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如何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
2021-04-30赵凯
赵凯
随着高考日渐临近,考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加上对高考过高的期望,一些考生精神压力大增,出现心神不定、精神萎靡、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等现象。这些现象影响考生的正常学习,还有可能影响他们考场发挥。考试焦虑是如何产生的?该如何缓解?让我们听听医生和教育专家的意见。
出现这四种情况,表明孩子的考试焦虑已相当严重,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寒假后开学,湖南省长沙市某中学的高三毕业班进入高考倒计时,老师和学生都明显感觉到了紧张,连走路都不知不觉加快了脚步。女生小史成绩稳定在年级第100名左右,按学校往年的升学率预估,她考上985高校不成问题,但她一看到黑板旁边的倒计时牌就心慌,偶尔还会出现头晕、尿频、多汗等症状。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考试焦虑症。
小史的班主任虞老师告诉笔者,班里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不同的是每人的承受能力有差别。
“小史是个敏感的女孩,家境不是很好,可能她对未来想得太多了。”虞老师分析,“寒假前的那次月考,考数学时,小史突然晕倒,被救护车送到医院,试卷没有做完,影响了总成绩,她在班里哭了好几次。我找她谈了几次,效果不好。高考临近大家都紧张,普通的劝慰不管用。”
考试焦虑是普遍现象,每年都困扰着大量考生,但并未真正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广东省番禺市高三学生小柯甚至認为,焦虑是考生的良心:“对我们考生来说,12年寒窗苦读终于要结束了,决定命运的时刻即将到来,谁不焦虑谁就是没心没肺!想想家长、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多少,都眼巴巴地等我们出成绩呢,谁敢保证自己在考场上能正常发挥?谁敢保证自己能被理想的大学录取?所以,焦虑是考生的良心,也是考生的常态。”
山西省运城市高三男生小田不承认自己有考试焦虑,又说自己经常失眠:“其实失眠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正好起床学习一会儿。反正年轻嘛,第二天照常上课,偶尔打个盹儿就扛下来了。考生嘛,就应该废寝忘食。等高考结束,我一定痛痛快快地睡上三天三夜!”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无论考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如何,都存在考试焦虑。也就是说,平时学习成绩好不能消减考试焦虑,成绩拔尖儿的考生更焦虑,甚至不乏在最后关头崩溃的案例。
江苏省徐州市高中语文老师唐先生告诉笔者:“两年前,我带的毕业班有一个尖子生在离高考只有半个月的时候寻了短见,真是太可惜了!她留下遗书,说自己已经半个月没睡着觉了,死亡对她来说不是痛苦,而是解脱。她的妈妈受不了这样的刺激,在女儿的葬礼上突发脑溢血,偏瘫了。这两年,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会反复提醒家长关注学生的考试焦虑,不能让悲剧重演。”
北京市某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钱先生告诉笔者:“考试焦虑是学生在考试情境中经历强烈紧张、焦虑的一种心理状态,通常出现在考试前或者考试进行中。考试焦虑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学生症状比较轻微,会在考试中发挥得不错;有些学生受考试焦虑所困,甚至在考试中或考试前经历惊恐发作,严重影响考试的发挥。”
钱主任认为,学生出现以下四类情况,表明其考试焦虑已经相当严重了:一是肌肉紧张,无缘无故地心慌、胸闷、血压升高、出汗或手脚冰凉等;二是情绪上总是处于烦躁、无助、担忧的状态,有时候也会胆怯、缺乏信心和自我否定,长时间无法自行缓解;三是头昏脑涨,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经常处于滞顿状态,休息后也不能减轻;四是失眠、厌食、肠胃紊乱,甚至发烧或内分泌紊乱等。
钱主任特别提醒:“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学生来说,生理表现会更明显。前来咨询的学生中,就有人因为焦虑出现莫名的腹泻、头痛、多汗等各类生理表现,家长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自我评价过低和自我期待过高是产生考试焦虑的根本原因
对于孩子的考试焦虑,家长们忧心忡忡,谈虎色变。
河北省唐山市家长狄女士告诉笔者,她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不是知识掌握得不好,而是怯场:“中考的时候,他临场发挥不佳,白白丢了50分,最后有惊无险,踩着录取分数线进了现在就读的这所重点学校。现在刚刚有了些高考的气氛,他又要掉链子,真愁人啊,这孩子怎么这么脆弱!”
山东省济南市家长乔先生也因女儿的考试焦虑愁得焦头烂额。接受采访时他无奈地说:“身体上有病吧,咱可以找医生诊断,B超、CT、磁共振,总能检查出原因来,可是考试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太神秘了,心理医生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找不到原因,自然无从下手。眼看高考就要到了,只能听天由命了!”
广东省珠海市心理咨询师蔡先生认为,引发考试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的自身原因不外乎以下4类:
1.以往考试失利留下了心理阴影
只要参加高考,学生就会面临一次自我价值的审判。如果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就会对高考不抱太大希望,对考试持消极态度。而考试偶尔失手的尖子生通常有完美主义倾向,唯恐在高考这种“一锤子买卖”中再次失手,有想赢怕输的心理,于是产生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可以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在一次考试中经历焦虑后,学生可能会害怕下一次考试中再次经历焦虑,以至于他在下一次考试时更加焦虑。在反复经历考试焦虑之后,学生可能会放弃改变处境的努力。
2.复习不充分,对自己缺乏信心
有些学生因患病、转学、家庭变故等原因没能系统复习,眼看高考临近,通常会乱了阵脚,失去信心。有的学生在临近高考时大量做题,但做题多,问题就多,这是正常的概率使然,但学生偏执地认为自己复习得不充分,于是产生心理压力。有的学生心理素质不佳,遭遇一些突发事件,比如自己遇车祸受伤、父母离婚、祖辈过世等,有可能心理崩溃,自乱阵脚。
3.自我评价过低
有的学生性格中有自卑倾向,对自己评价过低,尤其是评价标准出现偏差,将自我价值感和考试成绩相关联,而且多与发挥不佳的考试成绩相关联,认为自己不可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处于拼搏与放弃的矛盾中,不断对自己施压,考试焦虑自然就产生了。
4.自我期待过高
学生的自我期待过高是产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有些尖子生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目标,非北大、清华不上,甚至瞄准了世界名校,无形中给自己施加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重庆市教育专家林女士认为,学生有考试焦虑,老师和家长难辞其咎:“我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对毕业班的动员只有一个招数,那就是制造气氛:拉横幅、挂倒计时牌、开誓师大会、模拟考试……认为竞争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实,压抑的校园气氛是有副作用的,那便是让学生产生考试焦虑。”
林女士的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为父母参加高考。有些学生说,自己要参加高考了,父母在家赔着小心,连电视都不敢开,餐桌上多了许多营养品,甚至为一点噪音与邻居翻脸。父母越是这样,学生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唯恐自己考不好,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于是产生考试焦虑。
把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和要求当作动力,把学校和社会对高考的宣传当作鞭策,把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和体贴当作支持
考试焦虑对考生的危害如此严重,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缓解呢?综合各位医生、心理咨询师和教育专家的意见,以下六大对策可供家长们参考。
第一,正确认识考试焦虑,不可矫枉过正。考试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正如人们做事需要适当的压力和动机一样,适当的焦虑也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不可缺少的。所以,要看到焦虑积极的一面,不可矫枉过正。
第二,坦然面对考试焦虑,积极寻找原因。对考试焦虑有了正确的认识,家长就没有必要为焦虑而焦虑,不如和孩子一起坦然地接受它,然后找个时间,和孩子一起分析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可以先把可能的原因列举出来,再逐项加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都会发现,这些原因并不那么可怕,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予以解决。这样的分析能纠正孩子的认知,让他感觉踏实些。
第三,鼓励孩子充分复习,适应竞争。客观地看,学生产生考试焦虑,主要原因是复习不充分,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全面、充分地复习,积极查漏补缺。具体来说,要帮助孩子根据自己各科的基础和学习现状,有策略地复习;认清自己的学习风格,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较,要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高考在即,学校会营造竞争气氛,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减压,引导孩子把老师、家长的期望和要求当作动力,把学校和社会对高考的宣传当作鞭策,把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和体贴当作支持,让孩子保持平静之心、竞争之心和自信之心。
第四,积极暗示,增强信心。考试焦虑主要是一种内心感受,其本身毫無可怕之处,可怕的是孩子对它的态度。如果因焦虑而焦虑,就会引起继发性焦虑,陷入恶性循环。高考前,家长要引导孩子以积极的话语暗示自己,以轻松的情绪调节生活,以自信的态度评价未来。
强化自信有很多方法,如默念“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等。在积极的自我暗示下,把高考前的复习安排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
第五,合理安排作息,劳逸结合。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忙里偷闲,缓解紧张情绪。乱无头绪、不讲章法只会增加焦虑。另外,适当休息可使心理压力有效减弱,压力较大时,不要闷在心里,要找家人倾诉苦恼。
家长要鼓励孩子适当运动,以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运动可以把困在肌肉里的压力充分释放出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使人感到快乐。运动还能产生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可以缓解焦虑。
第六,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孩子焦虑过重时,家长不妨多组织些家庭活动,比如看电影、郊游等,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童年的快乐时光,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暂时走出焦虑心情。如果孩子在考场上出现焦虑症状,可以试试深呼吸法:每次只认真地看一个题目,而不是所有的题目。每看一个题目,试着做一个深呼吸,用鼻子深深地吸气,确保肺里充满氧气,然后用嘴呼气。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保持镇定。
编后:
参加高考是孩子的事,把孩子的应试状态调整到最佳是家长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首先要保证自己不过度焦虑,以免在不知不觉间向孩子转嫁焦虑。此外,正常而温馨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护伞——重点是“正常”,家长切不可画蛇添足地为孩子做许多特别的事,以免让孩子惴惴不安。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