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又闻端午面饼香

2021-05-03丁林兴

闽都文化 2021年3期
关键词:面饼平潭馅料

丁林兴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许多地方的端午节就是特指“五月五”这一天。而平潭的端午节是加长版的,从农历五月初一算起,民间称之为“五日节”。这五日里,每天都有各自的主题,俗语曰:“初一铛门艾(门上插菖蒲、艾草以防疫驱邪),初二昵惹惹(意为张罗过节忙得不亦乐乎),初三煎面饼,初四做节仔,初五喷雄黄。”可谓内涵丰富、别有韵味。

“无吃不成节”。当代“文坛吃货”汪曾祺在其散文《端午的鸭蛋》中,对故乡江苏高邮端午风俗的描写特别是对咸鸭蛋的介绍,字里行间溢出满满的“咸鸭蛋味”。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谈及端午,更是干脆利落地把它定义为“粽子节”。

平潭四面环海,境内没有大的江河水系,虽然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坐落于岛中央,但毕竟是饮用水保护区,不宜在湖上搞龙舟竞渡。尽管没有赛龙舟的锣鼓喧天,平潭“五日节”却因独特传统美食的加入而意味盎然。相比于其他地方千篇一律的吃粽子,面饼才是这个节日里平潭最独特的吃食。有意思的是,在陆域面积不到400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各个乡村煎面饼的时间却不一致,且不说“上山下山”(平潭的北部、南部之俗称)和城关乡下的区别,即便是相邻的村子也不尽相同,初三有之,初四有之,初五亦有之。大半个“五日节”里,整个平潭岛处处氤氲着面饼的油香,倒也成了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致。我老家煎面饼是初三,母亲生日刚好也正是这一天,有了这份巧合,打小以来,无论这一天我身在何处,都不曾忘记给母亲过生日。倘若套用梁实秋的“粽子节”之说,老家的“面饼节”因了母亲的生日而更增添了一份温暖。

林语堂说,人世间如果有任何事情值得我们郑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是吃。平潭的传统美食品种繁多,譬如“咸”“油羹”“茹粉结”等,每一种美食都让人牵肠挂肚、心驰神往,而面饼尤为我钟爱。

面饼分咸面饼和甜面饼,用当下年轻人的说法叫作“可盐可甜”。每年五月初三,母亲总是早早起来张罗,从不为自己的生日煮上一碗长寿面,却为了满足我的味蕾而忙前忙后。母亲先是把煎好的面饼皮平摊在盆子里,再把精心挑选的五花肉切成肉丁,加上豆芽、韭菜、虾仁、鱿鱼碎段搅拌在锅里炒。几分钟后,随着油锅里冒出的吱吱声和蒸腾的热气,香味缭绕开来,我总是要伸着鼻子把它满满地吸进肚子里。每一种食物的呈现方式都有它的用意。从组成结构来看,面饼皮只是一种外在,面饼好不好吃主要看馅料的食材是否丰富,味道是否鲜美。但是,即使馅料用的是上好的食材,调味也恰到好处,你若是等不及卷上面饼皮,用汤匙直接舀着馅料吃,一定会因为少了面饼皮的香软而失去本真的味道。所以,吃咸面饼切不可心急,只有把皮和馅裹在一起,才会吃出“食以味为先”的地道之美。

咸面饼对馅料的选材和制作的工序要求更高,特别是早年农村没有冰箱,食物放久了容易变质,咸面饼一般都是煎好即吃。相比而言,煎甜面饼就没那么复杂,但将它煎好也不简单。合适比例的温水,加上鸡蛋清、白糖和面粉,拌匀调和之后,往热锅里浇一圈花生油垫底,等油香飘起时,母亲总会瞅准时机恰到好处地舀起一大勺面粉糊快速平洒在油锅壁上,在吱吱响中摊出一片薄薄的圆。母亲煎出的甜面饼“卖相”实在好,白中透黄,薄薄脆脆,甜香四溢,一向不太爱吃甜食的我究竟还是无法抵御她亲手烹制出的这道美味。

早些年农村生活还不宽裕,许多主妇把煎好的甜面饼一片一片地摊放在日头底下暴晒。晒干了的甜面饼可打成卷,也可平铺着放,可直接吃,也可以切成块状或条状煮着吃。这种做法,既延长了甜面饼的保存期,更拉伸了节日的悠长回味。晒干后的甜面饼咬起来硬实,口感自然比不上刚煎出锅时的香脆甜美,但可作为干粮让讨海的男人随身带到远行的船上。劈波斩浪讨生活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面对浩渺汪洋,男人们嘴里吞下的干面饼不仅是充饥的食物,更是激发昂扬斗志和思念家中亲人的引子。此时此刻,薄薄的面饼早已化为缱绻的爱意,浓缩着贤惠主妇对自家男人平安的守望和劳动创造幸福的感恩。

所以,我总相信,诸如端午的面饼,所有食物与其他生命体一样,都是有根有缘的。记不得谁曾说过,一碗汤喝尽一个时代的味道,一箸菜品出半生浮沉的记忆。传统美食绝不仅仅是残留在舌尖上的那一点点滋味,更是每个人挥之不去的乡愁。许多背井离乡的海岛人,无论出走多年在外享尽多少荣华,纵然岁月把黑发洗成了霜白,仍然怀念家乡的一碗“番薯浇米”(地瓜粥)、一枚“白瓦瓮豆油”(丁香鱼蘸酱油)。那是因为,浸润了家乡情愫的味道早已深深嵌入了游子的骨髓,一生无法稀释。

猜你喜欢

面饼平潭馅料
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俄罗斯的饺子有哪些奇怪的馅料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China
平潭映象
受邀登上央视舞台的平潭女孩
方便面怎么吃更健康?
做饼干,巧算数末末
平潭石头厝里的“台式创业梦”
好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