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的空间规划研究综述

2021-05-02郑健群张炜康陈秋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0期

□文/ 郑健群 张炜康 陈秋滢

(1.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2.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

[提要]本文以1998~2018 年间知网数据库中有关空间规划研究文献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探索空间规划研究领域的文献外部特征、学科知识结构。研究发现:空间规划论文的发表数量基本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空间规划研究领域在期刊与机构高度集中;空间规划领域核心作者群仍未完全形成,不同科研机构学者间的合作与交流多、强度大。从空间规划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上看,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多规合一与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研究,城乡统筹下乡村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与规划管理制度创新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研究。

引言

空间规划改革作为我国近年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受到政府及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政府层面,国家、省、市县的空间规划改革陆续铺开。2010 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旨在统筹空间发展政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人口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规划、粮食生产规划、交通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等在空间开发和布局的基本依据”。关于空间规划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有1983 年发布的《欧洲区域空间规划宪章》和1999 年发布的《欧盟空间发展展望(ESDP)》,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欧洲空间规划研究计划(SPESP)。

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分析空间规划领域的研究现状。挖掘空间规划的根本属性与发展共性,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我国空间规划研究做出展望。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本文研究所选取的数据源为中国知网数据库,该数据库是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 数字图书馆”,具有很高的查全率和权威性。本文分析研究的数据库选择了CSSCI。以此检索式进行检索并剔除无关的会议通知及报告,最终得到1,749 篇期刊文献。

(二)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是在展现某领域或学科研究现状、辨识领域内重要的期刊与学者、勾画出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以及追踪领域发展的动态演化趋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国内学者也逐渐重视文献计量方法的运用,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比如,龚丽敏等通过对商业模式研究领域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了商业模式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研究流派;陶晓波等运用文献计量法挖掘社会化商务领域的研究主线和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领域进行分析。具体的研究方法有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三种。

二、数据分析

(一)空间规划研究的文献外部特征

1、期刊分布。表1 列出了1998~2018 年空间规划研究领域载文量前10 种期刊各自的载文量、学科领域、影响因子以及文献比例信息。由表1 可以发现,前10 种期刊的载文量占全部文献的比例为68.72%,表明该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比较集中。根据布拉福德定律,当某一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发表的学术期刊的发文量呈现为不均匀分布时,发文数量与所发表期刊的专业密切程度相关。把期刊的载文量由高到低排序,可以把期刊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从期刊的载文数量及影响力来看,《城市规划》以360 篇载文量居于榜首,文献比例为20.58%,其中《城市规划》中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是《从计划到市场:城市微观道路-用地模式的转变》,总被引次数为256 次。载文量排名第二的是《中国土地科学》,载文量200 篇,文献比例为11.44%,《中国土地科学》中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是《简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模型设计》,总被引次数为349 次。《城市规划》和《中国土地科学》的影响因子分别为3.251、3.327,其在该领域的期刊影响力中属于较高水平,因而可以认为《城市规划》和《中国土地科学》是研究空间规划领域文献的重要载体,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空间规划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发展方向。(表1)

2、核心作者及作者间联系。通过运行CiteSpace 软件,核算该领域全部作者各自的发文量,并且选择发文量在9 篇以及9篇以上的作者进行图谱展示。表2 显示,1998~2018 年空间规划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以及核心作者间的合作情况。(表2)

从表2 的作者发文量情况来看,1998~2018 年空间规划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北京大学的林坚(25 篇),其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土地利用规划、用途管制、土地利用变化、空间规划体系,其在该领域的学术论文被引频次较高的是《论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兼析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自然资源监管的关系》。南京农业大学欧名豪(14 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蔡玉梅(14 篇)和南京大学张京祥(14 篇)并列第二。通过分析各研究团队的文献主题,归纳出两大主要研究主题:第一,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问题;第二,多规合一与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问题。综合来看,空间规划研究领域16 位核心作者共发文量为190 篇,占总篇数的10.86%,这表明空间规划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仍没有形成。

3、高产科研机构及机构间联系。表3 中显示了1998~2018年空间规划研究领域的高产科研机构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表3)

从被引频率来看,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虽然发文量不多,但它们的被引总数却很高,其原因是严金明、欧名豪、蔡京梅、郑伟元、贾克敬、冯广京等属于这三个科研机构,他们文献的单篇被引率高。从高产科研机构图谱以及科研机构信息表可以发现,空间规划领域科研机构间的连线复杂,合作强度大。

(二)空间规划研究的知识结构:关键词共词分析。共词分析是探索学科知识结构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出现在同一篇研究文献内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反映某一科学领域主题间的联系。从图1 中可以发现,除“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关键词以外,高共现频次的关键词有“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以及“城镇化”,而且这些关键词居于共现网络的中心位置,表明这些关键词的中心性比较高。(图1)

表1 1998~2018 年空间规划研究领域高载文量期刊(前3 种)一览表

表2 发文量14 篇及14 篇以上作者信息一览表

为了进一步探索1998~2018 年空间规划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本文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对该领域的知识结构进行判定。通过SATI 软件建立该领域前50 个关键词相互关系的相异矩阵,再将其导入SPSS 软件中进行多维尺度分析,选用Euclidean 距离,由此得到1998~2018 年空间规划研究领域多维尺度图谱。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文还通过聚类树方法将前50 个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对聚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了5 个聚类。(图2)

通过图2 确定的5 个聚类,通过知网关键词检索,研究提取高被引文献,提炼5 个聚类的研究方向,聚类1 是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聚类2 是多规合一与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聚类3 为城乡统筹下乡村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聚类4 为空间规划中公众参与规划管理制度创新研究;聚类5 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研究。

1、多规合一与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研究。通过多规合一构建空间规划体系是空间规划研究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多规合一”是指在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下,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表3 1998~2018 年空间规划研究领域高产科研机构信息表

图1 1998~2018 年空间规划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前50 个)

图2 1998~2018 年空间规划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图谱(前50 个)

2、城乡统筹下乡村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乡村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一个专项规划方向,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技术手段。葛丹东指出我国的乡村规划大致经历了雏形期、成长期、完善期三个阶段,规划内容从农居建设到城市模式再到成熟的城乡统筹,形成系统完善的规划体系。吴小平等结合城乡统筹、“大区域、小镇村”的区域协调理念,规划结合琼中县发展实际,从乡村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保护和风貌特色塑造5 个方面提出了规划策略。

3、空间规划中公众参与研究。公众参与的研究涉及到空间规划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问题,是空间规划的重要研究领域。公众参与空间规划是提升规划合法性与科学性的内在要求,本质是对空间利益的权威分配。

三、结论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多维尺度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1998~2018 年间有关空间规划的研究文献外部特征、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一)从文献的外部特征上看:①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基本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②《城市规划》《中国土地科学》等是该研究领域的主要载体;③空间规划领域核心作者群仍未完全形成,不同科研机构学者间的合作与交流多,强度大。

(二)从空间规划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上看,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①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②多规合一与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研究;③城乡统筹下乡村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④空间规划中公众参与研究;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CASTELLS M.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Economy,Society and Culture [J].The Information Age Economy Society&Culture,1996.

[2]BRENNER N.Urban governance and the production of new state spaces in Western Europe,1960-2000[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4.11(03).

[3]王金岩.空间规划体系论:模式解析与框架重构[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4]HOLGERSEN S.Spatial planning as condens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A dialectical approach [J].Planning Theory,2015.14(01).

[5]Renaud A.,Walsh I.,Kalika M.Is SAM Still Alive A Bibliometric and Interpretive Mapping of the Strategic Alignment Research Field[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16.25(02).

[6]龚丽敏,魏江,董忆,等.商业模式研究现状和流派识别:基于1997-2010 年SSCI 引用情况的分析 [J].管理评论,2013.25(06).

[7]陶晓波,杨学成,许研.社会化商务研究述评与展望[J].管理评论,2015.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