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5-04曾璐瑞金市叶坪乡卫生院药剂科江西瑞金3425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5期
关键词:硝苯地平内皮缬沙坦

曾璐(瑞金市叶坪乡卫生院药剂科,江西 瑞金342500)

高血压(HTN)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恶化,极易诱发相关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1]。目前,临床主要以控制血压为治疗原则,缬沙坦在抗HTN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其降压效果显著;硝苯地平可有效抑制心肌血管平滑肌收缩,广泛应用于HTN、心绞痛治疗中[2,3]。有研究指出,长期HTN状态会引发机体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诱发多种并发症。鉴于此,本研究将60例H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缬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旨在探讨其对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HTN患者60例,采用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 龄53~77(65.06±3.22)岁;病 程1.6~10.2(5.93±1.04)年。观察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5~76(65.52±3.28)岁;病程1.8~10.4(6.08±1.0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HTN诊断标准[4];(2)无出血倾向;(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2)患有恶性肿瘤疾病;(3)合并血液性、感染性疾病;(4)合并精神性疾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饮食、运动干预,叮嘱其禁烟、禁酒。

1.3.1 对照组 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生产厂家:北京红林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238)治疗:30mg/次,2次/天。持续治疗3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缬沙坦(生产厂家: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521)治疗:80mg/次,1次/天。持续治疗3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5];(2)血压控制水平: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两组治疗前、3个月后24h血压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包括24h平均舒张压(24hmDBP)、24h平均收缩压(24hmSBP);(3)血清指标:取两组治疗前、3个月后静脉血3ml,进行离心处理10min,速度为3 000r/min,取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水平进行检测。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SBP)下降≥30mmHg,舒张压(DBP)下降>10mmHg,且血压处于正常状态,或DBP未降至正常状态,但下降≥20mmHg为显效;DBP下降<10mmHg,且血压处于正常状态,或DBP未达正常状态,但DBP下降>10mmHg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24hmDBP、24hmS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24hmDBP、24hmSBP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n 24hmDBP 24hmSBP治疗后78.24±4.87*86.31±5.31*6.135<0.001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P治疗前163.28±15.32 162.85±15.84 0.107 0.915治疗后126.78±11.17*138.79±12.46*3.931<0.001治疗前96.31±8.64 96.47±8.19 0.074 0.94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MCP-1、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MCP-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n MCP-1(μg/L)治疗前27.28±4.14 27.69±4.32 0.375 0.709 ET-1(ng/L)治疗前83.04±12.05 83.36±12.32 0.102 0.919治疗后38.69±4.32*51.78±6.17*9.519<0.001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P治疗后10.84±2.32*16.58±3.11*8.103<0.001

3 讨论

HTN发病率较高,多因流动在血管中的血液对动脉壁造成的压力持续异常升高所致,临床研究表明,该病发病机制与遗传、生活方式、环境、药物等因素有关,致残率、致死率极高,故临床需尽早采取治疗措施[6]。由于该病无法根治,临床治疗多以控制血压,缓解疾病进展为主,既往临床多采用钙离子拮抗剂为主要治疗药物,其可有效减少血压波动,且稳定、长效,但单一用药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临床仍需探索其他有效、安全的药物共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血压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中占据重要地位,而HTN可引发脑卒中、心血管疾病,故平均血压水平降低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4hmDBP、24hm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两药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机体血压水平。分析其原因在于,硝苯地平属于钙离子阻滞剂,通过阻断细胞外钙离子通道,降低血管平滑肌内兴奋收缩阻力,降低血压,从而有效舒张血管,促进心肌供血恢复,改善机体缺氧情况[8]。缬沙坦是一种非钛类药物,其对血管紧张素的生理学效应具有拮抗作用,能够有效扩张体内血管,对醛固酮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机体心功能,缓解血压异常情况;同时其血药浓度稳定,半衰期较长,不会影响体内干扰素的分泌、释放,安全性较高[9]。

MCP-1是一种致炎因子,其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及再聚集具有促进作用,可加重组织受损程度;ET-1为血管内皮因子,其可促进血管内皮的收缩功能,对血流动力学具有调控作用,故改善其水平对缓解病情具有积极意义[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MCP-1、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缬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有效降低炎性反应,改善机体血管内皮功能,达到降压的效果。

综上所述,缬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HTN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控制机体血压水平。

猜你喜欢

硝苯地平内皮缬沙坦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硝苯地平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勒布朗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