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体验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与建设研究

2021-05-04舒保军袁媛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上海005陆军工程大学江苏南京000

安徽建筑 2021年4期
关键词:民宿社区生态

舒保军,袁媛 (.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上海 005 ;.陆军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000)

1 建设研究背景

我国几千年来,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人口、建设、经济等问题非常突出:住宅老旧破败、附属设施缺失、人口外流、社区丧失活力。推翻三座大山、广大普通人民翻身做主人以后,尤其是1978 年中国步入新时代以来,社会的各个层面得到了很大发展,经济繁荣,中华复兴。我国农村地区也开始跟上时代的步伐,自发地向现代化转型,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封闭稳定农业社会,必须做出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新型生活需求,才能全面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 建设项目概况

2.1 建设宗旨

江苏省盐城市红花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项目,通过打造生态宜居的村居环境,为乡村文化传承以及产业发展提供平台,并希望通过建设,有效提升当地居民的认知,激活村集体的组织效能。探索并形成一种“基于生态体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华东地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图1)。

图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貌

2.2 基地区位

建设基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中街道,是大丰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风貌良好,社会和谐安定,民风简朴,环境宜人。沿海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便利,土地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通讯设施齐全,是中外客商投资创业最理想的地方(图2)。

图2 基地区位

2.3 建设规模

前期规划统筹苏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城镇化趋势、基本公共服务运行经济性、现有乡村建设情况、小城镇规模等因素,并考虑到农村产业结构、人员构成,村民受教育程度,亲缘关系等现实情况,确定了合适规模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用地4.22hm(63.3 亩),总建筑面积17990.5m,其中住宅面积16472.4m,容积率0.426,规划入住160户,户均用地0.4 亩/户。产业发展主要依托毗邻国家级生态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恒北村生态旅游和红花自身的花圃、苗圃产业。北边的大中工业园区也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创收岗位。

3 建设项目的生态体验

建设基地所在盐城市红花村,原有部分特色产业,包括主题公园、游客接待中心、温泉度假酒店、果品苑、生态长廊观景亭、展示厅和精品民宿等。

其中重点项目如下。

①梨园主题公园:位于村部西侧,占地7.46hm(112 亩),设有入口广场、果品展示中心、篮球场、健身氧吧、晨练功能区、亲子乐园儿童天地、农家乐餐厅、真人CS 战场等。中央为湖光景色区,沿湖周围设有钓鱼台、梨花亭、湖畔广场等。

②游客接待中心:配套设施游客接待处、烘焙茶饮吧、特产超市、创意产品区、电商区等。

③果品苑:结合基地建设工程,建设早酥梨专业合作社相应的配套设施,游客可在此小憩。

④生态长廊观景亭:位于生态果园的核心基地,是观赏梨花、感受生态的最佳处,该亭长36m,高7m,总投资120万元,以253hm(3800 亩)果园为背景,站在这里能真正领悟到“花山花海花世界,玉天玉地玉乾坤”的境界。

⑤梨园民宿:梨园民宿是一个主打“人情味”和“居住自由主义”的住宿之地,始终致力于让旅行中的住宿地脱离“单纯睡一觉的地方”,若来住上一宿,定能成为旅行中最有趣、最有情怀的部分。

针对于上述既有特色产业,融入新型设计理念,规划出特色与传统共存的新型生态体验型社区。

3.1 基于生态体验的“寻创新”:乡土产业应用与动态景观设计

3.1.1 设计主旨

红花村以“花”为名,紫薇为主,结合水杉。点缀部分垂丝海棠,规划重现后固化精神,打造四季有花的红花村。 为呼应“红花”场地特色,规划“花田融春”景观节点,打造田园式场景,供村民和旅客体验。

该项目设计主旨为:生态化——展现红花镇原生态的乡村风貌;体验化——体验红花镇自然风貌和人文气息、多主题精品民宿。

3.1.2 周边产业概况

该项目村域范围产业为苗木基地,项目利用周边北侧及东侧用地,呼应产业特色,打造苗木生态森林村庄概念。基地东侧为恒北梨园民宿、原乡温泉;南侧为恒北景区、恒北新村;北侧为工业区、创意园区、学校及城区;西侧为物流园。

3.1.3 创新理念引入

新型社区建设依托周边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内部空间的节点打造,预留民宿体验活动区,鼓励入住居民开展家庭化民宿,营造区块化民宿群,提高居民收入,提升旅游消费升级。

在整体基地内围绕“红花、花船、花轿”打造红花村特色景观,入口村标以花船形态为基础进行设计,通过“红花、紫薇”等植物的串联,打造一条可居、可赏、可休憩的参观归家路线,做到环景组团,步移景异,空间丰富(图3)。

图3 设计策略及亮点

3.2 基于生态体验的“拎重点”:重塑乡村公共文化核,寻求乡村发展支点

围绕“红花、花船、花轿”打造红花村特色景观,入口村标以花船形态为基础进行设计,通过“红花、紫薇”等植物的串联,打造一条可居、可赏、可休憩的参观归家路线,做到步移景异,空间丰富。

3.2.1 社区主入口概念设计

红花村入口的标识以金杯与标识的展示相结合的形式呈现。金杯展现红花村的支前战斗胜利精神,包裹展现着“红花”的概念相结合。底部以置石雕刻红花村三字为展现,整体标识呈现L 型,高度上具有一定的昭示性,临近具有一定的指示性(图4)。

3.2.2 社区村部广场概念设计

村部门口,通过置石指示展现红花村的文化,传承陈丕显、管文尉的精神。置石上刻陈丕显、管文尉题词以及支前模范村介绍。通过不同形态的组合展示不同的内容(图5)。

3.2.3 社区司令台概念设计

位于村部后面,搭建情景剧场司令台,高台展板可做标语,展示支前人物故事等作用,周边可置花轿、担架、石磨等小品,植物以红花植物和常绿植物为主形成绿意盎然氛围(图6)。

3.2.4 社区草船村使馆概念设计

草船村史室以凹凸型平台为展示空间、以灵活的通过军粮、军草、推车等小品生动展示,船内设小型“村史馆”(图7)。

图4 主入口

图5 村部广场

图6 司令台

图7 草船村史馆

通过以上重点节点的建设,重塑乡村交通、文化、行政、公共服务等重要空间,点状突破,提升乡村景观与村民认同感。

3.3 基于生态体验的“重体验”:在山居村野间感受花城景色(图8)

3.3.1 社区主轴入口空间——仪式感

两边列植色叶乔木,造型优美,在颜色上与其他空间相区分,强调轴线的体验感和迎宾感。

3.3.2 社区功能空间——生活感、体验感

两到三个层次绿化,搭配不同季节繁茂的植物,绿化层峦迭之,空间上交替相间。

3.3.3 社区滨河空间——野趣感

滨河岸边,春风拂面,杨柳依依,以低维护野趣植物为主,如垂柳和水杉等,高低层植物种植。面对花海漫漫,于花海中信步闲谈,赏玫瑰、芍药、牡丹等,阅河岸风光,以本土水生植物点缀水岸景色,繁花绿树衬以水陆边界,更让人流连忘返。

3.3.4 社区花海空间——四季缤纷

利用植物突出主题,通过片植红、粉、白、黄等彩色系的多年生草花,形成色彩缤纷的花田,如玫瑰园、芍药园、牡丹园等。

3.3.5 社区入户空间——仪式感

在入户两侧配置中低层植物组团,搭配开花紫薇等芳香特色植物,有助于让居民在归家末端形成记忆点。

图8 花期设计

3.4 基于生态体验的“融需求”:改善新型农村社区的居住体验

在“大协调”的建设框架下做村民的“小定制”。 摆脱过去走遍天下一个样、照搬照抄的旧模式,重新设计出适合新型农村生活方式和村民需求的住宅。

结合前期周边产业发展、社区规划规模及居民需求,在新的建设中,专门设计了适合不同家庭需求的户型,充分融合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和院子的相互关系,实用与美观兼顾,特色与创新共存(图9)。社区规划有6 种户型可供农民选择,其中43.9m户型6 套,57.2m户型14 套;92m户型56 套,108m户型32 套;124.3m户型30 套,139.6m户型22 套,社区规划按照省级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充分满足了从单身到多人口家庭的居住需求。并且在大户型设计中,采用复式,上下两层的布局既考虑到家庭活动的亲密性,又满足了相互之间的私密性要求。

图9 43.9m2、92m2户型设计图

4 结论与展望

《江苏省苏北地区农房设计指引》中指出,为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愿望,特规范农房设计标准、规范乡村基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标准、规范住房建设标准。农房建设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结构达到抗震设防、抗风防灾、绿色节能要求,并准确把握苏北各地乡村的差异性,体现地域特点、时代特征和文化特色,满足现代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留住乡愁记忆。

在上述指引的实践过程中,设计者努力完成基于生态体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充分考虑到新时代村民物质生活需求与精神生活需求,结合原有周边产业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建设新型住宅及相关配套设施,布置最合时宜的绿植花草。该项目建成后,必将成为集主题公园、游客接待、温泉度假、生态观景、花期名宿等于一体的旅行、居住、休闲、体验之地。

通过本次工程设计项目,在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上尝试了创新性探索,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和美丽乡村战略,为农村社区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以后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民宿社区生态
孪生院子民宿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你是民宿达人吗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影像社区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