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
2021-05-02尹正浩
□文/ 尹正浩
(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西安)
[提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保持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山东省17 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东省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发现山东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格局。根据研究结果,对山东省各区域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提出意见。
一、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40 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旅游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作为我国的“资源大省”、“经济强省”,在“好客山东”旅游品牌的引领下,旅游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山东统计年鉴(2019)》显示,全省旅游总收入9,892.4 亿元。本研究以山东省17 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建立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借助SPSS 软件,对山东省17 个地级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山东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简化数据集的技术。主成分分析法通过一个线性变换,经常用减少数据集的维数,同时保持数据集的对方差贡献最大的特征。
表1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二)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把这些统计量作为划分类型的依据。
(三)基本步骤。(1)对选定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2)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矩阵的初始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3)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计算各主成分的得分;(4)根据各主成分的得分和对应的权重,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地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并进行排序;(5)对新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三、分析过程
(一)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在评价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时,评价指标的选取非常重要。本文在系统性、全面性、有效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基础上选取指标,考虑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基础设施,构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表1)
(二)样本及数据来源。根据上文构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山东省17 个地级市作为研究样本。文中数据主要来自于《山东统计年鉴(2018)》《山东旅游统计便览(2018)》和《山东旅游年鉴(2018)》。
(三)分析过程。根据因子分析方法的原理,运用软件SPSS16.0 可计算出各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和各指标变量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等,如表2 和表3所示。(表2、表3)
由表2 可知,第一成分、第二成分、第三成分和第四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10.817、1.401、1.045、1.021,均大于1,并且四者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9.221%,大于85%,浓缩了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可以提取前4 个成分作为评价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主成分指标。
从表3 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中的建成区绿化面积、GDP、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数量、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数、国内收入、入境游客人数、旅客周转量、旅游外汇收入、A 级旅行社数量、第三产业比重、国内游客人数有较大的载荷系数,主要反映了旅游目的地现有的旅游业规模。第二主成分中的A 级景区数量、公园面积有较大的因子载荷,主要反映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环境。第三主成分中,公里密度有较大的载荷系数,主要反映了旅游目的地的交通通达程度。第四主成分中,旅游节会有较大的因子载荷,主要反映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底蕴。
在确定主成分之后,借助Excel,将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4 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到各地级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综合得分,结果如表4 所示。(表4)
由于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没有超过85%,如果仅按照第一主成分得分来排序,信息量不够大,会有片面性,因而利用SPSS16.0 软件进一步对已选定的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和第四主成分的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最后得到系统聚类分析的谱系图,如图1 所示。(图1)
四、结果分析
(一)主成分得分分析。从综合得分排名可知,青岛市、济南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淄博市和威海市这8 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都具备较强的旅游竞争力。而剩余9 个地市全部低于省内平均水平,旅游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从地域来看,首先以青岛为首的鲁东及山东半岛的沿海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经济发展水平高,使得这些城市具备更强的旅游竞争力。其次以济南为首的鲁中地区,旅游竞争力不及沿海城市,但交通便利,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具备一定的旅游竞争力。而鲁西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旅游竞争力弱。由此可见,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竞争力呈现东强西弱的局面,整体与经济实力相符合。
表2
表3
表4 各地级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综合得分一览表
(二)聚类结果分析。根据聚类分析谱系图以及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按照地区创新能力强弱的先后顺序,将山东省17个地级市大致分为五类。
第一类:青岛市。青岛一直是全国旅游的热门城市。青岛生产总值一直位于山东省首位,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得青岛拥有发展旅游业的经济实力。作为旅游城市,青岛不仅具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自然风光,还融合了欧洲的人文风情,加之舒适的海洋气候,旅游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具有最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第二类:济南市、烟台市。济南市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在全省范围内经济发展走在前列,旅游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山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又具备一批国家级A 级自然景观,并且占据交通要道。烟台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和青岛一样,拥有宜人的海洋气候,南北靠海,海滨旅游资源丰富。济南市和烟台市作为旅游目的地虽然不及青岛市具备那样强劲的竞争力,但旅游业发展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在省内处于相当靠前的位置。
第三类:临沂市、东营市。临沂市、东营市是全省范围内年轻而具有活力的城市。临沂市占据交通要道,物流业发展水平高,是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作为旅游目的地,临沂市具有人文优势,既有以汉晋为代表的古代文化,也有以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东营市是山东省最年轻的城市,依托胜利油田获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黄河在东营入海,黄河三角洲湿地以及黄河入海口,使得东营市拥有独特的河海自然风光,提升了东营市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临沂市和东营市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旅游吸引物,具有一定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第四类:威海市、济宁市、潍坊市、泰安市、淄博市。第四类的5 个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不及青岛、济南和烟台三个城市,但也具备了一定的旅游吸引力。威海三面环海,海岸线长度接近1,000 千米,沿线海水清澈,松林成片,海鸟翔集,有30 多处港湾、168 个大小岛屿,包含了刘公岛这样的历史人文景观。济宁市是一座文化名城,被喻为“孔孟之乡”,曲阜被认为是中国文人的天堂,“三孔”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因为运河文化,济宁又被称作“运河之都”。潍坊市被喻为“世界风筝之都”,扑灰年华和高密剪纸彰显了这座城市的人文风采。泰安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淄博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为齐文化的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综上,第四类的5个城市虽然不能与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城市相媲美,但具备了一定的旅游业发展基础,旅游吸引物也能吸引游客到访,需要根据自身城市特点,进一步增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图1 系统聚类分析谱系图
第五类:日照市、枣庄市、莱芜市、菏泽市、滨州市、聊城市、德州市。第五类的7 个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较弱。究其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不及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不足,不能有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亟须采取措施,发展旅游业,刺激旅游消费,提高旅游竞争力。
整体来看,山东省各地级市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格局。东部沿海城市,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滨旅游资源,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得城市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强于其他城市。中部城市不及东部沿海城市具备那样的滨海度假旅游资源,但齐鲁大地的悠久历史,赋予了鲁中地区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得这些城市拥有一定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鲁西地区是山东省内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最弱的地区,经济实力不比中东部地区,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或旅游文化匮乏,需要通过经济发展拉动旅游业发展,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并且完备旅游基础设施,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五、对策建议
根据之前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了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差距,以及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和不足。本文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依托经济发展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对于山东省境内的各旅游目的地城市,经济实力更强的目的地需要继续发挥经济发展的优势,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人才政策引进服务业专业人才,引进国际旅行社和国际酒店集团,从而提供更为优质、更高水平的服务;对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城市,虽然经济发展不及其他城市,但不能放弃旅游业的发展,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游玩,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再反哺旅游业,争取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
(二)改善旅游自然环境,提升游客旅游品质。在山东省各个旅游目的地当中,东部沿海城市对于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已经引起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问题,所以东部沿海城市注意对于海洋的保护,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中部城市工业发展水平高,重工业的发展严重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环境,影响了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要在发展中保护自然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的城市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谨防自然资源的破坏,做到旅游开发与环境开发和谐并进。
(三)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交通便捷。山东省的公路总公里数达到270,590 公里,这给予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强有力的支持。但航空运输呈现劣势,国际级别的机场仅限于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以及在建的青岛胶州国际机场,而其他地级市的民航机场规模和吞吐量小,不具备国际航运能力,全省的国际游客集散要依靠青岛市和济南市的两个机场完成。现如今入境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入境游客缺乏吸引力无疑会降低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为此,其他地市应该加强与省内两大国际机场的交通通达,如开通机场专线大巴,增强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力。
(四)深挖文化底蕴,塑造人文旅游环境。“齐鲁大地”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占据了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利用文化底蕴转变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是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对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不强的西部城市,要借助自身的人文底蕴使旅游业走上发展的道路;而对于已经具备竞争力的东部沿海城市,需要继续深挖自身的人文底蕴,发挥文化的全部优势,这可以继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六、总结
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与国内其他旅游目的地竞争旅游市场份额,需要省内的各地级市通过自身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人文底蕴挖掘来提升自身的旅游竞争力,真正形成省域内的全域旅游。
主要参考文献:
[1]倪向丽.我国省际旅游产业竞争力因子聚类评估[J].统计与决策,2018(21).
[2]张涛.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10).
[3]王新越,朱文亮.山东省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9(01).
[4]柯林,段笑培.我国省域国际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20).
[5]张鹏,郑耀星.基于动态因子分析的旅游竞争力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资源与市场开发,2015(06).
[6]王宁萱.区域海洋旅游竞争力提升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东岳论丛,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