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控因素影响下促进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2021-04-30孙晓芳

黑龙江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考研毕业生新冠

孙晓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与生物学院,广州 510550)

毕业生人数近年来不断增长,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20万,2019年高达834万,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1]。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导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工作任务艰巨,未就业毕业生异常焦虑。然而现实中,供需差别大,用人单位需要更多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高校毕业生往往眼高手低,不愿做基层工作[1],造成了企业用工荒,毕业生又难以就业的双重困境。

毕业生人数屡创历史新高,就业工作面临空前复杂的局面。2011—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如图1所示。

图1 2011—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Fig.1 Number of 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2011 to 2020

如图1所示,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为874万毕业生创历史新高。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挑战。因此,针对新冠肺炎公共危机事件中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探索解决对策是当下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 新冠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1.1 经济下行,就业岗位缩减

新冠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经核算,我国GDP 2020年一季度同比下降6.8%,为206 504亿元,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出现了经济的负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下降3.2%,为10 186亿元,第二产业下降9.6%,为73 638亿元,受到的影响最严重,第三产业122 680亿元,下降5.2%。当前我国疫情基本稳定,国际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国外疫情的扩散也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进而给我国的复工复产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3]。同时,各行各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也大量缩减,有些企业甚至取消了原定的招聘计划。在众多人面临失业的困境下,毕业生想要顺利就业,显得困难重重。部分企业原定招聘计划与受疫情影响后的缩减计划如表1所示。

表1 招聘计划对比表Tab.1 ComparativeTable of recruitment plan

1.2 新的招聘形式涌现

疫情的爆发,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也打乱了春招的节奏。各地临时取消现场招聘会或停止春季招聘。2020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出通知,要求暂停各类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实现供需对接,开展网上面试及签约等一系列活动。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传统的线下招聘会不得不停止,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形式的线上招聘。线上招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疫情期间的招聘难题。但是,线上招聘无法给面试官与应聘者提供真实的面对面交流,面试官无法直接有效考察面试者的能力,且线上招聘对网络质量及设备等要求严格。相比线下招聘会,毕业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就业成功率也有所下降。

1.3 对毕业生求职意向的影响

随机选取225名毕业生,就是否想从事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员工、私营企业员工、创业以及其他职业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统计结果Tab.2 Statistical results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从事职业意愿调查结果里,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企员工总占比45.78%,这两项的总占比高出其他选项很多,也反映出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毕业生想从事的职业更加趋向于稳定性的特点。可见,新冠疫情对毕业生的职业倾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新冠疫情影响下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

2.1 各行业受损严重,岗位需求骤减

毕业生就业去向绝大部分依然是私营企业或其他经济体,而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在吸纳新增就业方面贡献显著。2018年,我国私营企业为3 143.26万户,私营就业人数为21 375.4万人,个体户为7 328.58户,个体户就业人数为16 037.6万人,两者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48.3%。在此次疫情中,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中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受影响严重,受限于人员物流的管控及整体消费市场需求下降,短期内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职人员的就业需求受到全面限制,用工总需求大幅缩减。

2.2 毕业生就业意愿降低,就业积极性受打击

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实习也受到了影响,毕业实习是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上积累经验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考察和留用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促进高校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疫情影响下,众多应届毕业生只能居家隔离,不但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实施,同时对毕业生就业也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随机选取225名毕业生,就是否考研、考公务员、就业、创业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统计结果Tab.3 Statistical results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选择考研的学生占据近二分之一,这一方面反映学生普遍有提升学历的意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现实就业的困难,倒逼学生不得不考研。考研、考公务员的学生人数超过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占据总人数不到三分之一,切实反映出本届毕业生主观就业意愿不强,就业积极性不高,这与新冠疫情的影响不无关系。

2.3 海归毕业生挤占国内毕业生岗位

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国际物流运输成本增加、供应链上下游断裂,多数外商缩减了在华投资,企业招聘需求有所下降。2020年一季度,外商独资企业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了37.0%。2020年,我国有874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相比2019年增加了40万人,除本土高校毕业生外,还有大约60万海归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巨大,但受疫情影响,企业招聘规模缩减,线下招聘迟缓,由于毕业生之间还存在劳动替代效益,彼此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专业和职位匹配难度有所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3 新冠疫情下毕业生就业应对策略

3.1 国家提供政策支持

3.1.1 拓宽就业渠道

第一,扩大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规模。为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出台了系列促就业的宽松政策,国家层面和各省市均出台了系列应对疫情稳定就业的相关政策,如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减免中小企业的贷款利息来减轻其经济负担,对复工复产企业所需生产资金贷款开通绿色通道保障其正常运行。第二,扩大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增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基层项目的招募需求,增加事业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开发各类基层服务岗位,以扩大基层就业规模。第三,扩大招生、入伍规模。积极扩大研究生和专升本招生规模,加大高校征兵宣传力度,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第四,鼓励创业,支持灵活就业。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政策支持。放宽企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建立健全创业激励机制,促进创业。

3.1.2 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第一,加强精准就业指导。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提升毕业生求职技能及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力。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合理择业,积极就业[1]。第二,加强公共专场招聘服务。依托高校就业中心,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和大型招聘平台的作用,持续开展各类网上招聘活动。

3.1.3 强化困难帮扶

加强对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少数民族、贫困县等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精准帮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疏导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缓解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完善帮扶台账,开展送岗位、送信息等一对一就业援助[1]。

3.2 高校做好保障措施

第一,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充分发挥校友会的资源优势,深挖就业岗位资源,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通过电话、微信、QQ、邮件等方式主动和合作单位进行联络,提供毕业生信息,推介学校网络招聘平台,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第二,做好毕业生就业动员和指导工作。大力动员毕业生参加应聘,指导毕业生提前做好各项应聘准备,如个人简历、就业推荐表、成绩单、荣誉证书等,避免因准备不足错失就业机会。鼓励毕业生主动寻找就业机会,积极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尽快落实工作单位。指导毕业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

3.3 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研融合,推进就业基地建设。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3+1”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团结,为创建校企搭建就业教育平台,努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第二,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引导毕业生将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就业、自主创业,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到基层就业、创业[4]。积极响应并宣传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乡村教师等基层项目,认真贯彻落实,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工作。

3.4 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类网络招聘会

紧贴专业特点,加强与专业匹配度高的用人单位联系,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招聘活动。发挥各类社会招聘网站的积极作用。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招聘网站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服务于毕业生就业[2]。

3.5 完善就业帮扶工作体系

第一,抓毕业促就业。逐一核查每一位毕业生的学分情况,针对还有挂科、重修,可能不能顺利毕业的学生,尤其是进入考研复试的毕业困难生,给予关心关怀,指导他们制定科学可行的学习计划,争取顺利毕业。第二,做好考研毕业生的指导、帮扶工作。针对考研的毕业生,在院校调剂和复试、面试等环节要给予积极帮助和指导,开展一对一、多对一辅导,争取提高成功考研率。第三,关爱关怀学生。针对重点疫区毕业生、困难毕业生(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健康问题毕业生等个别群体,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确保毕业生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平稳就业。

3.6 提升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学好吃透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技能。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从大局着眼,制定合理的规划,找准定位。从小处着手,放低身段,踏实做事。此外,毕业生还应当学习简历制作技巧、面试技巧、谈话技巧,提高自身的求职技能,以积极心态投入到求职竞聘当中。毕业生唯有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能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大考中破局而出,实现高质量就业。

4 结语

毕业生是国家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来。探索在不可控因素影响下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对策,能够切实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探索出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举措显得尤为重要。广大毕业生要勇担责任、磨练本领、增长才干、开拓创新。要关注毕业生就业期望,助力毕业生发展,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建立健全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开拓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考研毕业生新冠
我的考研故事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聚焦新冠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