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森林火灾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2021-05-03舒立福刘柯珍
何 诚 舒立福 刘柯珍
(1.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91)
自20世纪初以来,全球气温属于变暖的过程,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0.74 ℃[1],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一些极端气候现象的产生,如“厄尔尼诺”现象,这些极端现象的出现,造成夏季火灾发生次数逐渐增多[2-3]。2007—2010年夏季美国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森林大火[4-5];2007年希腊的夏季发生的森林火灾总面积超过26万hm2,其中,8月24日至26日,人为火原因造成的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18万hm2,是欧洲10年来最大的森林火灾[6-7];2010年俄罗斯夏季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火灾扑救共投入16.6万人,机械设备2.65万台,过火面积超过19万hm2[8-9]。夏季火频发,而且造成资源、人力、物力严重损失引起了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国也出现了夏季森林火灾频发的现象,尤其是内蒙古、黑龙江等中、高纬重要林区,受到夏季火的焚烧和侵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0-11],通过调查发现夏季火以雷击火的火因居多,以2017年在内蒙古汗马自然保护区的雷击火为典型案例。2000年后,受气候变化影响,原本只有春季、秋季2个火险期,夏季很少发生火灾,如今火险期延长,夏季火灾频发[12]。2002年夏季,我国东北林区共发生火灾142起(包括草原火),其中林火占62%,因雷击而造成火灾占26%。特别是2002年“7·28”特大森林火灾,其过火面积和强度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夏季森林火灾,过火面积为16 493 hm2,烧 毁 森 林13 808 hm2[10]。2020年7月15日 至17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阿木尔林业局发生雷击火4起,夏季火严重威胁了北方林区。目前我国对夏季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夏季火的特征、火灾发生时空分布特点,而对于夏季火火环境的研究较少。
火环境是林火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气候因素、天气因素、地形因素与可燃物等因素互为环境条件[13]。Veraverbeke等[9]首先评估了2007年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森林火灾对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舒立福等[14-15]于2003年对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火环境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大兴安岭林区地下火形成火环境进行了阐述,系统分析研究了森林地下火发生的火环境。我国对火环境的研究相对于林火管理先进国家处于落后状态,20世纪90年代后对火环境研究逐渐重视,区域及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大兴安岭地下火、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山地偃松(Pinus pumila)林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滇中昆明地区森林火灾的火环境,境外火的火环境,以及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飞火的火环境研究[16-19]。但大兴安岭地区面临夏季火火灾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大兴安岭夏季火环境的研究却屈指可数,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迫切需要对夏季森林火灾有新的科学认识。本研究以大兴安岭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夏季林火火场调研,结合气象数据,从地形、可燃物、气象要素方面,研究大兴安岭林区夏季火灾的火环境,以期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防火策略、进行夏季火管理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黑龙江大兴安岭区域(以下简称大兴安岭)处于北纬50°10′~53°33′,东经121°12′~127°00′,全区管辖包括管辖3县(呼玛、塔河和漠河)、4区(加格达奇、松岭、新林和呼中)以及10个林业局,总面积为835.12万hm2。研究区土壤类型包括: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灰黑土、草甸土、沼泽土,地势不高,海拔700~1 000 m。研究区温度带属于寒温带,年平均温度在0 ℃以下,自东南部向西北部,受大气环流季风影响,火险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漫长寒冷,基本上不发生火灾;春秋季天气条件变化剧烈,常出现高温、低湿和大风天气,是研究区重要火险期;夏季温差变化大、降水量集中,基本不发生森林火灾,但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气温升高、降水偏少、干雷暴火点频繁,成为林火高发期,且夏季火灾因雷击火的原因发生在原始林区居多,交通不便,扑救难度大,损失严重。
该区域引发夏季火的主要原因是干雷暴,6月、7月是发生雷击火相对较多的月份[20-21]。目前,中国大部分区域对春、秋季防火期的时间进行了界定,而对于夏季火险期时间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研究根据北方林区的春季防火期(每年的3月15日—6月15日)、秋季防火期(每年的9月15日—11月15日)的时间,对夏季防火期的时间进行了界定,即春季防火期末与秋季火险期初期,推算界定夏季防火期为每年的6月16日—9月14日[22]。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2.1.1 样地数据
按可燃物类型分析、整理黑龙江大兴安岭2000—2004年的28个夏季林火火烧迹地,437块样地的数据和资料,具体分布见图1,其中包括人为火和雷击火的空间分布。
图 1 夏季火样地空间分布Fig. 1 Location of summer fires plots
2.1.2 气象数据
研究区域中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http://data.cma.cn/),大兴安岭地区的气象数据涵盖9个气象站(包括内蒙古和黑龙江地区),区域包括:漠河、塔河、新林、呼玛、额尔古纳右旗、图里河、小二沟、博克图和阿尔山,其中择选出黑龙江大兴安岭4个气象站,区域包括漠河、塔河、新林、呼玛。通过中国气象数据网获取了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从1966—2015年的夏季火险期(6月16日—9月14日)地面气象资料,统计其地表日气象数据,包括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平均风速和最小相对湿度,对大兴安岭林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2.2 潜在火险因子
2.2.1 可燃物因子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的重点国有林区,因受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垂直方向植被结构层次少,多样性较低。优势建群种是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主要乔木有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mongolica)、白 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鱼鳞云杉(Picea jezoen);灌木植被主要有越桔(Vaccinium vitis-idaea)、笃斯越桔(V. uliginosum)、杜香(Ledum palustre)、偃松;相对于乔木层和灌木层来说,大兴安岭林区内的草本层较为发达,总覆盖度超过90%,主 要包括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等[23]。不同可燃物类型样地的数量分布见表1。
表 1 不同可燃物类型样地的数量分布Table 1 Numbe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lots with different fuel types
2.2.2 地理因子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地形特征呈现出北部较低、南边较高的现象。北部包括漠河一带海拔高度为700~800 m,中部地区海报高度约1 000~1 200 m,南部林区地形海拔高约1 200~1 500 m,另外林区总体地形表现为东侧较陡、西侧较缓。大兴安岭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山地和台原。山地地势比较平缓,80%以上的山地坡度为小于15°的缓坡。台原主要分布在伊勒呼里山以北,地形相对破碎,但山顶较平坦,高差相对小[24-28]。不同坡度、海拔的雷击火和人为火分布情况分别见图2~3。
图 2 不同坡度的雷击火和人为火分布Fig. 2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fires and human-caused fires in different slopes
图 3 不同海拔的雷击火和人为火分布Fig. 3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fires and human-caused fires in different elevation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类夏季火发生的可燃物类型
按照林火发生的位置将林火分为森林地表火、森林地下火、森林树冠火。由表2可知,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林火以地表火为主,因为林区内的草本层较发达,容易在林地表面起火蔓延。森林地下火普遍存在于落叶松-杜鹃林、落叶松-偃松林、落叶松-草丛林和阔叶混交林中,发生比例分别为50%、70%、60%、40%,其中以落叶松-偃松林最多;树冠火主要发生于偃松矮曲林中,比例达80%。
与春、秋两季不同,大兴安岭夏季林火可以为2种或3种林火种类共同存在,以森林地表火和森林地下火所占比例较多。林火发生时先是燃烧地表的枯枝落叶或草层,形成地表火,然后逐渐蔓延、扩散到腐殖质层进行阴燃,形成地下火。在腐殖质层较薄的地段或地缝,森林地下火接触到地表可燃物后,又可燃出地面转为地表火,与此同时,当地表火遇到大风或燃烧梯状可燃物时,会蔓延燃烧森林上方,又可演变为树冠火。在这3种类型火灾中,以森林地下火对森林的危害最大[14,29]。
3.2 不同种类夏季火发生的地形特征
地形为影响森林火灾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含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地貌或地表形状等因子。研究区不同坡向、坡度统计的各种夏季林火发生比例见表3。由表3可知,地下火的发生受坡度影响不大,而阴坡比阳坡发生地下火概率要高。树冠火发生概率随着坡度增大而增加,当坡度在20°时,树冠火发生概率高达45%;阳坡发生树冠火的概率大于阴坡。
表 2 不同林分类型夏季林火发生比例及地形特征Table 2 Proportion of summer forest fires in different stand types and its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续表 2
表 3 不同坡位、坡度夏季林火发生比例Table 3 Proportion of summer forest fires in different slope and aspect
3.3 不同种类夏季火发生的气候特征
3.3.1 气温
1966—2015年间各气象站夏季防火期日均温的变化见图4。由图4可知,各气象站夏季日均温近50年呈显著增加的趋势,随着年份的递增,大兴安岭林区的平均温度缓慢增加。最后10年各气象站日均温与最初的10年相比,温度增加了1.1 ℃。温度是影响森林火灾的又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温度升高,不但可以加快可燃物含水量蒸发,而且可燃物自身的温度也提高,进而使可燃物容易被点燃,这些因素会导致大兴安岭森林火险等级升高。
图 4 1966—2015年各气象台夏季防火期的日均温Fig. 4 Daily mean temperature of each weather station in summer fire season during 1966-2015
3.3.2 降水量
1966—2015年各气象台夏季防火期的降水量见图5。由图5可知,1966—2015年,夏季防火期降水量整体增加趋势不明显,可分成3个阶段。第1阶段:1966—1980年降水量上下幅度变化较小,降水量比较集中;第2阶段:1981—1999年降水量变化幅度明显增大,降水量也较多;第3阶段:2001—2015年降水量与前一阶段相比,明显减少,变化也相对比较集中。20世纪80—90年代(1981—1999年)夏季降水量的平均值分别比1966—1980年和2001—2015年增加了12.3%和11.3%。
图 5 1966—2015年各气象台夏季防火期的降水量Fig. 5 Mean precipitation of each weather station in summer fire season during 1966-2015
3.3.3 日平均风速
1966—2015年各气象台夏季防火期的日均风速见图6。由图6可知,1966—2015年各气象台夏季日风速的平均值整体上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最后10年夏季日均风速比最初10年下降了13.6%,特别是20世纪80—90年代夏季日风速的平均值下降幅度最大。大兴安岭林区内部复杂,其区域林火发生后会产生小气候,相比大气候,小气候环境对林火的发生、火行为特征影响更大(一般山脊风速较大,山谷风速较小),内部相互影响机制也极为复杂。
图 6 1966—2015年各气象台夏季防火期的日均风速Fig. 6 Daily mean wind speed of each weather station during 1966-2015
3.3.4 日最小相对湿度
1966—2015年各气象台夏季防火期的最小相对湿度的均值见图7。由图7可知,1966—2015年的夏季日时间区段,最小相对湿度的平均值整体呈下降的趋势,其中2008年各气象台反馈的日最小相对湿度的平均值达到最低峰值,之后虽略有升高,但整体还是小于2008年之前的日最小相对湿度的平均值;最后10年日最小相对湿度的平均值比最初10年下降了14.7%,特别是1997—2007年日最小相对湿度的平均值下降幅度最大。
图 7 1966—2015年各气象台夏季防火期的最小相对湿度的均值Fig. 7 Mean of daily relative humidity minimum of each weather station in summer fire season during 1966-2015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PSS、Excel等软件对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夏季火时空分布进行分析;从地理特征、气温、降水量、空气湿度、湿润指数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气候变化特征,数据分析表明大兴安岭夏季火以地表火和地下火为主,树冠火发生较少。树冠火主要出现在偃松矮曲林,发生比例达80%;其次是落叶松-蒙古栎林,发生树冠火的比例为15%。森林地下火主要出现在落叶松-偃松林中阴湿的环境,与坡度关联性不大,相对于阳坡,阴坡发生地下火的概率更高,原因是大兴安岭地区气候寒冷,凋落物分解缓慢,土壤层容易积累较厚的可燃物层,其中,阴坡积累的腐殖质层更厚。
由本研究可知,1966—2015年,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变化显著,特别是80年代和90年代后期,林区内气温升高,降水量年际波动性较大,在降水量较少的年份,日最小相对湿度较小,林区气候比较干燥,森林可燃物含水量低导致森林发生火灾的危险等级增加。综上可得降水量、温度及坡度直接影响着大兴安岭夏季森林火灾发生概率。1966—2015年间大兴安岭夏季防火期期间温度、降水量、风速、最小相对湿度研究表明,黑龙江大兴安岭向暖干化趋势发展,综合大兴安岭林区的可燃物类型、林分层次以及地理因素,大兴安岭林区夏季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概率增加。
夏季为是植物生长季节,高温对植被生长影响大,所以夏季林火对生长中树木的根、韧皮部和形成层危害较大,尤其对大兴安岭的主要树种-落叶松伤害最大,原因是落叶松侧根裸露,两个相邻侧根间特别干燥,表面还积累大量富含油脂的死可燃物,火灾造成落叶松林出现大片倒的现象。因此,森林防火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夏季林火的高发性和危害性,制定有关夏季防火期的应对策略及预案,尽可能减少夏季火灾造成的损失。森林夏季火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雷击火,如何预防和监测森林夏季火,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