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1-04-30瞿萧羽庄敬宜刘子恒

黑龙江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实训职业

瞿萧羽,庄敬宜,刘子恒

(1.吉林建筑科技学院,长春 130111; 2.长春华大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长春 130000)

1 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

2014年,国家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本科生培养模式。我国建筑市场仍在迅速发展,学校的层次性差异及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要求教育模式日益开放多元,加强研究性和实践性,“教学和科研并重”及“产、学、研结合”成为中国建筑教育新的走向。

2 引入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和模式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可以促进我国的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工程教育认证的作用在于加强教育与学术的统一,加强课程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教师教学有动力;系统整合教学与评价,彰显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专业教学氛围;人才培养与产业相结合,毕业生上手快。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理念,需要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中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点及知识点,进而建立课程体系。明确课程与知识、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而具体到各门课程教学是否达成毕业目标,课程对能力点的支撑度,以及理论与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与整合。通过将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程相对应,确保每个能力点都得到充分落实。

2.1 设计能力

主要包括市场调查分析、方案的策划与构思、方案设计与招投标、中小型建筑施工图设计。对应能力点:建筑课程设计实践,市场调查实践,效果图、PPT制作及演讲,BIM培训,建筑设计方案投标文件编制实训。涉及知识点及课程:设计前期、建筑设计、建设法规、城市设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设计原理、结构选型。

2.2 项目能力

包括项目规划报批文件编制、项目设计报建和项目竣工验收。规划报批文件包括:规划条件图、报批文本、总平规划图、单体平立剖及效果图、综合管网图。项目设计报建包括:由设计院负责或协调的各类设计报批文件,如项目前期与策划、建筑节能报审、消防设计报审、勘察设计报审和建筑施工图审查。项目竣工验收包括:项目概述、规划验收、消防验收、质量验收、房产测绘等。对应能力点:建筑工程项目报建、建筑工程规划许可报批、建筑节能报批、建筑施工许可报批、建筑工程消防报审、房屋产权测绘验收等技术文件编制和实训。涉及知识点及课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节能、建筑消防。

2.3 工程能力

工程能力指施工现场设计服务与管理的综合能力,包括对现场的施工监管及竣工验收,对各类建筑施工过程的现场设计服务,如各专业图纸变更、交底、组织竣工验收,以及对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的管理。能力培养:小型建筑工程全过程设计实践、工艺操作能力、建筑工程施工图现场服务实训、建筑施工管理实训、工程竣工验收实训以及相关技术文件编制实训。涉及知识点及课程: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建筑技术、工程管理。

3 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3.1 建立与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块

按照建筑学专业职业要求和职业建筑师的资格标准,建立与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块,优化重构实践课程结构。将校内学习模拟成实际工作场景,将学科体系重构成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转化为工作中的行动步骤和工作过程,重新排序专业知识的传授方式,提倡学生以主动参与、实践互动、课程有机衔接的方式学习,加强学生项目综合设计能力。

图1 建筑学实践教学模块Fig.1 Architecture practice teaching module

3.2 培养和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和经验交流与反馈平台,使教学直接融于生产环境中。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工艺操作流程,完成相关的工程实训,加强工程理论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提高工程参与度和对实际工程的应用能力。加强设计院实习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和过程管理,设计院实习是建筑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的重要实践环节,能为今后职业技能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在2016版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修改中,将设计院实习从第八学期调整至第九学期,既可以实现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无缝对接,又能够在实习过程中提升职业素养,掌握工作程序及协同工作方法,做好职业规划和定位,提前熟悉和选择合适的就业单位,从而形成“实习—就业”链接体系。为加强对实习的过程性管理,将以往实习成绩由校内通过实习答辩评定,转变为校外导师依据学生出勤情况、任务完成、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过程考核评定,并作为综合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学院与实习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全程监管学生的学习动态,校内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3.3 构建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建筑学专业以培养学生“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目标,积极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通过邀请设计院专家担任设计课和毕设导师参与课程指导,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讲解设计难点及技术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建筑、景观小品的实地设计,参与当地城市建设实践,培养学生的技术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将技术类课程融入到高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将注册建筑师考试内容融入到理论及建筑设计课程中,将对各类建筑设计规范的考查和讲解穿插到建筑设计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协作性,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通过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分析,80%的毕业生入职设计院从事专业设计,毕业两到三年的毕业生可独立完成从前期策划到后期施工图绘制的整个流程,并积极为报考注册建筑师而认真准备。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实训职业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职业写作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