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啊,把我的歌唱给您听

2021-04-30王利民

阳光 2021年5期
关键词:诗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披荆斩棘。一百年的光荣与梦想,一百年的曲折与坚强。这是自强不息的过往,这是和衷共济的历程。一百年间中华民族从屈辱中觉醒、从衰败中崛起;一百年间人民中国意志坚定走向富强、走向和谐。这极不平凡的岁月,这值得自豪的纪念,让我把心中的热爱唱给您听。

一百年前,当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的时候,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人民送来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当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方向的时候,一只红船缓缓行驶在七月的南湖。它冲破低沉的阴霾,它划破死寂的水面,它激起皎洁的浪花,一往无前地驶向微茫的曙光,它开天辟地地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从此有前途了,中国人民从此有希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好像一道曙光照亮黎明前的中国。它使饱经黑暗的人民看到了光明,它使无助彷徨的人民看到了希望!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那个彻夜无眠的历史瞬间,蓦然回首,依然会让每一个中国人油然而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依然会发自内心地感动和感慨:亲爱的党,请让我把心中的歌唱给您听!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一百年来,几经曲折探索,几经艰难抉择,始终坚韧不拔。难忘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难忘井冈翠竹的挺拔俊秀,难忘白山黑水的斗志昂扬,难忘横渡长江的千帆竞航……当战争的硝烟渐渐离我们远去,留在记忆中的那份激动和自豪仍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曾记得满目疮痍的新中国,恰若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经受着重重艰险与考验:抗美援朝,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三年天灾,磨砺了我们不屈的脊梁;十年浩劫,锻造了我们重生的希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总设计师发出了掷地有声的总动员令:改革!开放!

浴火重生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此迈开坚定有力的步伐,斗志昂扬地走进新时代!

我们惊喜地看到——

解放思想、觉醒后的中国,摒弃盲从与困惑,开始理性地思考与抉择;科技先行,凝聚起的中国力量,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对内改革,大河奔流,鱼龙竞游,风涛里奋进着多少飞舟;对外开放,帆乘风行,船击水走,激流中演绎着多少风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中国制造”正实现著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华丽转身;反腐倡廉,打虎灭蝇,风清气正,法治中国践行着法治思维,实现着法治方式。特区人闯出深圳速度,黄浦江畅游巨轮轻舟,黑土地重现绿肥红瘦,黄土高原上放声欢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细雨绿化长城内外、美化大江南北、滋养人们的道德心灵和情感理念……

一条条高速公路、一座座跨海大桥纵横交错,编织成一副副神奇壮美的中国结;“一带一路”,务实外交,彰显大国风范、大国自信、大国气魄。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紫荆盛开,莲花绽放;海峡两岸兄弟携手,渡过劫波,鸿沟变通途;三峡工程举世瞩目,青藏铁路前无古人;“辽宁”舰突破岛链,“蛟龙号”挑战极限;“神舟”日行八万里,“嫦娥”奔月游太空。龙的传人实现了千年的飞天梦想,笑傲苍穹:中国来了!

一百年风云变幻,一百年披荆斩棘,新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新中国的成就有目共睹。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科学发展,得益于坚持探索与实践验证出的真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一个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个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

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进取,奋力拼搏,无私奉献,荣辱与共;历经跋涉的艰辛,体味奋斗的甘苦,分享成功的喜悦。

顽强的拼搏,不懈的进取,弹指一挥间。太多太多的记忆,太多太多的见证。一百年,我们走过的是坎坷崎岖,我们甩掉的是落后贫瘠。艰难与险阻,我们何曾畏惧?血汗和泪滴,我们倍加珍惜。因为,我们始终坚信: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堪称奇迹!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无与伦比!

亲爱的党啊,让我在您百年华诞之际,深情地道一声:生日快乐!让我迎着初升的朝阳,把全身心的爱唱给您听!

王利民:网名雨打芭蕉,七○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张家口市诗词协会理事。诗词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诗人》《燕赵诗词》《诗选刊》《诗歌周刊》《中国诗界》等;曾荣获枫叶论坛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诗文大赛一等奖等;作品入选《诗选刊·2013年青年诗人网络大展特别专号》等选本。

猜你喜欢

诗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