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炖蛋
2021-04-30王蕙利
王蕙利
清明前的家乡,酥雨迷濛,菜花遍野,如画美景在眼前徐徐展开。除了眼前这让人心波荡漾,喜悦沉醉的明媚春光外,还有一种时令风物,更让人惦记,它就是游弋于碧水中的塘鳢鱼。
塘鳢鱼,别名菜花鲈、土布鱼等,属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它们的个头通常不大,只有二三两左右。扁扁的嘴,大大的头,一身灰黑色虎皮斑纹,加上舞扇一般张开的鱼鳍,长相堪称滑稽。
塘鳢鱼圆胖的体型,造成它们的游泳技术极差,平时多用硕大的胸鳍缓慢匍匐而行。即便受到惊动,也只会划弄一下扇状双鳍,像飞机那样向上冲一下,然后划出一条下降的弧线,复又沉到水底。
记得早年间,塘鳢鱼是在吾乡分布很广且价廉的鱼种。水桥石缝、水下瓦砾处,经常可以看到它们那懒懒的、呆呆的,参禅般的黑色身影。尤其是开春后,冬季伏于水底的塘鳢鱼,开始成双成对地游到浅水区产卵。塘鳢鱼的鱼卵需附着在硬物上,水乡屋前宅后的河埠、水桥底部的空隙处,自然成了它们各自盘踞的“水泊梁山”。
塘鳢鱼的领地意识很强,有护窝本能,为了下一代的安全,它们极敢于亮剑。只是那技术层面一无可取的泳技,也使其动辄被俘。有些乡间高手,不用任何工具,借着去河埠洗脸时,挽起袖管,直接下水去摸这呆头塘鳢。看准后,双手合拢,或者一手拢住洞口,另一只手伸进去掏。塘鳢鱼不像其他鱼那样黏乎乎的,握在手里比较粗糙,多数时候能手到擒来。若有心思花上一个多小时,当天的小菜也就有了。
莫看塘鳢鱼那仅两三寸长的小个头,好像没啥吃头。可能是因为懒惰的性子加上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它们的肉质异常细嫩。特别是清明前后的塘鳢鱼,因整个冬日都躲在水下的烂泥里,吞袭小鱼、小虾,最为壮实肥美,食法也多,红烧、白汁、油炸、烧汤、制羹无不适宜。
浓油赤酱的红烧塘鳢鱼,是乡土味极浓的家常吃法,一直受到不少人偏愛。而在我看来,另有一款塘鳢鱼炖蛋,似乎更为原汁原味一些。
旧时的家乡,几乎每户农家都养鸡鸭,鸡鸭蛋是农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许多乡间小孩从小就会自力更生做炖蛋,并试着把这样那样的东西和鸡蛋一起炖,蚕豆瓣、毛豆、虾米……其中最好吃的要数塘鳢鱼。
先把塘鳢鱼洗净,放在饭锅上炖到饭开,然后从鸡窝里摸一只蛋,打入鱼碗中,加料酒、味精、麻油调融,等到饭熟,那鲜香味美的塘鳢鱼炖蛋便可上桌了。
塘鳢鱼炖蛋,最动人的是开锅的美好瞬间,炖鱼的香味和饭的香味一起飘出来。再撒点葱花,更是色香撩人。用勺子轻轻一碰,那细嫩的炖蛋还会晃动。趁热吃上一口,塘鳢鱼混着鸡蛋的鲜美,一点一点淡淡地从舌尖上绽放,渐渐充溢整个口腔,恰如江南丝竹般清雅悠长,至今想起仍意犹未尽。
如今,随着环境的变化,家乡已难觅塘鳢鱼的踪迹。去年春天,我到菜场买菜时,见一群人围着看什么。挤进人群一看,差点叫出声来,原来鱼贩的水桶里,赫然有几条久违的塘鳢鱼,正静静地匍匐于水中,但仔细分辨那鱼的颜色和身材,基本可以肯定并非野生货。
失望之余,我突然非常想念当年那既无污染,也未人工催肥的野生塘鳢鱼。尽管那时的我,对它们是如此的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