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网蝽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2021-05-03蔡婷婷高永茜夏嘉禹李冬梅
蔡婷婷 周 军 高永茜 金 蔚 夏嘉禹 李冬梅 李 彪
(1.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 西南林业大学数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33)
桂花树(Osmanthus fragrans)又名九里香、木樨、岩桂,木樨科乔木或灌木,其形、色、香俱佳,深受人们的青睐,是我国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之一。桂花树分布广泛、数量多,在我国有着2 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桂花树适宜在偏酸性的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1-5]。云南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土壤条件和生长环境都适宜栽种桂花树,在昆明的各大公园、小区绿地及道路等均有大量栽植。长期以来,由于气候条件和生长环境的不断变化,桂花树上不断发现有病虫害新种危害,如粉虱、扁刺蛾、吹绵蚧、红蜡蚧、吉丁虫、木虱、蚜虫[6-9]等害虫。
桂花网蝽(Eteoneus sigillatus)是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桂花植株的重要虫害之一[10]。桂花网蝽以成虫或若虫通过口针刺入桂花树叶背面吸取汁液[11-12],被害叶正面有密集的退绿斑点,受害严重时,叶片上斑点成片,远看整个树冠一片灰白,受害叶背面常伴有黑色黏性分泌物(网蝽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及网蝽若虫蜕皮,桂花网蝽的排泄物或分泌物,黏性高,糖分高,这严重影响桂花树叶片的光合作用和生长环境,导致整个受害叶片背面呈锈黄色,树势减弱,提早落叶,也为桂花树叶煤污病的病原物侵入创造条件,桂花树木的生长也受到严重影响[13-16],更大大降低了桂花树的观赏价值[17]。
桂花网蝽个体小、数量多,繁殖速度快,近年来,在云南随着桂花树的栽植面积不断增大,桂花网蝽暴发成灾,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不断扩大,严重影响桂花树的健康成长。国内对桂花网蝽的报道甚少,1992年,扈克明等[18]在云南西双版纳发现桂花网蝽的存在,但其寄主植物未明,2006年,李传仁[19-20]确认了桂花树是其寄主植物,2011年吴跃开[10]对该虫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报道,除此之外,关于该虫其他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对桂花网蝽成虫的种群空间分布以及抽样技术鲜有报道,因此,于2018年7月上旬对西南林业大学校内云南桂花树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成虫空间的分布特性,了解其种群数量动态及空间结构,揭示云南桂花网蝽的行为习性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调查样地在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龙路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随机选择面积为20 m×20 m的云南桂花树样地8块,每块样地随机调查20株,按植株上部、中部、下部及其东、南、西、北方向分别采取从树枝顶端向内20 cm枝梢进行调查。分别记录桂花网蝽成虫的数量。
1.2 空间分布型的测定方法
1.2.1 聚集度指标法
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V7.05),以8块样地的调查原始数据为研究单位,得各样地均值m和样本方差值S2,再利用m和S2,得出各样地桂花网蝽成虫的聚集度指标值。
聚集度指标判断标准[6]:
扩散系数C,C=1为随机分布;C>1为聚集分布;C<l为均匀分布。
指标CA,CA=0为随机分布;CA>0为聚集分布;CA<0为均匀分布。
聚块性指标m*/m,m*/m=1为随机分布;m*/m>l为聚集分布;m*/m<1为均匀分布。
丛生指标I,I=0为随机分布;I>0为聚集分布;I<0为均匀分布。
负二项分布指标K,K<0为均匀分布,0<K<8为聚集分布,K≥8为随机分布,K值趋于∞,K值愈小,聚集度愈大。
各聚集度指标计算公式分别为:C=s2/m,CA=(s2-m)/m2,m*/m=1+(s2-m) /m2,I=s2/m-1,k=m2/(s2-m)[6]。
1.2.2 回归分析法
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V7.05),将8块样地的调查原始数据进行专业统计,得出各样地均值m和样本方差值s2,再利用m和s2,得出各样地桂花网蝽成虫的线性回归方程。再利用Taylor的幂法则回归模型[20]和Iwao的回归模型[20]判断标准进行判断。
1)lgs2=lga+blgm。当lga=0,b=l时,种群为随机分布;当lga>0,b=l种群为聚集分布,聚集度对密度不具依赖性;当lga>0,b>l种群为聚集分布,聚集度对密度具有依赖性;当lga<0,b=l种群为均匀分布,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20]。
2)Iwao的回归模型。m*=α+βm;α、β为参数,再根据α、β值判断种群分布型的类型[20]。
1.2.3 空间分布型频次分布检验
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将样方调查的原始数据进行专业统计,生成频次分布表,得到每一个样地的频数,并对其进行频次数据的空间分布型分布检验,确定所属分布型。
1.3 最适抽样数的确定
利用公式N=t2/D2×[(α+1)/m+β-1],算出在给定的允许误差(D)及密度下的最适理论抽样数[18]。
2 结果与分析
2.1 聚集度指标
桂花网蝽成虫的聚集度指标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5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的8组数据中,扩散系数C>1,CA>0,聚块性指标m*/m>1,丛生指标I>0,负二项分布K大于 0小于8,表明桂花网蝽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
表 1 桂花网蝽成虫聚集度指标Table 1 The concentration index of E. sigillatus adult
2.2 回归分析检验结果
将调查的原始数据进行SPSS 17.0数据处理得到各组样本平均值和方差,再将各组样本平均值和方差进行专业统计,得到Taylor幂法则[21]回归方程为lgS2=0.696 41+1.290 75lgm和Iwao的回归 模型[21]为m*=7.423 39+1.176 04m,相关 系数r分别为0.928 6和0.965 5。
lga=0.696 41>0,b=1.290 75>1,α=7.423 39>0,β=1.176 04>1,表明桂花网蝽成虫呈聚集分布型,且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
2.3 空间分布型频次分布检验结果
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调查的原始数据进行专业统计,得到频次分布表,并对8个样地的总频次进行频次数据的空间分布型分布检验,再进行模型优化,得出频次测定拟合图(图1)和Chisquare值(表2)。
图 1 空间分布型频次分布拟合Fig. 1 Fitting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frequency distribution
由图1和表2可知,负二项分布卡方值为137.44,卡方值最小,拟合效果最好,这说明桂花网蝽成虫属于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
2.4 最适抽样数的确定
将建立的Iwao回归模型中的α、β值(α=7.423 39,β=1.176 04)代入Iwao的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N=t2/D2×[(α+1)/m+β-1],得出最适抽样公式。式中:D为允许误差,分别取值0.05、0.1或0.2;t为正态离差值;m为从树枝顶端向内20 cm枝梢的平均虫口密度。
当D取0.05时,N=3 369.356/m+70.416;当D取0.1时,N=842.339/m+17.604;当D取0.2时,N=210.585/m+4.401,见表3。
表 2 桂花网蝽成虫分布型频次测定卡方值Table 2 The distributed frequency measurement Chi-square value of E. sigillatus adult
表 3 桂花网蝽理论抽样数Table 3 Optimum sampling of E. sigillatus adult
由表3可知,桂花网蝽成虫的虫口密度相同,允许的误差越大,所需的理论抽样数越少;允许误差相同时,桂花网蝽成虫的虫口密度越大,其所需的理论抽样数越少。
3 结论与讨论
空间分布型的研究有助于正确制定野外调查方法、估计生物种群的数量动态,有利于抽样方案的设定、害虫的预测预报以及综合治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是生物种群的基本研究内容[22]。本研究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C、CA、m*/m、I、K)、Taylor幂法则和Iwao的回归模型,研究了桂花网蝽成虫在桂花树上的空间分布型,确定其属于聚集分布,并具有密度依赖性。利用频次分布检验,进一步确定桂花网蝽的属于聚集分布的负二项分布。在调查桂花网蝽成虫发生情况时,以20 cm枝梢作为抽样单位,按上、中、下、东、南、西、北分别进行调查,在允许误差(D=0.05、0.1、0.2)时,其最适抽样公式分别为:N=3 369.356/m+70.416;N=842.339/m+17.604;N=210.585/m+4.401。桂花网蝽成虫的最适调查理论抽样数与虫口密度、允许误差有关,这一规律与云南锦斑蛾(Achelura yunnanensis)幼虫[23-24]中华松针蚧(Sonsaucoccus sinensis)[25]成虫抽样模型研究结果相同。这为桂花网蝽的虫情调查、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桂花网蝽主要靠成虫爬行传播[9],其繁殖力强,数量多,桂花网蝽本身的生活习性如产卵习性[26]也可能是形成其空间分布状况的原因之一。通过观察,桂花网蝽一般在桂花树嫩叶的叶背面沿主叶脉产卵,产于桂花叶叶肉组织中,卵上面覆盖一些黑色的网蝽分泌物或排泄物,每片叶上的产卵数与叶片大小有关,多达80~90枚,4周约为一个产卵历期,每只桂花网蝽雌虫可产卵100~200个[10]。桂花网蝽每年4—9月份是其主要的危害期,其成虫及幼虫更倾向危害树龄高、树势衰弱、树体营养成分好、树体林分大的树木;天气环境情况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子,如寒害会减少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减少其发生量;光照条件、相对湿度、风力大小、降雨量以及人为活动都是其发展蔓延速度的影响因子,如桂花网蝽个体较小,在若虫羽化期遭遇大风天气,易造成其成虫成活率降低,产卵量降低,若在若虫羽化期遭遇连续大规模降雨,成虫易大量死亡;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域,其危害程度严重,而远离人群,人为活动较少的区域,危害程度相对较轻,这可能与人为活动能加速空气的流动、导致风折木、影响其天敌捕食有关。
影响桂花网蝽的空间分布型的因素复杂,具体是哪个因素或哪几个因素起着主导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可根据调查的理论依据,加强抚育管理措施,适时间伐,及时调整林分密度,清除虫源,伐除衰弱木、畸形木、濒死木、枯立木、风折木、风倒木,及时修除枯叶枯枝,保护或引进天敌,必要时适当运用化学药剂综合控制该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