍弃了金昌市文化旅游的整个冬季市场。过强的周期性和淡旺季划分问题,限制了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全周期协调发展。
2.3 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缺乏专业人才助力,欠缺创意
金昌市文化旅游的先锋项目“神秘骊靬”是一个文创概念,其蓬勃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所继承的文化遗产与创意之间的良好契合。
创意产品的根本在于适配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优秀的文化IP等同于一块璞玉,只有经过专业人才的加工和雕琢后才能成“器”。受制于金昌市的教育水平,当地的各级学校很难培养储备与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人才,政府也缺乏引进相关人才的意识,而缺乏此类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机制,正是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在推动健全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链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及合作企业前期未为“神秘骊靬”等一系列特色文化IP提供所需的人才,导致“神秘骊靬”等文化IP延伸不够宽、发掘不够深,对珍贵的文化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
3 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要推动金昌的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再明晰短板的情况下应该着力于解决关键问题,为其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3.1 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入融合,为金昌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增动力
在做好“紫金花海”等景观项目的同时,金昌市要深挖文化遗产,通过政策助力、投资加力、服务助力的方式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文化创意孵化器,为特色旅游和文化创意的融合提供必要的条件。发掘金昌市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下的多个主要竞争力,通过“人文+景观”的方式引导金昌市的文化旅游市场脱离对花卉景观游的过度依赖,着眼于文化IP与景观游的结合,丰富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项目转型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促进已有明星文化资源的深加工、精加工,走文化自信道路,打造文化资源明星产品,融合生态景观资源,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打开突破口。
3.2 削弱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周期性影响,为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扩客源
从淡旺季视角出发,为筹备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央发出的“全民冰雪运动”的倡议,为填补金昌市淡季旅游的空白市场给出了部分答案[8]。金昌市应响应中央号召,依托当地冬季寒冷的气候优势及当地山川平原兼具的地形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冰雪旅游项目,为淡季旅游市场扩客源。从全周期的视角来看,古丝绸之路神秘的骊靬文化、红西路军鏖战永昌的红色革命文化、镍都开拓者艰辛创业的镍钴工业文化都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可以“长恨歌”“千古情”“华夏传奇”等成熟的实景演艺为借鉴和标杆[9],整合外部资源,通过包装和升级,打造以金昌市当地文化资源为主题的综合大型演艺项目,以游客喜好为目标,采用实景或大剧场的形式,为全年各节假日分别设计不同的演艺内容,打造属于当地人民的明星文化演艺,通过设计以人文为核心的、偏向于精神享受的文化旅游产品,削弱气候等客观限制因素对金昌市实现文化旅游全周期运营目标的影响。
3.3 大力培养、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为金昌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添创意
目前,我国多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已取得瞩目成就,探讨其中典型案例,可发现各案在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等客观条件层面存在显著差异,取得高水平发展的共性为其皆根据自身特点创新,建立了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实现了人文故事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政府应主导制订服务于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的人才培养与引进计划。从引进的视角来看,在短期内可遵循项目引领原则,直接通过各项激励引进匹配当前中心项目的高端专业知识人才,通过人才驱动弥补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在创新层面的显著短板。而在较长远的时间内,更需重视人才培养计划,政府需要联合当地高校设立相关专业,或与其他相关院校达成合作,共同制定匹配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培养机制,为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储备中高端人才。
3.4 紧跟时代浪潮升级推介方案,为金昌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拓市场
在全民自媒体的大背景下,信息发布与获取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以往信息传递的壁垒已被新媒体打破。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升级离不开对外推介,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帮扶,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旅游信息的推广和文化特色的输出,提高金昌市文化旅游相关信息的曝光度。间接通过政策引导,让每个在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获得红利的个体,都积极加入当地文化旅游产品宣传的队伍。以“紫金花城·神秘骊靬·金昌旅游”为话题,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各大网络平台为金昌文化旅游品牌发声,从游、食、住、行四个方面同步推进宣传,实现对自然景观、文化资源以及人文要素的灵活嫁接,提高金昌市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增强其在新用户印象中的新鲜感。在泛娱乐的时代背景下,应以自媒体为桥梁,链接不同年龄段、不同市场的客源群体,进一步为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拓宽市场。
4 结语
时至今日,金昌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已迈入转型升级阶段,当地政府部门应当把握好“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以政策引导推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响应中央号召,开展冰雪旅游,着力于全周期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在继承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包装和推广,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深挖文化资源潜能,协同旅游产业同步发展,政企合作,研究制定适合金昌市“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品牌的营销方案,把“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这一概念做好做精,力爭(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打造河西走廊第一大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 张丁山.金昌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资源·产业,2005(06):88-92.
[2] 邢文婷.金昌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甘肃农业,2020(12):42-44.
[3] 陈玉福.戈壁滩上的“花海”[J].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2016(03):56-57.
[4] 高红霞.凝心聚力向未来——金昌市转型发展纪实[J].发展,2018(07):30-32.
[5] 鲁玉宝,孙天娇,赵明山朗,等.从“祖国的金娃娃”到“东方普罗旺斯”的华丽转变——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金昌地区辉煌成就调查[J].中国市场,2020(03):38-39,43.
[6] 徐磊.论文化旅游品牌传播策略的优化路径——以西安大唐不夜城为例[J].人文天下,2020(22):49-55.
[7] 穆瑞琪.运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汉字文化,2020(22):135-136.
[8] 朱亚成,朱亚奇,季浏.新时代全民健身背景下冰雪运动的推广研究[J].冰雪运动,2019,41(06):87-91.
[9] 王重元.景区项目推广与对策——以宋城千古情为例[J].区域治理,2019(48):170-172.
作者简介:李波(1994—),男,甘肃金昌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文化产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